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康复小知识
脑梗死是由各种因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在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病死亡率较高,救治成功后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减轻脑梗死致残率和并发症,提高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回归社会,采取及时的康复护理策略尤为重要。
康复护理介入时间
脑卒中神经受损导致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治疗及康复开始介入的时间。临床上均建议对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及病情稳定后48小时即可进行,大大减少患侧肢体痉挛,关节畸形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和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康复效果达到最佳。
心理康复
脑梗死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对患者身心健康进一步损伤,甚至诱发其它疾病。加重患者病情和治疗费用,使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脑梗死患者配合康复治疗的关键是依从性的提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贯穿整个康复过程,能够使病人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康复护理中来。
失语的康复
发病早期进行主动性的失语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患者恢复。失语的患者建议从简单的训练开始做起,先练习发音,对着镜子练习。在他人的指导下,对照图片进行读字,重复训练。训练的时候从字向成语再向句子进行学习,由浅入深,反复训练。
吞咽障碍的康复
通过对脑卒中造成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及恰当的功能训练,有效率可高达80%以上。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重塑原理,通过口唇、舌肌的主被动运动来促进吞咽、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正常吞咽模式形成,从而恢复吞咽功能。
肢体运动康复
对于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予以患肢以感觉刺激,采取按、摸、搓、摇等手法,刺激关节运动,鼓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被动运动,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洗脸、刷牙、起床、穿衣、吃饭、大小便、翻身等等,鼓励患者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对脑梗死后功能障碍患者根据病情进行早期介入康复、心理护理、综合康复训练功能,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期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DND-图文,排版:杨斐兰、张巧丽
审核:蔡志友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惊呆了小脑萎缩居然会遗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