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ldquo共和好人rdquo
时间:2021-11-12来源:疾病知识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北京医治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505.html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以身边事评身边人,以身边人教身边人”的浓厚氛围,从年5月份起,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组织开展第四届“共和好人”推荐评选活动,截止12月底,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共推荐上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候选人44名,通过层层筛选,确定提名人选16名。
候选人简介
一、诚实守信类(2人)
蒋红六向上滑动阅览
退伍军人的诚信人生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下岗工人,因为经受过部队的严格训炼,他身上始终带着吃苦耐劳不服输的军人品格。从最初开小卖店,到建筑工地打工,他一起用心寻找自己的创业良机。一次偶然的机会,蒋红六接触到保洁行业,并就此踏上了自己的创业新路。从年筹资20万元创办蓝新专业保洁中心,到年成立“海南州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员工有53人,吸纳妇女就业48人,服务项目涵盖家政服务、清洗保洁、钟点服务、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和光伏板清洗、高空清洗、物业保洁托管等领域。作为青海省家政服务协会理事单位和共和县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加盟企业,公司坚持“服务无止境,诚信到永远”的管理服务理念,在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年被青海省妇联和青海省家庭服务协会授予“青海省巾帼家政示范基地”和“青海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年公司参加海南州“创新创业大赛”,勇夺成长组冠军。年凭借良好声誉和管理服务,成为首批入驻“海南州创业孵化服务中心”企业。年,蒋红六被评为“青海省退伍军人创业先进个人”。十多年来,蒋红六在创业图强的大潮中,坚守诚信,踏实创业,以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谱写了自己的人生华章。张元庆向上滑动阅览
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老板
张元庆是海南州尚源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尚源餐饮有限公司现有员工人,其中吸纳失业、失地群众50余人、下岗失业人员8人。从开第一家“元和春饼店”到现在经营尚源餐饮有限公司,张元庆一步步走来,凭的就是他精湛的厨艺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创业之初,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他的餐饮生意并不景气,张元庆苦思冥想,从食材采购、菜品制作、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经营管理等方面找问题、想办法、谋出路,坚持“诚信经营、勤劳致富”的创业理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几经努力,餐馆生意逐渐有了起色,直到今天有了自己的公司。在致富路上,张元庆始终不忘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员工母亲病重,他为家庭困难员工送去慰问品和现金元;员工家里遭遇火灾,他伸出援助之手,帮忙盖了房子;连续几年加入“浓情腊八、爱暖中华”慈善公益活动;走进基层为贫困户送米、送面送温暖。数年来,他积极纳税30多万元,为各种公益事业捐款10多万元,先后被省州县相关部门授予“文明诚信单位”“文明个体户”“诚信个体户”“放心门店”“食品安全示范店”等荣誉称号。二、见义勇为类(1人)
马志坚向上滑动阅览
危急时刻站出来潜入水中救他人
马志坚,男,回族,甘肃省东乡县人,现为共和县黄河大酒店负责人。因为自小在刘家峡水库边长大,他熟悉水性,擅长游泳。年8月5日下午,马志坚驱车前往铁盖乡委曲沟水域游泳。就在他游得正酣的时候,忽然他听到有人落水呼救的声音,原来是在河边聚餐的那些人,其中一人(魏某)进入水库游泳时发生意外不慎溺水。正在附近游泳的马志坚顾不上想太多,就急急向落水者方向游去,并大声向岸上的人们呼救。游到落水者身旁后,落水者惊慌失措中抱住了马志坚的大腿,致使马志坚也失去平衡开始下沉,但他拼尽全力,伸手拉住了落水者一起向水面游去。这时,在岸边的王某和马某两人也赶到岸边,并跳入水中施救。由于两人对水域地形不熟,加上不谙水性,随即也落入水中开始下沉。情况变得更加危急,马志坚一人要同时救三人,他憋着气潜入水底,使出浑身的劲儿将三人拽起往岸边推。此时的他已经筋疲力尽,心脏也开始感到不适,但他想着不能停下,不能放弃,深深吸口气后又潜入深水区施救,几次三番才将王某、马某救起,但因为体力不支、心脏不适,虽经几次下水搜寻,最先落水的魏某还是未能救出,马志坚为此流下了遗憾的泪水。事后有人问马志坚:“你自己都50多岁的人了,面对那么危急的事情,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后果就冲过去救人了?”他说“救人性命是人的本能,我自幼生活在水库边上,亲眼看到过别人跳水救人的事情,父母也从小教育我要与人为善,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一把。人生在世谁没有个难处,更何况我的面前是三条人命啊,见了不救我的心里会一辈子不安的”。三、敬业奉献类(5人)
滕晓炜向上滑动阅览
为民服务的“小巷总理”
