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脑干梗死1例
杨某,男性,56岁,因四肢活动不灵活伴语笨、吞咽困难半个月于年11月10日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伴四肢活动不灵、言语笨拙。至我院急诊就诊,以“小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患者为求系统康复治疗来我科就诊,门诊以“小脑梗死”收入我科。患者精神萎靡,四肢活动不灵活,言语缓慢无力,饮水呛咳,痰多。一般状态较差,鼻饲饮食,睡眠尚可,二便不能完全自主。
MR弥散(-10-26)示:双侧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高信号
入院时查体:患者嗜睡,高级脑功能查体不能良好配合。颅神经查体见右眼球外展略困难,口角右偏,伸舌居中,唇舌活动略乏力,咽反射减弱。双上肢-手-下肢BrunnstromⅤ-Ⅴ-Ⅴ期,双侧伸髋肌群改良Ashworth1级,双上肢及手肌力4级,双侧屈髋肌力2+级,余双下肢各肌群肌力4级,双侧跟腱略短缩。共济失调,双侧指鼻-指指试验不准,双侧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右上肢腱反射略亢进,双下肢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双侧Hoffman征(-),双侧Babinski征(+)。患者不能独自翻身、坐起,BI指数15分,日常生活大部分依赖。
既往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数年,未系统降压、降糖治疗,血压、血糖控制较差。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病史、床头、辅助检查明确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予以高压氧、营养神经、改善循环、降压、降糖、综合康复、理疗、对症治疗。其中康复治疗项目包括PT、OT、ST、针刺治疗等项目,以达到改善肢体协调能力、改善言语吞咽状态、通络开窍的治疗目的。
治疗前三天患者各项功能均取得一定进步,但治疗过程中出现持续精神萎靡甚至嗜睡状况,休息及减少训练强度、训练量后无明显缓解。复查头部MR、心电图、离子、血糖以及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未见明显异常。增加改善循环、醒脑开窍药物静点治疗无明显改善。
通过日常观察发现患者睡眠时打鼾严重,提请耳鼻喉科会诊,行睡眠呼吸监测。睡眠监测报告:符合“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重度夜间睡眠低血氧症”,建议佩戴正压通气机治疗。
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佩戴正压通气机,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夜间间断低流量吸氧,嘱患者睡眠保持侧卧位。两天后患者精神萎靡及嗜睡状态逐渐减轻消失,康复训练顺利进行,各项功能持续好转。
该病例提示:
1.患者除共济失调外还有较明显眼球运动障碍、口咽部活动障碍,且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考虑除小脑出现急性梗死外还有其余高级中枢神经受损。虽然复查头部MR未见责任病灶,仍需以症状及查体为准。除PT、OT外,仍需要ST、传统治疗师参与治疗。
2.患者精神萎靡、嗜睡,需排除病情进一步加重的可能,此外考虑训练强度、训练量、心理问题等因素。该患者因长期仰卧位导致舌后坠堵塞气道,故夜间长期乏氧导致上述症状。予以吸氧后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较高水平,侧卧有助于开放气道,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氧气。
可粗略的从头部MR矢状位看到患者仰卧位时舌后坠的程度和口咽部气道狭窄程度
结语: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小”症状、“怪”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可以导致整体康复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例如肩痛、失眠等。康复医生应该统合患者和各治疗部门提供的信息,寻找病因并提供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疗效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张尔驰,男,33岁,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工作年限6年。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实医院,师从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仝小林教授。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颈肩腰腿痛康复、中西医结合康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学术任职:
吉林省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会委员
吉林省康复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
吉林省康复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委员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会中医养生分会委员
供稿:张尔弛
编辑:董宏飞
审校:于惠秋、庞灵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宣传健康理念
倡导健康行为
打造健康环境
享受健康生活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家属请注意小脑萎缩老年痴呆
- 下一篇文章: 24岁小伙突患急性脑梗死无法坐起,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