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方法小脑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简介
小脑萎缩_百度百科
小脑萎缩-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小脑萎缩:在治疗小脑萎缩的方面主要有三大类治疗。1.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2.神经细胞活化剂。3.维生素。西医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减轻小脑萎缩患者当时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长时间服用药物对小脑萎缩患者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而且药物的副作用也会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越来越大,所以不建议长时间服用以上几类西药治疗小脑萎缩。
中医治疗小脑萎缩:中医在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小脑萎缩临床经验,《内经》中有关肝主筋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气血濡养经络骨节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因而整体治疗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历代医家都有关于小脑萎缩的论述,在小脑萎缩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方面有所发展。所以目前一般提倡使用中医中药来预防和治疗小脑萎缩。
物理治疗小脑萎缩:主要有针灸、按摩,水疗治疗等等物理疗法可以促进小脑萎缩康复,但是没有实际的治疗小脑萎缩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小脑萎缩,但是作为康复辅助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能够促进小脑萎缩的康复。
中医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优势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无数的医学理论和医学知识。在中医方面小脑萎缩合并为肌肉萎缩疾病,也就是中医所述的痿症。
开通经络:活血化瘀是治疗小脑萎缩合并肌肉萎缩的原则,治疗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则脑和肌肉失之营养。
强调身体亏弱:把心、肝、肾、脾、胃的虚损当做重点,是中后期小脑萎缩肌萎缩继续发展的主要病机,身体越虚弱病情越重,病情加重身体更虚,形成恶性循环,故应及早治疗为主,这是抵御此病的根本。
重视外邪为患:小脑萎缩为外邪侵袭,精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致肌肉神经损伤,只有祛除外邪,才能保证津液不至枯竭,生化有源,小脑萎缩合并肌萎缩才可以恢复。
传承中医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
通络生肌三联汤专家组结合几十年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症的临床实际经验,采用健运脾胃,补益肝肾,疏通经络,营养修复神经等独特治疗方案,以“通络生肌三联汤”为主方,已经为很多深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深受广大患者接受。
第一步,健运脾胃,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使得人体具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血行畅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
第二步,补益肝肾“肝肾同源”,肝与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在脾胃功能虚损较轻或是运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顾肝肾不足的问题,根据患者个人病情体质情况也可一二步同时进行。
第三步,修复正气,固本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的理论中有这么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人体的抵抗力。祖国医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体的正气旺盛,如功能正常,气血充沛,卫气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袭得到防御,不易发病。
通络生肌三联汤专家组根据古代经典名方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不断潜心研究,根据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理论治疗经验三步结合即“通络生肌三联汤”来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以其成分的天然性、无副作用,配方的独特性、效果的可靠性、逐渐被广大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患者认可并接受临床已治愈上千名患者。获得广大康复人们的称赞.有效率达85%以上。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康复方法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医临床分型,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蒙脑窍型、瘀阻脑络型四型。然后依据临床分型,再选择穴位和治法,确立治疗方案。
(1)针灸
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实际施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以达最佳治疗效果。另外,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头针治疗,如有运动功能障碍的选用运动区;共济失调者可选用平衡区;语言障碍者可根据语言障碍的类型分选语言区(语言Ⅰ区、语言Ⅱ区、语言Ⅲ区);有感觉障碍者,可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选择相对应的头针感觉区;有震颤者,还可选用舞蹈震颤区。当然还可运用时间针灸,定时开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定时开穴进行针灸将可在选穴少的情况下,取得较为突出的疗效。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感染、血液病、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
北京壬九馨康中医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急寻遂宁九旬老人离家走失,患小脑萎缩,穿
- 下一篇文章: 中医治疗脑血栓的经方与偏方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