在恰卜恰镇金安社区有一位普通的社区干部,她外表朴素,却怀揣火热,从早到晚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成为辖区居民熟知的“小巷总理”,她就是社区党支部书记滕晓炜。年滕晓炜下岗后,通过考试竞聘成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年当选为社区主任、社区党支部书记。20年风风雨雨,她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荣誉无数: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州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三八红旗手、省级三八红旗标兵、十九大代表等。一个社区就是一个浓缩版的社会。下水道不通了,要管;路灯坏了,也要管;还有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社区的工作细碎繁琐,而滕晓炜却从未心生倦怠。在她看来,这些“小事”关系着家家户户的幸福感。她把居民当成家人对待,把“烦心事”当成“家事”处理。她说:“既然选择了社区工作,就要努力为社区工作,为群众服务!”几年前,环城东路有个下水道经常堵塞,给附近的11户居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滕晓炜一下班就上门协调,整整半个月后终于彻底解决了11户群众的出行困难。苟建军是金安社区的低保户。因为肢体残疾,加上没有稳定住房,多年来他和女儿一直靠低保金生活。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滕晓炜一边想办法帮他申请廉租房,一边四处“化缘”解决他的冬季暖气费,还想办法给他申请了公益岗位,解决了住房问题的苟建军,每个月有了元的固定收入,日子好过多了。如何做好社区贫困老人的养老服务一直是滕晓炜工作的重点,经过认真研究,依托共和县海纳慈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一套贴近老人“家门口”、满足老人“需求点”的居家养老运行模式和长效服务机制,对社区老人开展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社会化服务,帮助社区贫困老人解决生活困难与实际问题。情系社区,情系居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滕晓炜人生的奋斗目标和永远的追求。她爱岗敬业,献爱于社区,服务于居民,成为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学习的榜样。吴斑向上滑动阅览
扶贫局长的扶贫宣言
青海湖畔、黄河北岸,在共和县广大农村牧区,当人们说起近年来村里发生的新变化,特别是贫困群众过上的新生活,总是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共和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吴斑。共和县是海南州唯一的15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之一,自担任县扶贫开发局局长以来,吴斑同志深知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毅然决然地挑起这份重担,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本着“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吴斑同志率先垂范,双休日鲜少休息的他,常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最偏远、最困难的农牧户家中,全县11个乡镇99个行政村遍布他的足迹。这些年来,面对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他始终坚持“难事面前不低头,大事难事敢担当”的精神品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推进,先后通过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中办督察、国扶办督察调研、省际间交叉考核验收等一场场高质量的督察考核。念着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些,通过发展到户产业、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持续提升发展动力,通过协调各方,实施水电路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精神脱贫等扶志扶智活动,让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在扶贫开发的浪潮中让贫困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用实干扛起了责任。吴斑同志在工作中“直面担当”的精神、“啃硬骨头”的韧劲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赢得了领导们的充分肯定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他的执着和干劲各族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在他的带领下,县扶贫开发局获得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全县实绩突出班子等荣誉称号,本人也被评为青海省扶贫系统优秀工作者、“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个人。胥东儒向上滑动阅览
以患者心为心成就最美人生
胥东儒,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工作以来,他始终秉承“服务患者、救死扶伤”的责任使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各民族群众、患者的尊敬与好评。针灸推拿是一张“中医药名片”,作为我国传统疾病治疗手段,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信赖。胥东儒从事中医、康复专业1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针灸推拿康复科的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独特的见解,尤其对腰痛、痹证、漏肩风、面瘫、中风后遗症、蛇串疮等疾病。先后在“青海医药杂志”、“中华新医药”等核心期刊发表诸多论文;年他主导自制“雄冰明矾膏”治疗带状疱疹,并立项为“青海省中藏医研究项目”,于年结题成功。同时在年再次申报青海省中藏医研究项目“手腕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在提升个人业务能力的同时,胥东儒十分注重科室建设,先后将针灸推拿康复科从一个小的针灸室发展成海南州医疗水平较高、设备全面的本地重点专科,并于年将科室申请成为青海省省县共建重点专科;他带领的科室在年荣获院内“先进班组”,他本人分别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岗位标兵”及“优秀工作者”称号,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广大患者、医院领导及同事们的一致肯定与高度赞扬。漫长的行医之路,让胥东儒懂得,精湛医术的提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并坚信一个医生只有坚持把百姓健康放在心上,经过努力才会得到患者的赞扬和拥护。胥东儒怀着一颗仁德之心,用其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倾注于针灸推拿研究,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医生。许国强向上滑动阅览
