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以前的故事
"
.08.20
87岁以前的故事
"
音/好妹妹乐队-请你慢一些变老好吗
图/网络
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清凉
『一』
新家落成,前两天便把姥姥接了来,多尽些孝道。
姥姥家离我们家其实也就三四百米的路程,妈妈有空就去一趟,帮忙收拾收拾。
前几年姥姥身体变得不好了,医生诊断为小脑萎缩。自此与姥爷相伴,每天坐在一隅,不再事家务,安度晚年。
去年姥爷去世了,正值五一。我红着眼回到家,第一次看到姥姥如此憔悴,头发凌乱着,眼睛通红。六十年的枕边人先行离去,老人家受到很大打击。
从此四个子女轮番照顾。
『二』
接到家里,领着她到四处转转,熟悉环境。
妈妈问她:“是不是不一样了啊?”
老人家看看左边、看看右边,点点头:“嗯,不一样了。真好。”
搀扶姥姥坐下后,我问她:“姥姥,你知不知道自己多大岁数了?”
她抬头望向我妈妈,眼睛里透出一点迷茫:“谁知道呢,八十……八十二了吧?”
妈说:“还八十二呢,您八十七啦。”
“八十七了?咋这么快。”
老人家八十七岁了。
小时候裹脚,长大了脚鼓成一团,现在上了年纪,腿脚自然不利索了,不过扶着舅舅做的辅助装置还可以走动,双手扶着,走一步,再走一步。慢,但我绝不认为那叫“蹒跚”。耳朵不聋,眼睛不花,饭量也很正常。
爸爸说“能吃就说明肠胃没问题”。
大家都夸她“身体不错,老得不孬”。
『三』
由于小脑萎缩,老太太记忆力不好了,以前的事还记得,刚发生的却总是忘。
下午四五点陪她坐在棚子下乘凉。怕她睡着,边放着音乐边陪她聊天。
“你姐姐去哪了?”
“在青岛工作呢。”
“干的啥啊?”
“平面设计。就是敲电脑的。”
……
“你姐姐去哪了?”
“您问了三遍啦。去青岛了。”
“我没问。哪问了。她在那干啥啊?”
“……”
『四』
妈妈做得一手好菜,姑姑家的表妹第一次来家里时,吃了饭后就不想走了。
但是在姥姥身体尚好时,妈妈去娘家,还是偶尔会被说,“这个菜差点火候”,“炒这个菜时火有点大了”。
妈妈也承认,“你姥姥做饭确实好吃”。
饭桌上,爸爸跟老岳母开玩笑:“把你推进厨房帮我们做饭吧,现在还做得了吗?”
老太太一脸认真:“做得来吧,做得来。”
抬起头,我看到她闪动的眼睛。眼白有些浑浊了,但眼睛始终有神。浅褐色的瞳仁,清澈如一弯湖水。
我还记得曾经喝过的鱼汤。姥姥最拿手的一道菜。
那是再尝不到的美味。
『五』
老人家总是忘了,自己十分钟前刚刚上过厕所。
每次挪动,问她干嘛去,回答一定是上厕所。跟她说刚去过,她说没有,没有。
我想她是怕自己忍不住,给别人带来麻烦。
索性也由她,老年人多走走,总不是坏处。
妈妈说:“你姥姥是个体面人,勤劳能干又爱面子。”
每次见她,满头银发必定是整整齐齐梳好的,没有一丝凌乱。刮点风,便不时地用手拢一拢。
今天下了雨,路不好走。大姨来家里看姥姥。临走时,我们去送,没让老太太起身,远远地听见喊了一声什么。出了门,大姨说:“嗨,让我把裤腿儿放下去,让看见被人笑话。”
妈妈说,小时候就这样,出门时总是会被叮嘱,“梳梳头发再出去”。
我情不自禁揉了揉头发。
『六』
怕她坐在一个地方一上午烦了,妈妈给姥姥一小把豆角让她剥粒儿。
看她手指翻飞,速度丝毫不慢。
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姥姥。
风华绝代。
『七』
姥姥的故事还要持续好多年。
祝所有的老人家长命百岁。
无病无灾。
?往期精选
清谈
也许舍不得的早就不是他了,而是回忆
我希望父母不会用付出来绑架我们的梦想
清声
曾经以为念念不忘,后来多少人来人往
?更多精彩请戳阅读原文
-END-
长命百岁
赞赏
人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关于睡眠对中风发病影响的几点探讨一
- 下一篇文章: 震惊青岛近万人因这种病去世,最小仅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