开学季,预防病毒早知道
时间:2021-7-29来源:治疗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出门前先戴口罩哦~外出回来进门先洗手噢~不用脏手擦眼睛、抠鼻子、拿东西吃哦”可能这是近年所有老母亲说的最多的话开学季已来,小神兽们回归校园,校园内人流量倍增。而春季天气多变、时暖时寒,孩子们抵抗力普遍弱于成年人,比之成年人,极易遭遇流感、诺如病毒、水痘等春季流行性传染病侵袭。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需要给他们科普更多硬知识。今天,青青姐姐就和各位家长朋友一起了解下在春季校园高发的诺如病毒。什么是诺如病毒?有传染性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对孩子身体有没有影响?怎么治疗?如何预防?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因此同一个人会得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是怎么传染的?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及社区等处暴发流行。得了诺如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
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多数为2-3天。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等基础性性疾病)及婴幼儿、免疫缺陷的病人,容易并发脱水等严重的症状。不幸感染诺如病毒后,应该怎么治疗?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是12-72小时,发病较快。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没有特效疗法,注意休息、补充水分、预防并发症是基本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频繁呕吐,腹泻,观察大便会发现大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无脓血,感染比较严重的话,可能会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脱水等。青青姐姐给大家总结了针对不同症状的缓解方法:恶心、呕吐这样做轻、中度的不建议使用止吐药,可以多注意饮食。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少食多餐来缓解,如医院,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止吐药。发烧这样做如果是轻微的发烧,家长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然后持续观察,如果孩子情况好转,就不需要再服用药物,如果情况严重,医院。腹泻这样做针对腹泻,注意不要马上使用止泻药,尤其是儿童。腹泻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将体内没有消化的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脱水这样做:预防脱水最好的方法是及时补液,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口服补液盐(ORS)。具体补多少,家长一定要遵医嘱,或在认真查看说明书的基础上服用。如果腹泻症状恶化或者出现了严重脱水,一定要及时就医,这时可能需要通过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不要禁食少食多餐可以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对身体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切不可盲目禁食。只要在吃东西的时候注意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以及含粗纤维的蔬果就可以了。补充益生菌有时候,腹泻期间肠道的益生菌会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可以咨询医生后适当给孩子补充一些益生菌。学校内有学生发生呕吐应如何处理?
戳视频了解↓↓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
诺如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但可防可治。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诺如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有3个: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因此预防主要做到这3点:1.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平时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给孩子更换尿布后,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清洗双手;?当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等物品沾染感染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时,应迅速清洗,清洗需要尽可能彻底,操作时尽量戴手套,事后还要记得洗手。2.不吃生冷食物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瓜果蔬菜需要清洗干净,海鲜需要煮熟才能吃。诺如病毒的感染者应尽量休息,避免去厨房烹煮食物等,防止传染给家人;?诺如病毒可以感染贝壳类海鲜,建议不要生食贝壳类海鲜,特别是牡蛎。3.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少去拥挤场所4.一旦发现感染,医院就诊,同时做好隔离措施。?当身边有诺如病毒的感染者时,要注意及时对感染者的呕吐物等进行迅速清理并用漂白剂消毒;5、餐饮具清洗消毒要彻底学校、托幼机构食堂要加强对餐具、饮具和食品工具、用具的清洗消毒管理,餐具、饮具消毒设施要正常运转,消毒后的餐具、饮具和工具、用具要按照规范存放。6、后厨和就餐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学校、托幼机构食堂要重视食堂操作场所和就餐场所等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墙面、地面干净、整洁、无积水。病毒虽可怕但只要学校、家长、孩子正确预防与应对孩子们就一定会平安度过青青姐姐希望所有宝贝多学习、多注意、自律自理健健康康地度过每一天!
-THEEND-免责声明:本文部分资料信息含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权益疑问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内容需读者自行甄别接受,与本- 上一篇文章: 5个征兆警惕脑梗发生,预防药l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