坚守三十一年,只为群众撑起一方银幕
在共和县铁盖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夫妻放映队,31年里他们跋涉10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共和的山山水水,放映电影多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夫妻放映队也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年许国强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习总书记亲切握手接见。年许国强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自年担任乡政府放映员以来,已在农牧区电影放映岗位上辛苦奔波了31个春秋。在草原上放映电影,路途远,路况差。然而,不论春夏秋冬,夫妻俩始终不畏艰辛,从最初的肩扛设备到使用毛驴车、摩托车、三轮车,到现在使用小面包车,从16毫米的胶片放映机到现在的数字放映机,变的是器材装备,不变的是夫妻二人服务农牧民群众的初心。在放映电影的同时,他们还送健康到乡下,义务宣传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的预防。还会为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关于消防、禁毒、草原防火、交通安全、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知识。许国强说:“传播草原防火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牧区,牧民群众上坟烧纸、煨桑后不及时熄灭明火,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烧毁草场、羊群,给他们造成财产损失。”在默默坚守、付出的同时,这项事业也让他变得“富有”。许国强说:“有时候去放电影,我们到得很早,而电影只有晚上才放,我们就利用闲暇时间帮群众干农活,我们帮助群众修过大门、灶台,补过猪圈以及收割庄稼等等。多年来,夫妻俩收到的感谢信不计其数,他俩助人为乐、帮助乡邻的那一份热心,乡亲们都铭记在心。他们坚守的不只是放映电影这一份事业,更是在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坚守着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31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在这片西部高原,许国强夫妇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只为群众撑起一方银幕。赵得胜向上滑动阅览
桃李不僵三尺讲台展风采
赵得胜,中共党员,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年3月,背着一个双肩包,扛着一床被褥,他来到了共和县中学,从此扎根于共和这片热土,将青春奉献给了共和教育事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奋斗在教育工作一线,他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人生信条,从每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受到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从教14年,他连续15次荣获学校“优秀班主任”称号,多次荣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年荣获共和县优秀共产党员,—年评为全州优秀班主任,—年评为全州优秀班主任,多年来他拼搏奋进的精神可称为共和县中学教师的楷模。生活中的赵老师乐观向上,以豁达的胸怀迎接每一天。对待学生,他温柔细心,不仅关心着他们的学习,而且以饱满的热情关心他们的成长。在平时的工作中他细心致至,经常关心班里的学困生,经常找年级问题学生谈心谈话,用细心温情感化他们,他还力所能及的帮助班级、年级中的贫困生、建档立卡户学生,为他们赠送衣物学习用品等。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热血,他用一根粉笔书写一个人民教师的真情奉献,用他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教育的忠诚,在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用平凡铸就非凡,用匠心守望初心。四、孝亲敬老类(2人)
聂兆录向上滑动阅览
“自强汉子”不屈多舛命运
聂兆录,男,汉族,53岁,,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左邻右舍总是张口称赞,敬佩他是一个敬老爱幼、教子有方的好父亲,敬佩他不被生活打垮,在风风雨雨中坚强拼搏。聂兆录早年丧失父亲,8年前母亲患小脑萎缩瘫痪在床,妻子因家贫弃他而去,听力残疾的他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既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又要抚养两个读书的孩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自立自强,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做过送水工,打过小工,只要能挣钱,活儿抢着干,晚上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床前问候照顾。三伏天买来电扇,让老人睡个安稳觉;三九天铺上电热毯怕老人受凉,每晚坚持给老人热水泡脚按摩,为患病母亲尽孝。为了上学的孩子,为了卧床的母亲,为了家庭的生计,他把苦和累深深埋在心间,用孝心和爱心为一家老小撑起了一片天。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两个孩子先后都考上了大学。聂兆录说:“孝敬老人是本分,是给自己的儿子做个好榜样,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善待老人”。赵生福向上滑动阅览
半路夫妻演绎人间真爱
