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性新生儿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一例
患儿女,生后16h,因“发现四肢肌张力增高16h”于年9月11日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胎龄39”周于年9月10日17:03经阴道分娩娩出,出生体质量g;Apgar评分:1min评分:9分(哭声扣1分),5min评分:10分;羊水清,量正常,无脐带绕颈,无胎膜早破;生后患儿即表现为持续性四肢肌张力增高。患儿父母来自贵州省,均为侗族,非近亲结婚。孕母孕4个月时有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史,唐氏筛查低风险,胎儿三维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父亲体健,有吸烟史、喝酒史;母亲体健,有两次婚姻史,第一次婚姻育有1名7岁健康女孩,并于年人工流产1次。患儿为母亲再婚后的第一胎。患儿入院查体:体温(T)37℃,心率(P)次/min,呼吸(R)50次/min,血压74/38mmHg(1mmHg=0.kPa);体质量g,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95%,头围32.5cm,身长50cm;嗜睡,易激惹,呼吸平稳,皮肤红润,头型正常;左顶部可触及3cm×5cm包块,边界清楚,不跨越骨缝,触之有波动感;前囟平软,大小约0.5cm×0.5cm;面部外观无畸形;心、肺、腹部、外生殖器无异常。肌张力增高,按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为4级(僵直):双手紧握拳状,拇指内收,食指屈曲紧扣其内,双上肢屈曲靠紧胸部,双下肢强直,脚趾屈曲呈钩状。吸吮反射弱,觅食、拥抱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血气分析、血尿粪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氨、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素、TORCH抗体均正常;游离钙0.93mmoL/L;25羟维生素D57.7nmoL/L;血培养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无异常,培养阴性;胸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双耳耳声发射、脑干诱发听觉电位均未通过;心脏超声家长拒做;颅脑CT: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额部头皮血肿;颅脑MRI:颅内灰白质分界欠清,脑沟稍增宽,脑室稍增大;遗传代谢病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分析、尿液有机酸综合分析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
治疗:入院后即予鼻饲配方奶+静脉营养支持,苯巴比妥钠+地西泮镇静,甘露醇+呋塞米降颅高压,酚磺乙胺止血,美罗培南抗感染,地塞米松抗炎,补充钙、镁、维生素B6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生后第4天肌张力仍很高,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注5min后有明显缓解,遂以0./kg/h维持。患儿生后第7天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予清理呼吸道、T组合正压通气、胸外按压复苏8min后,患儿肤色转红,心跳、呼吸、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患儿生后第8天在咪达唑仑持续维持下,四肢肌张力较前减弱,偶有肌阵挛,吸吮力弱,白吃奶2ml/次。抽血行全外显子测序后,家长办理自动出院。出院后居家护理,配方奶喂养为主,吸吮力弱,吃奶差。生后第30天门诊复诊,患儿极度消瘦,体质量降至g,身长48.5cm,头围30.3cm,时有面部抽搐,四肢强直,碰触后出现肌阵挛。患儿生后第31天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到医院时已死亡。
基因检测结果: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在患儿1周龄时进行二代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采集患儿及其父母抗凝血,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明确与受检者临床表型相关的BRAT1基因突变,采用一代测序(Sanger法)验证。患儿存在两个基因突变:(1)BRAT1纯合突变:位于7号染色体,c.Gc,p.TT(图1),其父母均为BRAT1杂合突变(图2);(2)ATP7A杂合突变:位于X号染色体,c.GT,p.VL,其母为ATP7A杂合突变,其父为ATP7A野生型。
讨论新生儿致死性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RMFSL)是年由Puffenberger等首先报道的一种罕见的癫痫性脑病。这一疾病与BRAT1基因(编码乳腺癌相关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的activation-1蛋白)变异相关,该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特点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很快出现强直和难治性癫痫,患儿无法正常发育,多于生后几个月或几年内死亡。
BRAT1是神经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节因子,也是线粒体功能所需要的。已有4篇文献报道提示这种综合征与BRAT1基因的纯合变异有关系。Puffenberger等首次报道了3例RMFSL,均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其中2例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是BRAT1基因纯合变异,随后Saunders等报道1例墨西哥的女婴、Straussberg等报道2例阿拉伯的双胎姐妹、Celik等报道1例土耳其男婴,临床均表现为患儿出生后不久就有抗药性癫痫发作,肌张力增高,分别于生后4-10个月死于心跳呼吸骤停。BRAT1基因亦出现纯合变异。
BRAT1除发生纯合突变外,还可以发生复合性杂合突变,临床严重程度不一,既可为典型的RMFSL,早期死亡;也可以表现为迟发型癫痫、智力障碍、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小脑萎缩,生存期超过婴儿期,个别病例甚至仍存活。
患儿的父母非近亲结婚,均为贵州侗族人。患儿出生后即表现为四肢僵直、喂养困难,苯巴比妥、地西泮止痉效果不佳,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注下四肢僵直得以缓解,但停药后立即复发。病程中有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无法正常生长发育,自动出院,于生后1个月死亡。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的BRAT1基因发生纯合变异:c.GC(Exon10),p.TT。父母均为杂合子,无相关临床表现,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发病机制,也符合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基因型的一致。患儿临床表现与由BRAT1基因发生纯合变异导致典型的RMFSL一致,诊断明确,是目前所知第一个来自于中国家庭的病例。患儿另一个异常基因为位于X号染色体上的ATP7A杂合突变。该基因的突变可通过X染色体隐性遗传机制导致Menkes综合征,但作为女性患儿,该基因对RMFSL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新生儿癫痫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困难,预后不一,家系3人全外显子组测序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明确诊断,精准治疗,判定预后,早期进行遗传咨询,值得推广。
中华医学杂志年5月第98卷第20期
作者:李薇周婷束萍崇维琨李海浪(南京医院儿科)
中华医学杂志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抗生素如何摧毁你的免疫系统,听着好可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