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刘桂英照顾脑栓塞公公18年,孝心感
今年51岁的盐山县西门外村村民刘桂英,18年来,精心照料着患脑栓塞的公公。从年春天开始,为了方便照顾年过九旬的公公,刘桂英和丈夫刘金德和老人同住一炕直到现在。
“桂英每天不出家门,悉心侍候公公,这样的好儿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啊。”邻居许艳芬(右二)这样夸奖刘桂英。
10月15日上午,走进刘桂英的家中,不算大的庭院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映入眼帘的是窗户两侧的两棵丰满的石榴树,果子红彤彤的,硕果压枝,煞是可爱。进得屋内,刘桂英正在喂公公最爱吃的荷包蛋面条,香味弥漫着整个房间。
刘桂英的婆婆因病于年3月去世,公公刘森祥今年94岁,年5月,患上了脑栓塞,半边身子几乎不能动弹,住院半个多月后回家治疗。刘桂英的丈夫弟兄两个,此前,哥俩轮流照顾位老人。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刘桂英决定,将老人接到她家,不在轮流。那时,刘桂英和丈夫经营着小吃部,两个儿子在上学,从此,刘桂英毅然决然挑起了照顾患病公公的重担。瘫痪在床的公公不能自理,于是,刘桂英包办了给他端屎端尿、喂饭喂药、洗头洗脚、洗衣做饭等所有日常琐事,几乎守在公公身边寸步不离。
经过治疗和悉心照顾,奇迹出现了,到了年春天,公公在家人的帮助下竟能下床了。刘桂英便搀扶着公公,慢慢指引着老人挪步。刘桂英也记不清这样的动作每天得重复多少遍,几个月后,公公竟能拄着拐杖自己走路了。
虽然,公公能自己慢慢行走,偶然也能到街上坐一坐,但是,毕竟上了年纪,身体难以完全恢复,在生活上仍需儿媳刘桂英和家人的照顾。
由于刘桂英大多时间忙于照顾公公,无暇顾及小吃部,丈夫干脆改行,当了一名建筑工。就这样,刘桂英10多年在家照顾公公忙于家务,丈夫在外挣钱,供应两个儿子上学和补贴家用。
公公肠胃不好,时常大便拉在裤子里,刘桂英就赶紧为公公换衣服,为公公擦洗身子,洗净沾满粪便的衣服。不管是严寒酷暑,只要公公弄脏了衣服,她就马上洗干劲,从来不嫌脏臭。
热天,刘桂英和丈夫隔几天就用自家的太阳能为老人洗澡,冬天,夫妻俩经常背着老人到附近的浴池去洗。
“照顾患病的公公是责任,更是良知。人都有个老,我要做给儿子们看,让他们知道孝敬老人、赡养好老人是做儿女应尽的义务。”刘桂英说。
年春天,公公因心功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医生建议回家治疗慢慢恢复。
这次出院后,公公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为方便看护,刘桂英和丈夫就和老人同住在一个炕上,直到现在。
老人小脑萎缩,晚上常常胡言乱语。一晚上,七八次喊着要解手,每次都需半个多小时。有时,夫妻俩为老人放好便盆,守候在旁边,但老人又不方便。夫妇俩每天晚上要为老人守夜,他俩睡不了三四个小时的觉,都把时间用在侍候老人身上了。
虽然,老人的其他儿女抽时间也来帮衬一下,但是,刘桂英仍放弃自己的爱好,不出家门,一心一意地照顾卧床的公公。
“当时,眼看老人就不行了,多亏了桂英悉心的照顾,现在又能抱下来坐在椅子上了。”邻居许艳芬对我们说。
在刘桂英家采访的时候,我们坐在大厅里,只听见老人在西屋喊,我们没听清老人在喊什么,可刘桂英听清了,她说:“这是喊我了,‘桂英,来······’”虽然老人的儿子刘金德也在家,但是,老人已习惯了有事找儿媳刘桂英。夫妻俩赶忙过去,老人家要方便了。
丈夫刘金德说:“老伴儿刘桂英因病做过两次大手术,加上血压高、腰间盘突出,常年吃药,但是为了照顾老父亲,为了这个家她默默奉献着,顽强坚持着······如今,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都有一份好工作,这是桂英修来的福啊。”
在刘桂英眼中,照顾老人义不容辞,如今,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作为丈夫的刘金德也为有个好媳妇而自豪,“家里都是媳妇儿照顾着,我在外干建筑也安心。”刘金德说。
像刘桂英这个年龄的西门外村村民大都在公园跳广场舞、走旗袍秀,刘桂英从年轻就爱好娱乐,她也十分羡慕,但她笑着说:“羡慕归羡慕,咱没时间,侍候老人要紧啊。”
30年前的年,刘桂英嫁到西门外村成为村民刘金德的媳妇。从21岁到51岁,从青年到中年,经历了半个人生的刘桂英从没想过当“名人”,但是村民一提起她,没有不挑大拇指,因为她曾被村党支部、村委会授予“西门外村好儿媳”荣誉称号。
如今,刘桂英的孝心感动着村里街坊四邻,人人都以她为孝老敬亲的标杆。
赞赏
人赞赏
- 上一篇文章: 为何难懂女人心,大脑电路不一样
- 下一篇文章: 发现人体病症的自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