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小伙一声咳嗽后突然脑梗死,差点终生
时间:2020-9-19来源:治疗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次
“真是奇怪了,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患高血压、糖尿病,居然惹上这种病”。医院里,26岁的小刘连连叹气。提起“脑中风”,大多人都觉得这是老年人的“专利”,小刘也是这样想的。可身体一直很好的他,却接连遭遇它的“青睐”,差点终生卧床。
小伙咳嗽完突然手脚动不了了
3个月前就有征兆,他没当回事
小刘今年26岁,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留在杭州,在一家心仪的企业上班。工作非常繁忙,加班加点家常便饭,但小刘凭着踏实肯干、业务熟练,几年下来就买房买车,成家立业,他为此也满怀信心,无限憧憬。然而从3个多月前的一天早上起,意外开始出现了。那天起床后,他突然感觉自己左侧面部有轻微的麻木感,对着镜子他发现自己有点“嘴巴歪”。小刘想,自己平时身体很好,又没有任何“三高”等疾病史,因此压根没觉得自己有遭遇恶疾的可能,自认为是因过度劳累而得了年轻人常见的“周围性面瘫”。那段时间公司业务又非常繁忙,医院就诊,去药店买了点治疗面瘫的药吃,两三个星期后这些症状慢慢消失了。不过,懂点医的亲戚当时就提醒,医院检查下,不知道是不是脑梗死(中风)。就在不久前,小刘因着凉感冒导致咳嗽比较厉害,一直没好转。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突如其来:正在上班的小刘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突然右侧手脚不能活动、讲话口齿含糊……同事见状,忙拨打,并医院急救中心。医院脑卒中中心急救团队接诊后,第一时间在专科查体及头颅CT等检查作出评估,明确小刘是得了“脑梗死”,且病情比较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很有可能将终生卧床。三个月内为何两次脑梗死
医生查出背后神秘“凶手”
“我们分析认为,三个月前小刘发生的那一次面部麻木和口角歪斜其实就是一次脑梗死,只不过影响的范围比较小而已。三个月内发生两次脑梗,若发病原因没查清楚,这次救过来,患者很可能再次发生脑梗死。”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李盈枝事后介绍说。事不宜迟,在排除了禁忌征后,脑卒中中心的接诊医师在30分钟之内给小刘进行了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所幸,及时送来抢救,经过溶栓药物,小刘恢复非常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虽说小刘恢复得很不错,我们没丝毫松懈,毕竟一个26岁且平时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为何两次发生脑梗死呢?”在小刘住院期间,神经内科医生们决心追根溯源,找出背后神秘“凶手”。医生为小刘安排了一系列检查,首先排除了大动脉本身的狭窄、排除了血管发育畸形,接着又排除了心房颤动等常见的病因。然而在做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时,医生监测到了患者右向左的固有型大量分流,再进一步右心声学造影终于明确了小刘存在心脏卵圆孔未闭。而这正是年轻的小刘反复发生脑梗死的“罪魁祸首”。最终,小刘在该院多学科联合的诊治下,由心血管内科专家为小刘修补好了心脏上的这个“漏洞”,将再次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小刘顺利康复出院。(卵圆孔未闭为心脏房间隔部位的一个缺口(洞眼),有人简称之“缺心眼”)。来医院探望的同事们得知小刘患病来龙去脉,打趣道:“平时看你有时一根筋,有点缺心眼,想不到心脏还真是有一个洞眼啊!”心脏有“洞眼”别掉以轻心
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了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耿昱教授介绍,卵圆孔是心脏左右之间间隔膜上中间位置的一个孔,是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肺部没有开放,所需的氧气都来自于妈妈的肺部。这时候宝宝的静脉血不能通过肺部,便是通过卵圆孔直接从右侧心脏进入左侧心脏,进而供应大脑、肾脏等全身各器官。出生后,肺部开放,静脉血大量通过肺部,心脏压力减低,大部分宝宝的卵圆孔会立即融合,部分宝宝在1岁内缓慢融合,若是3岁还没有融合则为卵圆孔未闭。在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减压病等密切相关,风险比正常人高不少。我们每年都有接诊卵圆孔未闭致脑梗死的病例。”耿昱表示,发生过血栓事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其再发的危险性很高。心脏介入手术封闭开放的卵圆孔,能有效降低患者反复脑梗的发生率。耿昱教授提醒,当发生反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又缺乏易患因素(高血压等),要警惕,医院进行正确干预。对于年轻人不明原因的脑梗塞,建议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来诊断,发现脑梗塞存在卵圆孔未闭,则应考虑行心脏介入封堵治疗。身体出现不适务必及时就医!
来源
现代快报、杭州日报
值班编辑丨陈文燕
值班主任丨刘山
值班总编丨陶海华
出品
南国今报全媒体中心
◆◆精彩推荐◆◆奇葩!柳州这猪肉价一涨,都有人开始偷猪肉了!他还和民警说…紧急!深夜壶东大桥下,3男子在冰冷河里不断挣扎...柳州猪肉又涨价了!有的单位食堂取消猪肉菜谱,有的市民说已戒猪肉点亮告诉更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别慌我们最需要的,只是做好隔离
- 下一篇文章: 他突然偏瘫,说不出话,到医院打一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