20年来,家住共和县恰卜恰镇城北二区的赵生福悉心照顾瘫痪妻子,不离不弃,广受好评。年,各自经历过一段失败婚姻的赵生福和李生梅走到了一起,年6月李生梅因高血压脑梗,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赵生福没有抛弃共同生活不到十年的妻子,而是选择了终生相依和悉心照顾。20年来,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赵生福还在忙活着收拾家务;当别人睡眼朦胧的醒来,赵生福早已准备好了饭菜给妻子。为了让妻子少受罪,每次大小便之后都及时清洗,每隔半个小时就为她翻一次身,每天为妻子擦拭一到两次身子,每两三小时就为她按摩四肢、疏通血脉和活动筋骨。20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让赵生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无怨无悔地接受这一切。“只要她活一天,我便会照顾她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相濡以沫的陪伴,赵生福用自己的真情演绎着对妻子的人间真爱。五、助人为乐类(6人)
白生辉向上滑动阅览
扶贫车间里的妇联主席
白生辉,女,汉族,共和县托勒台村妇联主席。嫁到托勒台村20多年来,她孝顺公婆、相夫教子,夫妻二人从未红过脸,一双儿女也格外懂事。10年前,腿脚本不方便的婆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直至瘫痪在床、神志模糊,之后的近十年时间,白生辉无怨无悔的精心照料着瘫痪的婆婆,喂饭、洗脸、洗头、洗脚、剪指甲、帮婆婆换洗衣物、被褥,从不嫌脏,也不嫌累,体贴入微,悉心照料。后来她成了村里的妇联主任,每年为村里的妇女积极争取烹饪、养殖等技能培训。年初,白生辉了解到个别乡镇打造扶贫车间,承接缝纫订单的情况,在托勒台村打造一个扶贫车间的想法油然而生。她去找村支部书记商量,支部书记十分赞同,俩人一起带去找“第一书记”,经过一番商议,三人一拍即合,并着手实施,一个负责衔接项目,一个负责找场地,一个负责组织发动妇女。到8月底,托勒台村扶贫车间红红火火开始了,车间里整日缝纫机、锁边机声声不绝,到扶贫车间工作的村里的妇女们都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眼里,她是个热心肠的妇联主任,一心服务群众;在村妇女们的心里,她既是主心骨,又是大家的榜样;在家人眼里,她是老人孩子的坚强依靠,也是丈夫的贤内助。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位年轻母亲、儿媳和妇联主任的平凡人生。关文花向上滑动阅览
志愿之花----因爱美丽绽放
“生命如花,用心服务他人,用情温暖他人,用平凡的行动去影响身边人,生活因此而美丽,社会因此而和谐,志愿之花因此而绚烂!”这是关文花的座右铭。关文花,女,汉族,45岁,是共和汽车站一名普通的站务员,也是共和汽车站学雷锋志愿团队和海南州阳光义工协会的志愿者。多年来,她工作在人流密集的车站大厅,热心服务成了她工作的常态。乘客需要帮助时,她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帮妇女抱小孩、帮老人拿行李,还有旅客落下钱物,她积极联系失主,主动奉还。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共和汽车站学雷锋志愿团队迅速壮大,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腊八”期间,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们通宵熬煮几锅香喷喷的腊八粥,分享给进站旅客和司乘人员,给寒冷冬日里出行的旅客和司机带来家的温暖。每年春运期间,她积极组织参与“情满旅途、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用心服务他人,用情温暖他人,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为此,共和汽车站“情满旅途”活动得到了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表彰。在做好单位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她还利用工余时间积极参与海南阳光义工协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平时,她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和志愿者一起走进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家中,给孩子们讲故事、做饭菜、辅导作业;到敬老院给老人们洗头、洗脚、剪指甲,陪着老人聊天、谈心、包饺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她连续三年被海南阳光义工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被青海省公路运输服务总站有限责任公司、西宁汽车站有限责任公司评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华格加向上滑动阅览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华格加
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曾是远近有名的“问题村”。如今,牧户加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富余劳动力赴外地打工创业,拉乙亥麻村变为远近闻名的“榜样村”,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村里有个一心为了的好支书华格加。年,大学毕业后多年在外做生意并已积累上亿元资产的华格加接,受村民代表多次邀请,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里20多名年轻人因赌博欠债,家徒四壁,华格加和村委会成员轮流找他们谈心,了解各自的能力和特长后,华格加当担保人为每人贷款10万元做牛羊贩运、摩托车修理等生意,引导他们勤劳致富。他知道家乡的闭塞、贫穷与落后,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他为村里做了三件事。个人出资24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路,又为村里的幼儿园捐资10万元,还出资将村里80个老人带去西藏旅游,圆了老人们的出游梦。为鼓励本村学生努力上进,年拉乙亥麻村设立了“拉乙亥麻村教育助学基金”,给在读的30名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元,并聘请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请他们长期为村里的教育事业发展指导。为了丰富活跃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和展示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华格加先后出资万元举办了传统赛马会、民歌比赛、走进藏区等大型文体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华格加带领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脱贫致富;他还借在江苏挂职的机遇,组织群众去江苏南通务工,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年,拉乙亥麻村被列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吹响了转型发展的号角。年,华格加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孙丽丽向上滑动阅览
