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医案一则

时间:2019-1-12来源:预防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首诊

陈某,男,44岁,住院号:35**20,年8月28日首诊

主诉:步态不稳伴言语不清5年余。

现病史:年开始出现右眼睑下垂,进行性加重,伴言语不清,下肢乏力,步态不稳,于医院门诊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年爬山时不慎跌倒,医院、医院就诊,在医院查颅脑MRI:颅内基底节多发对称性矿物沉积,脑干、小脑萎缩,考虑代谢性脑病或小血管病变可能性大,MRA未见异常。诊断为“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症”,经住院治疗后症状稍改善。现仍遗留步态不稳,呈小碎步,不能控制行走速度,言语不清,呈爆破音,右侧面肌痉挛抽搐,遂来诊。

既往史:年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曾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并行化疗治疗。

查体:左侧额纹、鼻唇沟稍变浅,右侧面肌时有痉挛抽搐,构音不清,饮水偶有呛咳,双上肢肌张力稍增高,可见双手震颤,行走步态不稳,呈小碎步,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辅助检查:见现病史。

中医诊断:中风(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症

治疗处方

1.针刺:

1)四神聪、百会、神庭、率谷(双)、印堂、曲池(双)、尺泽(双)、外关(双)、合谷(双)、血海(双)、阳陵泉(双)、足三里(双)、丘墟(双)、解溪(双)、太冲(双)、三阴交(双)。

2)通督五线穴阵:半刺手法,先后于督脉、夹脊、膀胱经第一侧线从上往下依次取穴,分别按每次1穴、2穴、3穴(左右并列)操作。

2.中药5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当归10g五灵脂10g赤芍10g

地龙10g南星10g天竺黄10g生地10g

枣皮10g泽泻10g鸡血藤15g丹皮10g

淮山15g茯苓10g蒲黄10g川芎8g

复诊

年9月4日复诊,面部抽搐明显减少,步态不稳稍改善。

针刺取穴原方加肩井(双)、中渚(双)、阴陵泉(双)、涌泉(双)。余治疗同前。

经治疗患者不自主动作减少,运动协调性较前稍改善,嘱患者继续治疗。

心得体会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西医方面的重点是定位定性诊断,而中医方面则仍是回归辨证论治上。患者以运动异常为主要表现,针刺采用“通调任督”法中的“五方八卦穴阵”和“通督五线穴阵”调节中枢神经功能,改善肢体协调性,同时也是激发阳气,培补元气,通调任督从而调整人体阴阳。中药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肢体震颤及面部抽动考虑从风论治,钙化灶考虑从瘀从痰论治,故方予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熄风、化痰之品。治疗期间患者不自主动作减少,嘱患者坚持治疗。

余师点评此例患者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中风一证,主要还是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由于受累的部位不同则出现不同的特征性症状:在大脑皮层(和内囊)的问题,可出现对侧偏瘫;在小脑,则有平衡和行走的困难;在基底节可出现椎体外系症状;在脑干部位则除了上下行神经纤维的症状还会有脑神经及神经核的症状,以及吞咽、声音、语言、听力等的问题。同样是中风,病变部位不同,临床体征和症状就有不同,我们根据这些不同进行定位诊断。不管损伤部位在什么地方,早期治疗是关键。

作者:易海青

编辑:王艺静

指导:余伯亮

余伯亮教授门诊链接

地点:医院18号楼2楼

时间:每周二上午8:30-12:00

注:1、建议电话预约,以确保顺利就诊;

2、逢法定节假日停诊;

3、若因会诊、学术活动及其他紧急事务,门诊时间可能有调整,敬请理解。

预约-或或

(预约成功后提前15分钟持病历到18号楼一楼取号就诊)

咨询-

长按







































怎样治疗白癜风呢
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yfzl/913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