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重温经典侧脑室脑膜瘤
时间:2017-6-5来源:治疗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次
侧脑室脑膜瘤
鲍芳供稿
年3月1日
病史男,48岁,既往体健。因“发现右侧脑室后角区占位25天”入院。
影像表现右侧脑室三角区见一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周围见脑积液影;MR表现为稍长T1等T2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均匀显著强化。
病理结果: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小结脑膜瘤90~95%为良性,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女性多见,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多分布于失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鞍结节、嗅沟、桥小脑角、小脑幕等。但侧脑室内脉络丛组织也有帽状细胞,三角区的脉络丛组织比较丰富,因此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三角区。
侧脑室内脑膜瘤多为良性,供血动脉为脉络丛前动脉,生长缓慢,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又由于侧脑室三角区空间大,肿瘤小时不会出现症状,肿瘤生长至一定程度局部压迫脑组织或发生梗阻性脑积水出现头痛、视盘水肿等颅压增高症状,或直接压迫侧脑室枕角引起视放射损害。
MR平扫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或低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CT上呈稍高密度肿块,可显示肿瘤内沙砾样或不规则钙化。
鉴别诊断①室管膜瘤,边缘不光滑或呈分叶状,呈匍匐状贴与侧脑室室壁生长;因肿瘤内易钙化、囊变、出血、坏死,所以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②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肿瘤由于边缘常为颗粒状、凹凸不平或分叶状,所以形态常呈桑葚状。脉络丛乳头状瘤易于阻塞到脑脊液流通通道,并且具有脑脊液分泌功能,因此,常常合并明显脑积水。增强扫描呈均匀或稍不均匀显著强化。
- 上一篇文章: 脑膜瘤临床表现
- 下一篇文章: 科室介绍辽宁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