医者仁心方显大爱
在恰卜恰镇公安巷有一所经营20多年的个体诊所,名叫孙俪丽诊所,诊所负责人孙丽丽是一名有着近20年从医经历的中医大夫。她潜心钻研、暖心行医,用医者的仁心,诠释着对患者的大爱。处在公安巷深处的孙俪丽诊所,地方相对偏僻,但慕名前来看病的人常年络绎不绝。孙俪丽一年四季,坐在诊所里,一边细心把脉,一边耐心询问,时不时露出浅浅的笑容,让病人瞬间少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多了医生带来的宽慰。行医多年,她始终坚持“患者至上,医者仁心”的原则,先后参加中华中医协会主办的“春播行动”以及中医透皮技术中级和高级班的培训,健康服务业中医康复理疗师高级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等培训班,努力提高医术。对待患者,她始终把患者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不分家庭贫富、地位高低,认真对待、悉心治疗。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赢得了患者们的高度赞誉。工作之余,她带领诊所医护人员参加医疗卫生系统公益宣传活动,为患者免费提供健康指导及疾病预防。年,在沙珠玉乡为群众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免费提供经脉超导治疗及价值万元的药品。医者仁心,方显大爱。孙俪丽怀揣对中医药事业的一份热爱和对患者负责的一份执着,二十年如一日,用自己救死扶伤、帮扶助困的实际行动,贡献着一个医生的绵薄力量。谭部堂向上滑动阅览
好人谭部堂的故事
在共和县江西沟镇元者村有这样一位群众交口称赞的村干部----八社社长,十几年来,谭部堂始终怀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善心,在草原深处、物民人家做着他的凡人善举。留守老人孟生贵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十多年来,谭部堂有空就往老人家跑,家里灯泡烧了、门锁坏了,老人病了,“谭好人”总是主动嘘寒问暖、跑前忙后。逢年过节,还要给老人买个小礼物,老人心里早已把谭部堂当成了“好儿子”。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期间,他带头把自家土墙推翻并着手整治,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人居环境整治,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元者八社改变了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成为全县人居环境观摩点,谭部堂也被评为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在精准脱贫工作中,为帮助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谈生彪早日脱贫,他把自家的12亩地免费让给谈生彪种植,当年所得收入全给了谈生彪。村民段富贵因没钱盖新房,一直住在旧房子里,谭部堂主动跟主管住房项目的镇领导汇报,积极帮助解决危旧房改造项目,让段富贵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社里何浩梅丈夫因车祸欠了债务,他动员社里、村里捐款2万余元,帮何浩梅一家解决了燃眉之急。小小村官,心系群众;服务乡里,群众称赞。赵全录向上滑动阅览
致富不忘家乡的播绿人
赵全录,男,汉族,共和县沙珠玉乡上卡里岗村人。幼时父母早逝,姐弟四人相依为命,成年后苦苦打拼,现为共和县玉苗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青海省有机枸杞产业发展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共和县枸杞协会法人。从年开始,赵全录尝试在上卡力岗村做育苗工作,当时村里好多人说,想在沙丘上种树是不可能的,更别说种活了。但赵全录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始育苗试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他种的树活了,从此赵全录开启了种树模式,他自创的水钻造林方法,还用在了很多地方防沙治沙中。育苗成功后,赵全录又瞄准了正在兴起的枸杞种植产业。尽管有专家提出共和气候条件并不适宜种植枸杞,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去外地考察学习之后,于年首次试种5.7公顷枸杞,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第二年枸杞树成活率达95%。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枸杞种植基地遍布切吉乡、塘格木镇等地,成品枸杞出口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赵全录成功了!但他致富不忘家乡。从小在沙梁旁长大的他,想为村里做点事情的念头时常涌上心头。年的春天,他向村委会提出出资绿化村庄的想法。而且他说干就干,没过几个月,云杉、丁香、柏树栽满了村庄的角角落落。赵全录出资余万元绿化村庄的事情,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村里群众的积极帮助,村民也加入到种树、修渠、打井、围栏的行列,一起绿化自己的家乡。为了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赵全录在枸杞种植基地为贫困户提供采摘枸杞的工作岗位,农忙时节每个贫困户月收入达元左右。村里人提到赵全录,都竖起大拇指点赞呢。投票须知
投票时间
即日起至年3月16日(下午18:00时)截止。
投票规则
每人限投一次。
投票方式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投票页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投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文明实践无需言语,倾情陪伴中关村街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