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的三例大中小脑膜瘤之手术
脑膜瘤目前为颅内最常见肿瘤,大多为良性,通常生长缓慢,病程长,有的肿瘤长的非常大,症状却很轻微,多先有刺激症状(如头痛、癫痫),继以麻痹症状(如偏瘫、视野缺失、失语)或其它局灶症状。脑膜瘤可见于颅内任何部位,我科近期完成的三例脑膜瘤的大小和症状就很有意思,手术风险和策略各不相同。
第一例“大瘤子”。女性,41岁。因头痛伴走路不稳入院,肿瘤位于左侧后颅窝及枕部,小脑半球受压移位,四脑室变形,幕上脑室扩张,肿瘤大小为5.5*5.0*4.5cm,MRV示左侧横窦闭塞。术中采用侧俯卧位,上头架,头略高,取颈前屈位,单侧颅后窝曲棍球棒形切口,术中分块切除肿瘤,见肿瘤侵及窦汇及直窦,出血略多,但有惊无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10天出院,头痛及走路不稳症状完全恢复。
第二例“中瘤子”。为女性,67岁。肿瘤位于矢状窦旁,(中后1/3处)大小为4.0*4.0*3.5cm,肿瘤位于中央沟后方,前方为运动区,后方为感觉区,内侧是上矢状窦,上矢状窦是颅内最大的静脉回流通道,此例病人的上矢状窦被肿瘤侵袭压迫变细。用一句最形象的比喻,肿瘤简直位于雷区,取肿瘤而不使地雷引爆是最大的关键。老年人颅骨于硬膜粘连紧密,翻开骨瓣时出血较多,切除肿瘤时我们采用分块切除肿瘤,尽量做到对肿瘤周边的脑组织无牵拉,矢状窦旁肿瘤彻底切除后窦壁有小破口出血,给予明胶海绵压迫脑蛋白胶固定后出血停止,取人工硬脑膜修补缝合缺损硬膜。术后病人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及小便失禁,经积极治疗一周后好转出院。
第三例“小瘤子”。病人女,58岁。因头痛入院,近几个月病人总是左侧头顶部疼痛,并且疼痛难忍,经检查发现发现疼痛部位下方有一小瘤子,正好位于中央后回上,大小为2.5*2.0*1.5cm。肿瘤引起的头痛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刺激功能区或局部硬脑膜受刺激引起的疼痛,另一种为肿瘤占位效应引起高颅压所致。此病人头痛当然属于前者,因为肿瘤很小头痛却很重。肿瘤小手术定位是个难题,为了精准定位,术前我们把心电监护时用的电极片贴于肿瘤定位处行CT扫描,结果位置相当的精准,手术很简单,术后病人的头痛奇迹般的治愈。术后病理为砂粒体型脑膜瘤。
体会:
1.医生一定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加强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手术理念永远是第一,其次是手术技术。
2.手术无大小,凡事都要有预判,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保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争取最大化的治愈病人。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科室拥有头架和莱卡显微镜,这为肿瘤手术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
联系我们医院脑外科
电 话:-
联系人:袁主任
地 址: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号
交 通:四平东站、四平站,乘坐医院下车;市内还可以乘坐路、路、19医院下车即是。
急救-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84岁的女儿照顾104岁的妈亲们的照片让
- 下一篇文章: 预防心脑疾病案例小脑萎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