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之神经系统疾
年
11月2日
第6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栓形成)
四、脑血栓形成
1.西医病因、病理
(1)动脉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
(2)血管痉挛及其他原因:血管痉挛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子痫和头外伤等病人。
2.中医病因病机多因素体禀赋不足,年老正衰,肝肾不足,阳亢化风,或劳倦内伤致气血内虚,血脉不畅;或因嗜饮酒浆,过食肥甘,损伤脾胃,内生湿浊,进而化热,阻滞经脉,复加情志不遂,气候剧烈变化等诱因,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风夹痰瘀,扰于脑窍,窜犯经络发为中风。
3.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闭塞:可出现病灶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偶可为永久性视力障碍或病灶侧Honer征这一特征性病变;颈动脉搏动减弱,眼或颈部收缩期血管杂音;常见症状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主侧半球受累可有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亦可出现晕厥发作或痴呆。
(2)大脑中动脉闭塞():①主干闭塞:三偏症状为特征,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或象限盲;上下肢瘫痪程度基本相等;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受累可见体象障碍。②皮质支闭塞:上分支闭塞时可出现病灶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主侧半球)和体象障碍(非主侧半球);下分支闭塞时常出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障碍等,而无偏瘫。③深穿支闭塞: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瘫,可伴有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有时可伴有对侧同向性偏盲;主侧半球病变可出现皮质下失语。
(3)大脑前动脉闭塞:①主干闭塞:发生于前交通动脉之前,因对侧代偿可无任何症状;发生于前交通动脉之后可有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以面舌瘫及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碍;尿滞留或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始动障碍和缄默等,常有强握与吮吸反射;主侧半球病变可见上肢失用。②皮质支闭塞: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③深穿支闭塞: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
(4)大脑后动脉闭塞:临床上比较少见。
(5)椎-基底动脉闭塞:梗死灶在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顶枕交界处。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的脑桥梗死,可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迅速出现昏迷、面部与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肺水肿、消化道出血,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椎-基底动脉的分支闭塞,可导致脑干或小脑不同水平的梗死,表现为各种病名的综合征。体征的共同特点是下列之一:交叉性瘫痪;双侧运动和(或)感觉功能缺失;眼的协同运动障碍;小脑功能的缺失不伴同侧长束征;孤立的偏盲或同侧盲。
(6)小脑梗死: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闭塞所致,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和肌张力降低等,可有脑干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颅脑CT:多数脑梗死病例于发病后24小时内CT不显示密度变化,24~48小时后逐渐显示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梗死灶。
(2)颅脑MRI。
(3)血管造影。
(4)脑脊液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①起病较急,多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②多见于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的中老年人。
③一般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④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体征和症状,这些症状与体征可在发病后数小时至几天内逐渐加重。
⑤头颅CT、MRI发现梗死灶,或排除脑出血、脑卒中和炎症性疾病等。
(2)鉴别诊断
①脑出血:脑出血起病更急,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典型者不难鉴别。但大面积梗死与脑出血、轻型脑出血和一般脑梗死临床症状相似,鉴别困难,往往需要做CT等检查才能鉴别。
②脑栓塞:起病急骤,一般临床症状常较重,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有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或有其他易产生栓子的疾病时应考虑脑栓塞。
6.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2)超早期溶栓治疗。
(3)抗凝治疗。
(4)脑保护治疗。
(5)降纤治疗。
(6)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证候: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㖞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或伴麻木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证候: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证候: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或不语,口眼㖞斜,偏身麻木,口黏痰多,腹胀便秘,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或黄厚燥,脉弦滑。
治法:通腑泻热,化痰理气。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不遂,软弱无力,形体肥胖,气短声低,面色萎黄,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薄厚,脉细弱或沉弱。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证
证候:突然发生口眼㖞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膝酸腿软;舌红,苔黄,脉弦细而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息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
证候: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或突然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肌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
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7)痰热内闭清窍证
证候:突然昏仆,口㖞目张,气粗息高,或两手握固,或躁扰不宁,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昏不知人,颜面潮红,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继以羚羊角汤加减。
(8)痰湿壅闭心神证
证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襟不开;痰涎塞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淡,苔白滑而腻,脉沉。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息风。
方药: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
(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
证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痞,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试题精选1.患者痫病日久,神疲乏力,眩晕时作,面色不华,胸闷痰多,或恶心欲呕,纳少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醒脾汤
B.黄连温胆汤
C.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D.左归丸
E.定痫丸
(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脑栓塞
B.脑血栓形成
C.脑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E.蛛网膜下腔出血
2.某中年男性,因在剧烈运动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口舌㖞斜,其诊断
3.前晚迟睡,晨起发现口舌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其诊断
参考答案:1.A。2.C。3.B。
单元总结本单元涉及疾病均应掌握其分期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中医部分的分型论治主症、治法、方药均应熟练掌握。
最后阿虎医学
- 上一篇文章: 每天练习一分钟,远离病痛少烦忧一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