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无殊丨第四周神经内科肝胆外科
瑞金·神经内科
“神内是一个很杂的科室。”
学姐和我讲这句话的时候,正值我在神内实习第一天的早查房刚结束。我们第四组负责的22张病床里,除去少数几位,绝大多数病人都是因脑血管意外入院的。不可避免地,当时的我对学姐这番话持怀疑态度。但接下来为期三周的神内实习生活,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虽说绝大多数是脑血管意外,但每个人病情轻重又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重者则在重症病房与各类监护为伴。尽管病情各有不同,查房的流程还是一样的:先问诊,自觉有无不适,较之前有无好转或恶化;接着查体,按照“颅神经→肌张力→肌力→腱反射→病理征→浅感觉→深感觉→共济运动”的顺序进行;最后就是调整检查和用药方案。神经系统涉及人体全身感觉、运动、协调等事宜,故体格检查所需时间特别长——以脑血管疾病为例,大脑里神经纤维和核团密集分布,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损伤的是哪里,坏了哪些重要结构。但脑血管意外有一个好:损伤定位和症状表现高度对应。在脑血管疾病定位上,相信大家都非常熟练了,从查体结果稍加推理即可。假如碰上了帕金森综合征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那么就是人品爆发:这是瑞金神内科最拿手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病种,这也意味着你在查房汇报病史的时候将会收到老师的种种提问。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额颞叶痴呆(FTD)、额颞叶变性疾病(FTLD)、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多系统萎缩(MSA)、夏-德雷格(Shy-Drager)综合征(SDS)、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等等,这些你听都没听过的名词,在临床上都可能表现为帕金森的症状和体征,换句话说,这些听都没听过的病都需要你在书写病史时一一加以鉴别,建议事先了解一点,以备查房时回答主任提问之需。我们上课时所学的癫痫和头痛只是皮毛,运动神经元病则压根没有学过,但是在神内,这些病人都会以各种各样不典型的症状出现在你面前,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分类这么细、定位这么精确有什么用,治疗还不是都大同小异?”
这个问题在我学习神经病学的时候就困扰着我,相信有小部分同学和我有同样的疑问。对此,金崴老师有他独到的见解:“这就好比做研究,我看的是病人,为什么我还要去研究分子机制,这能对我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多大的帮助?事实上,在一代人之内,新发现分子机制对于现有诊断及治疗基本没有帮助。研究和临床应该割裂开来,我因为兴趣使然而去研究,我因为职业要求而去诊断治疗。同样地,定位和定性和临床也要做切割,我因为要探明发病原因而去定位定性,仅用诊断结果或治疗方案的异同来评价定位定性的价值,不免太过功利,更何况在实际治疗时,定位定性确实没多大指导作用。”金崴老师是一位基地轮转医生,被我们称作“行走的数据库”,因为他谈论疾病和治疗时,平均每两句话就要带出一篇文献作为论据,和他聊天能学会不少东西。我和金老师仅共事一天,但真正的粉丝,都已经对其膜拜起来了。
“大学生血压量了吗?”“大学生血糖测了没?”“大学生去拉个心电图。”“大学生去收93床。”
这四句话堪称“神内四大忙”。神经内科一、三、五、六早八点交班,二、四早七点半交班,但是在交班前,需要把自己组分管病床的血压全部量完(尤其是肖勤老师组),上报组内,周一还要把血压上交护士站。然而神内分四组,却只有三只血压计。于是我们的操作是:让当天值班同学在量完晨起空腹血糖之后把自己组的血压量完,给其他三组同学腾出血压计来。提前二十分钟到科室,量血压,交数据,早交班,一气呵成,是大学生中的豪杰。
神内堪称“毛糖之最”,毕竟神内多老头老太,多脑血管意外,多糖尿病,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一天七次毛糖,但对于我们来说,一天七次,一次也不能落下:6:30前(晨起空腹)、9:00(早餐后2h)、10:30前(午餐前)、13:00(午餐后2h)、16:30前(晚餐前)、19:00(晚餐后2h)、21:00(睡前)。运气好的话,还有临时毛糖。我值班的时候,有个病人血糖控制不佳,从19时开始每隔一小时一次毛糖,21时开始每隔半小时一次毛糖,直到23时,辛苦病人,也累坏了自己。血糖控制不佳在神内不是罕见的事,而高血糖又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因此监测血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便Q2h,还是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呐!至于心电图,没什么好说的,需要时去拉即可。但是神内的心电图机6根胸导联只有三个球,也就是说胸导联得拉两遍才能拉完。运气不好的话,掉了一两个球,那就只能再多拉几遍了。93床是“一轮游”病人,入院一天做AEEG检查,我们要负责收入院、开医嘱、写病史、打印入院记录、入院告知书及委托书、出院小结。其中前两份文件需患者或委托人签字后留存,出院小结需主治医生签字后交与患者。神内老师多,常常一声不吭就把新入院病人收了,因此93床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写每周作业的绝佳机会。
