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实录小脑萎缩16年,如今能独立行
小脑萎缩患者视频
小脑萎缩通常被看作是老年群体多发的现象,然而医院有一位患者周先生,在28岁的时候就检查出小脑萎缩,到现在已经16年多了。
发病初期,周先生的症状是腿脚无力,走路不灵活。发病几年后,走路摇晃,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周先生和家属各处求医,希望能控制住病情。只要听说哪里可以治,父母就跑去打听,跑了许多地方,最远的去了北京,买中药调理,每个月药钱就需要5、6千块,但仍然没有多大效果。
患者父亲描述儿子的症状
周先生三年前开始不能自行走路,需要别人搀扶防止摔倒,日常行动靠轮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主要靠父母照顾。患者父亲说:“拿东西的时候,手伸过去就把东西碰倒了,夹菜的时候,筷子一去,碗就被戳翻了。”一年前他开始说话不清,连父母都听不懂他在讲什么。
父母一天天地变老了,能照顾儿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周先生的病情又在持续加重。周爸爸没有太多要求,只希望儿子能够生活自理,能照顾自己。医院能够缓解小脑萎缩的症状,一家人便从重庆来了成都。当初重庆当地的医生告诉周先生,这个病在全国都不能治,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挫败感。
患者讲述入院治疗过程
医院以后,他先是观察了这里的住院病人的情况才决定在这里接受治疗。他说:“我看到那些得了帕金森的,很严重的,手术以后很快就有效了,虽然我的不是帕金森,但应该还是有点希望的”。周先生的主治医生曹海水主任说:“病人被诊断为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小脑萎缩分为病理性的和生理性(遗传)的,治疗方式主要是神经系统的修复。”
曹海水主任分析患者病情
医院给周先生行了CRAS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CRAS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是通过CT或核磁共振融合,在三维空间下由CRAS机器人手臂立体定向,误差低于0.1毫米,能迅速、精确利用微电极定位患者脑内准确位置,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用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导针进行精确的神经修复,从而达到临床功能性恢复的目的。
患者描述术后情况
术后,周先生回忆:感觉手术很快,以为麻药还没起效,结果是手术已经做完了。术后6小时,他可以扶着栏杆走,第二天可以独立走路。周爸爸觉得语言方面也有改善,他能听清儿子说话了。
患者术前术后走路对比
曹海水主任说:“实施CRAS机器人手术以后,可以观察到他的平衡感、语言功能、思维反应等方面恢复得比较好,后期还需要搭配相关的康复治疗,比如饮食、运动等。”
小脑萎缩各阶段症状
小脑萎缩初期:
①走路犹如喝醉酒。
②动作反应较不灵活、不流畅,提重物有困难。
③双腿不协调,肌肉僵硬,无法完成某些动作,比如跑步等。
④静止站立时,身体会前后摇晃,端水时容易溅出;行走时容易碰撞。
⑤眼球转动有障碍,无法快速转移目标。
⑥辨别距离能力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物体。
小脑萎缩中期:
①四肢、肌肉不协调感加重,运动失调现象明显。
②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状似企鹅行走;摇摇晃晃,两腿微张或剪刀步,无法保持平衡,无法长距离行走,无法跑步,上下楼梯困难,走路时身体无法灵活调整。容易摔跤。
③舌头打结、说话不清,写字困难,进食容易被呛。
小脑萎缩晚期:
①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调,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
②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需靠轮椅代步,或卧床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③如果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则病人智力会受到影响。
小脑萎缩患者要注意
1、不要固定在相同的姿势太久,应该常变换姿势及活动方式。
2、中午尽量卧床休息一会儿。但如果晚上睡眠不太好,则午睡时间不宜太长。
3、每天安排一些例行的事情做,有点难度更好,如娱乐、工作等,可以增加生活乐趣和成就感。
4、饮食不要太讲究,最好是自然食物形态。不要过度加工,食物添加剂越少越好。低盐、低糖、低脂肪。
5、各种蔬菜水果轮换着吃,以吸收不同的营养成分。多食鱼类与海产,适量肉类与豆制品。不吃油炸、油酥、辛辣、腌渍、罐头汤、奶油、番茄浆、香肠、腊肉、热狗、蛋糕、洋芋片。咖啡、烟、酒、茶也要少用,最好喝水或鲜果汁。
专家链接:曹海水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曾任内蒙古神经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医院从事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老年性脑病诊治工作40余年。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发表过多篇论文,成为当代治疗老年性脑病学科带头人,在国内神经疾病防治方面享有盛誉。
擅长:脑萎缩、老年痴呆、帕金森等老年疾病的综合治疗。
部分内容整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医院
- 上一篇文章: 治疗妇科病,要学会用这几种中成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