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

时间:2017-7-28来源:诱发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临床上腔隙性脑梗死非常多见,它实际上就是脑梗死中的一种,因其梗死面积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2mm)而得名,乃属于微小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现在医学研究认为腔隙性脑梗塞是由高血压等导致脑内终末细小动脉硬化和阻塞,深部脑组织发生点状缺血、坏死和液化,坏死脑组织由机体自身吞噬细胞移走后所遗留下来的一种脑组织内的小腔隙,即在CT片上所见到的那些低密度小阴影病灶。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吸烟及酗酒和好咸食者的发病率更高。

由于脑腔梗损伤脑组织的范围较小或很小,临床症状往往较轻,可表现为轻度的肢体无力或麻木、头晕、头痛、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发音不清、吞咽困难或看物成双等症状,甚至可毫无症状,而不易引起病人和医生们的警觉,甚至很多病人常因其他原因例行头部CT或MRI检查时才被发现。由于CT检查对发病在24小时内的超急性期或脑干、小脑腔梗病人常不易发现腔梗病灶,故对具有上述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压偏高的此类病人应补做MRI扫描检查,以避免漏诊;同时应加做SW2的脑磁共振检查,以排除微小脑出血的可能性,以避免误诊。

腔隙性脑梗塞我们应该首应克服认识上的两个误区。1)对发生脑腔梗极端恐惧。以为自己得上了非常严重的疾病,思想压力很大和不知所措。实际上,它比脑出血和较大脑梗死的危险性小得多,预后一般均很良好,经治疗后多可在一至数周内好转或痊愈,并可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因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而易被轻视。如不注意防治,以后再次发病和多个小腔梗病灶融合后,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多发性和较大的腔隙性脑梗塞或脑梗死,导致持续性肢体麻木或瘫痪、吞咽或言语障碍,甚至智力衰退和血管性痴呆等严重后果。

所以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上述诸多致病危险因素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及时、正确和合理的治疗,并力求达标和坚持治疗基础疾病。另外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和肥胖,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可以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治疗原则与其它缺血性脑血管病基本相同,在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强调加强病因治疗,预防再次发病。主要是坚持降压、降脂、降同型半胱氨酸、降血黏度和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同时加强缺血脑组织的血液循环的改善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等措施。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yfby/701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