神内其他的操作包括腰穿、动脉穿刺、插拔导尿管,都是比较常见的。我实习第二天插了个导尿管,很顺利,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遵守无菌原则被学姐怼了很久。贺爸爸上讲的操作只能作为大致步骤用于参考,实际操作时,关于打开导尿包的方法,穿戴手套,消毒后的棉球放哪,两把镊子的分工(有些导尿包只有一把镊子,绝了),消毒的顺序,铺巾的过程,都有海量的细节需要兼顾无菌原则,做起来远比看起来难。腰穿有老师带教,有时学长学姐也会带教,和插导尿管一样,完成各个步骤的同时要兼顾无菌原则。为期三周的实习,真正上手操作的也只有王硕一人,僧多粥少,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操作的机会。动脉穿刺,也就是俗称的抽血气,是我觉得最难的有创操作,虽然我第一次就一针见血,但可以称得上是欧皇了——就算是对于护士姐姐和带教老师来说,动脉血气也不是很容易就能抽出来的。每个患者的动脉搏动和移动度都不同,反复穿或者针头在体内找寻动脉是常有的事,摆正心态很重要:摸到搏动后,两指固定两端,针头从指缝间的搏动点处毫不犹豫地刺下(垂直或倾斜皆可,建议先垂直进针,穿刺不到再倾斜针头找动脉)。因为经常需要重新穿刺,所以操作前记得先把家属赶出去。
为期三周的神内实习,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杂”,正如学姐所说:病种多样、操作多样、时间碎片化。多样化的疾病,要查的资料也非常多(顺便安利下UpToDate),操作涉及量血压、测毛糖、拉心电图、腰穿、血气、导尿管、换药、拆AEEG电极、CPR、写病史、打报告、晨交班等,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如果不到值班的那天,神内算不上忙,摸鱼刷题备考什么的也是日常;但是一旦忙起来,“仰卧起坐”可以非常频繁:你见过凌晨三点的瑞金吗?我见过两点的。患者的离世,是在神内实习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我所在第四组两天内有三人相继离世,那种冲击和压抑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神内是个很杂的科室。”学姐在第一天就跟我说,“而正因为它很杂,所以非常锻炼人。”虽然神内只是我实习生活的第一站,但经历了神内的考验,我逐渐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神内教会我的,远比我在神内经历的要多得多。
文周衍再
仁济·肝胆外科
这两周来到了传说中高大上的肝脏外科。
仁济的肝外科主要做的是肝移植,分为成人肝移植和小儿肝移植。成人肝移植会要男生,女生一般会分到内科1号楼的小儿肝移植。小儿肝移植病区有两个组:薛峰组和罗毅组,带教老师分别是何康老师和赵东老师,还有住院总封明轩老师有空的时候会给你讲讲课,怂恿你上上台,几位老师都很好的,但是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
肝外科交班比较晚,一般在八点,之后就会被老师抓去手术台了,多数时候跟的是供肝手术,拉拉钩,提提线,吸吸水,指认一下结构。接连跟着几台肝移植之后,早上都会有被“同学,要上台吗?”所支配的恐惧。
我的人品也是不错的了,第一次上台跟的就是夏强院长的小儿受体肝移植,第一次看到了活体上的肝硬化记忆深刻。可能是院长的气场,手术室的氛围比较严肃。我跟了手术的大半程,接肝的技术太精细了,可惜看了一半就被老师赶下去吃饭了。手术室食堂中午提供肝移植的午饭,菜品还是不错的。肝移植的高强度长时程体力消耗加上中午吃食堂餐,终于知道肝外老师普遍比较清瘦的原因了。
在肝外的一天通常是上午跟跟台,下午回到病区开始补病史、打杂活。肝外的病史堆积蛮可怕的,已经出院的病人可能连大病史都是空的,在补病史的时候需要充分的想象力和出彩的文笔。小儿肝外病区的工作环境还蛮好的,薛峰主任是内科医生,长期都在,长期需要托你做文秘工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问万能的陆护士,人很耐心。下午还要跟着主任晚查房,看的都是小孩子甚至是小婴儿,大多数都神采奕奕,看到人就会咯咯咯地笑,偶尔调戏一下很开心。住院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先天胆道闭锁的“小黄人”,肚子鼓鼓的,人瘦瘦的,也是蛮心疼的。
文张文青
六院·妇产科
实习开始一共三周,经历了妇科门诊、产科门诊和产科病房。
妇科门诊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给老师抄方,偶尔会填一些TCT或者是病理的报告单,虽然每天中午休息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
产科门诊就两件事,量宫高腹围和听胎心,一个星期下来基本上摸一下就能知道胎心在哪里能听得到。相比与妇科门诊,产科门诊早上会更累一点,因为病人基本都会在早上来,而且一直都是站着做检查。到了下午基本就没什么人了,可以做下来看看书什么的。一周结束之后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孕妇们都能够明白,肚脐里并没有什么人丹,是可以洗的。。。因为真的很脏。
这一周接过某李姓文博的班来到产科病房,发现产科的老师果然非常漂亮,也都非常的耐心,尤其是在值班的时候对我非常的照顾,一共买了六份饭,让我吃了一半,十分满足。
期间除了每天听胎心、量血压以及写写病程之外,周四还去跟了三天剖宫产,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比如在洗手的时候以为皂液是从下面挤出来的。。。于是就把盒子弄掉了,后来才知道是用踩的。其他当然还有很多,但我不好意思说。。真心希望之后去手术室的朋友们提前了解一下,好多高科技啊。。。
文柳毅浩
新闻哥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共济失调危害是你想不到的
- 下一篇文章: 疾病讲义患小脑萎缩会怎样应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