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您不得不知的寒露小常识
花游曲
李贺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孝经纬》曰:“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谓露冷寒而将欲凝结矣。”
10月8日04:33:20,将进入寒露节气,此点是气温由凉变寒的转折点。相对于白露,寒露代表气温更低,民谚有"先白后寒"之说。
秋“收”没做好的人,因为阴精不藏,易秋燥、虚热、夜晚易失眠。秋不收,冬不藏。到冬天容易肾气亏虚,腰酸背痛。
进入丙申年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而今年水运太过——所以,今年真是冷得快啊,下半年整个就没有火气。阳虚、体寒的朋友今年下半年要特别注意啦。
衣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继“白露身不露”之后,又到了“寒露脚不露”的时节。与白露相比,寒露的寒意光从字面上就更进了一层,除了不能赤膊露身外,还有夏天的凉鞋也不要穿了,以防凉气从脚底侵入体内。
“秋冻”是怎么个意思?经过夏天的炎热,出汗多,体内的盐分丢失得比较多,夏天人的毛孔都是张开的,而秋天渐渐冷了,毛孔也开始收缩。如果天气稍冷就急着加衣,皮肤未经严寒的锻炼,恐怕抗寒能力下降。这时要冻一冻,让身体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另外,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更容易感冒。
秋冻有一定的讲究的,稍不注意就会给身体带来其他伤害,比如脚、肩部、肚脐以及腰都是不能被冻的。
“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即便是锻炼自己的抗冻能力也不能让脚部冷到,尤其是女性要特别注意,脚部受寒很容易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经期提前或延迟,严重者还会造成痛经或月经不调。肩部受凉后会致使上肢血液循环不畅,让人明显感到肩部酸痛,颈椎僵直,甚至头晕。如果肩颈长期受凉,向上就会形成颈椎病,向下就会造成肺部疾病。
以下5种人千万别秋冻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秋冻”,气温作为一种物理变化,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容易导致人出现脑出血、脑梗死,个别人甚至会出现猝死。
关节炎患者:风寒湿邪是造成关节病变的主要诱因,寒性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这类病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
脑血管疾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慢性肺病患者:秋季的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诱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心血管疾病患者: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输送到身体内部,这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痉挛,附壁血栓脱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另外,秋季时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食
寒露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寒露之后在饮食上,要平衡饮食五味,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注意调补脾胃,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甘蔗、哈密瓜、苹果、提子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此外,梨子粥、芝麻粥、菊花粥、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以及智恩康的中老年奶粉都适合寒露滋补养生。
介绍两款美颜养生靓汤
冬瓜白果炖乌鸡
乌鸡1只,冬瓜、鸡爪各适量,白果、姜、枸杞少许。
隔水炖乌鸡和鸡爪、姜3小时,放入白果;再过2小时后放入冬瓜,最后加入枸杞。
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
银耳木瓜汤
银耳30克,木瓜半个,冰糖、姜片各适量。
清水4杯烧煮,放入姜片煮片刻;捞去姜片,下银耳和木瓜粒,慢火煮15分钟;放入冰糖,煮至糖溶解便成。
清心润肺,健胃益脾。
住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条件许可,可在居室及其周围种植绿叶花卉,既能让环境充满生机又能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1、调整起居保证睡眠加强锻炼
进入秋季后,人们身体出汗明显减少,人的机体也进入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功能开始恢复平衡,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克服“秋乏”应该从调节人体节律入手,在日常起居作息上作针对性的合理调整,其中,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经常泡脚驱除寒冷除却沉珂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足部是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所过之处,寒邪易从足部侵入人体,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浴足,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温度应以40—50摄氏度,时间以半小时内至头面微微出汗为宜。同时,饭后不宜马上泡脚,易影响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寒露时节不仅是要做好防范呼吸系统疾病,女性朋友还需要注意常见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及外阴湿疹的防治。在这类女性常见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因患者先天禀赋,生活环境,思虑过度,长期用药,或患者不规范用药,或滥用抗生素,导致人体中阳虚衰、脾气衰惫,脾失运化,而致湿热淤下注,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搏结凝聚不去,妇人沉珂缠绵难愈。治疗上若一味重用活血祛瘀之品,则徒伤正气,于病无益,应以扶正祛邪,温经散寒,调和阴阳为原则。
妇人浴足良方,组成:吴茱萸20g、干姜30g、远志30g、蛇床子30g,煮沸水ml兑成温水浴足用。干姜和吴茱萸均是温药,具有散寒止痛和温经通脉的功效,有助通调经脉,并帮助袪散寒气,令身体温热。
行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却是另外一番动人景象。可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可组织秋游活动,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深秋时节,常常是清晨醒来,窗外薄雾蒙蒙。秋雾会伤害人的身体健康。浓浓的秋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而锻炼身体特别是剧烈运动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很多,这更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习惯晨练的人在有雾的早晨最好在室内锻炼。
温馨小贴士:肩周炎来袭--给肩膀松绑随着秋天的到来,患肩周炎的病人会增多。中医看来,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了不通则痛的病症。在秋季阳气收敛,气候寒凉,肩周炎最易复发。
肩周炎发病的内因主要是体内血少造成的,“五十肩”就是说50岁左右的中年人,随年龄增加,血液亏虚,寒凉乘虚而入,就容易患上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最重要的是整体调补气血,再配合辨证施治,就能很快治愈。穴位也是缓解肩周炎的“良药”之一。
合谷穴:最有效的穴位。只要刺激合谷穴,一般肩部酸痛可缓解或消除,要用强刺激、强拧捏。
肩井穴:位于脖子根部与肩头连接线的正中央。如果找不到,您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夹紧腋下,手指并拢于另一边的肩上。此时,中指接触之处即为肩井穴。
天宗穴:如果肩膀的酸痛扩及背部,指压天宗穴即可见效。天宗穴位于肩胛骨正中央,在肩膀背侧,左右皆有三角形的骨,即肩胛骨。以指触摸肩胛骨的中央,应可感知骨变薄而形成的凹陷之处,压压看,若感到刺痛,即是天宗穴。
如果再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效果就更加突出了:
爬墙:双脚并拢,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臂尽量高举,然后缓缓下回原处,反复数次。
甩手:轮流甩动手臂。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0分钟。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幅度要由小渐大。
更多疑问添加智恩康
或致电:咨询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能治好吗- 上一篇文章: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效性
- 下一篇文章: 轻度脑梗塞患者的前兆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