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疏松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时间:2017-9-21来源:疾病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脑白质疏松(LA)是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等于年提出的影像学诊断术语,描述了CT所见双侧脑室周围或半卵圆中心的脑白质几乎对称的斑点状或斑片状低密度改变。LA可见于正常老年人,目前认为LA是脑小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在老年人发生率约为49.7%。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影像学检查的普及,LA检出率逐渐升高。目前,对LA与缺血性卒中不良预后的关系仍有争议。近期,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年6月~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例老年患者的预后情况,并观察L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对象: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84例和无LA组例。LA组男46例,女38例;年龄65~92岁,平均78.2岁。无LA组男55例,女47例;年龄65~90岁,平均77.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均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人标准:年龄65岁;急性脑梗死发病1周以内;出院后可严格执行卒中二级预防。

(2)排除标准: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具有其他可引起脑白质疏松的疾病。

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饮酒等基本信息,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高脂血症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存在情况,并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LA的影响因素;对入组病例随访1年,以复发及死亡为终点事件,比较两组预后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急性脑梗死并发LA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相关显著。

结果

两组危险因素存在情况比较

LA组存在高血压病、脑梗死史、颈内动脉狭窄≥50%、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无LA组(P?0.05,P0.01);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均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急性脑梗死并发LA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急性脑梗死并发LA为因变量,以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颈内动脉狭窄≥50%、腔隙性脑梗死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腔隙性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50%均进入回归方程(P0.05,P0.01)。见表2。

两组病死率及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LA组病死率22.6%,非常显著高于无LA组的5.9%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讨论

脑梗死的预后一直是临床







































鍖椾含娌荤枟鏈濂界櫧鐧滈鏉冨▉鍖婚櫌
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跺尰闄㈡渶濂?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jbzz/743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