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时间:2017-1-3来源:治疗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Chiari畸形,是因后颅凹中线脑结构在胚胎期的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或和延髓下部甚至Ⅳ脑室,经枕大孔突入颈椎管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病因本病病因不明,目前有3种学说。1.流体力学说:胎儿期患脑积水,由于颅内和椎管内的压力差异继发的畸形改变。2.牵拉学说:脊髓固定于脊膜脊髓膨出之部位,随着发育而向下牵拉。3.畸形学说:后脑发育过多、桥曲发育不全。流行病学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女性多于男性,Ⅰ型多见于儿童及成人,Ⅱ型多见于婴儿,Ⅲ型常在新生儿期发病,Ⅳ型常于婴儿期发病,据报道从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为6周~30年,平均4.5年。分型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3型:Ⅰ型是最轻的一型,表现为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向下疝入椎管内,延髓轻度向前下移位,第四脑室位置正常,常伴颈段脊髓空洞症,颅颈部骨畸形。Ⅱ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小脑扁桃体伴或不伴蚓部疝入椎管内,第四脑室变长,下移,某些结构如颅骨,硬膜,中脑,小脑等发育不全,90%有脑积水,常合并脊髓空洞症,神经元移行异常,脊髓脊膜膨出等。Ⅲ型为最严重的一型,罕见,表现为延髓,小脑蚓部,四脑室及部分小脑半球疝入椎管上段,合并枕部脑膜脑膨出,并有明显头颈部畸形,小脑畸形等。Chiari重新将之分为4型,他在前3型的基础上又增加第Ⅳ型:即小脑发育不全,但不疝入椎管内,该型不被人们所接受。症状及体征常见的体征有下肢反射亢进和上肢肌肉萎缩,约50%以上的病人有感觉障碍,上肢常有痛,温觉减退,而下肢则为本体感觉减退,眼球震颤常见,出现率43%,软腭无力伴呛咳者占26.7%,视盘水肿罕见,而有视盘水肿者多同时伴有小脑或桥脑肿瘤。Saez()根据其主要体征不同分为6型,各型表现为:1.枕骨大孔区受压型占38.3%,为颅椎结合处病变累及小脑,脑干下部和颈髓,表现为头痛,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和运动无力,以及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和背侧柱的症状,各种症状综合出现,很难确定哪一结构是主要受累者。2.发作性颅内压力增高型占21.7%,其突出的症状是用力时头痛,头痛发作时或头痛后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和眩晕,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或仅有轻微和不太明确的定位体征。3.脊髓中央部受损型占20%,其症状体征主要归于颈髓内部或中央部病变,表现为肩胛区的痛觉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无力或长束症状,类似脊髓空洞症或髓内肿瘤的临床表现。4.小脑型占10%,主要表现为步态,躯干,或肢体的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呐吃和皮质脊髓束症。5.强直型占6.7%,表现为强直状态,发作性尿失禁,肢体有中重度痉挛,下肢比上肢更明显。6.球麻痹型占3.5%,有后组脑神经功能单独受损的表现。合并症常合并其他枕骨大孔区畸形和脊髓脊膜膨出缺陷。包括脊髓空洞症、颅骨脊椎融合畸形、基底凹陷症蛛网膜粘连、硬脑膜束带、颈髓扭结、脑积水等;其他畸形包括多小脑回畸形、灰质异位、脊髓积水、中脑水管的胶质增生或分杈、四叠体beak-like畸形、颅顶骨内面凹陷、脊膜膨出、脊髓纵裂、第四脑室囊肿等。脊髓空洞检查方法颅椎平片:颅骨及颅椎平面可显示其合并的骨质畸形,如基底凹陷症、寰枕融合、脊柱裂、Klippel-Feil综合征。.CT扫描:CT扫描主要通过椎管和脑池造影并结合冠状扫描和矢状重建技术,来显示各种病理改变。头部MRI检查,尤其矢状位像可清晰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以及继发囊肿、脊髓空洞症等,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磁共振检查(MRI)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枕骨大孔和上颈椎对小脑、脑干脊髓、第四脑室及该区其他神经结构的压迫,在可能的范围内分离枕大池正中孔和上颈髓的蛛网膜粘连,解除神经症状,缓解脑积水。手术方式有多种,对其手术方法及疗效争论颇多。硬膜打开组预后优于未打开硬膜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修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硬膜未修补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Arnold-Chiari畸形的诸多手术治疗方法中,后颅窝减压术+硬膜囊扩大重建术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术式。预后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预后不同。手术适应证患者,手术越早,效果越好反之,疗效越差。预防

主要是注意女性孕期、围生期保健防病及不能随意用药,防止先天性畸形儿的出生。

宏力神外ID:hlsw-







































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zlyy/468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