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芹菜籽nbsp治疗急性脑
俗话说得好:“芹菜全身都是宝,降压、癫痫离不了”,芹菜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芹菜籽是芹菜的种子,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而从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正丁基苯酞,也就是下文中提到的丁苯酞,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
丁苯酞是中国原创的新化学实体药物,其化学成分是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它是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能够有效改善脑部血供,许多研究均表明其对脑梗死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60%~80%,而急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中最常见的类型。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一般超早期给予静脉溶栓、动脉溶栓等治疗,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效果已经得到世界公认。但是,该方法受到6h超早期静脉溶栓“时间窗”的限制,致使大多数患者错过最佳溶栓治疗时机,而丁苯酞氯化钠治疗不会受到溶栓治疗的制约。
丁苯酞经多年的动物实验证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它有改善线粒体功能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和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升高PGI2/TXA2比例,具有抑制血管收缩,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的数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及脑能量代谢,能缩小脑梗死面积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丁苯酞氯化钠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在给药中,要求每次滴注时间不得超过50min,而丁苯酞氯化钠原瓶液剂量为mL,所以,在滴注时,需要保证其滴速低于2mL/min;确保2次滴注的时间间隔不少于10h;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保证患者的有效恢复。
参考文献: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NICU护理圈”
- 上一篇文章: 健康小知识吃饭咬舌头,小心脑梗塞
- 下一篇文章: 无症状的小脑梗腔梗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