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猪先天性震颤的分类及防控
仔猪先天性震颤病,俗称“仔猪抖抖病”或“仔猪舞蹈病”。仔猪刚出生不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阵发性挛缩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一窝仔猪中有的部分发病,有的整窝发病,病死率可高达%,给猪场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于年发现,随后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陆续报道。罗清生等(年)在国内首次报道此病,此后在我国东北三省及山东、江苏、湖南、河南、浙江、江西等各省都有此病报道。近年来该病在我国许多地区猪场的发病率均有所增加。尤其在各养猪密集区域,该病已呈流行之势。本病具有遗传性,只垂直传播,无水平传播。
一、病因与分类
1、病因: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尚未确定,研究认为①遗传性基因、②伪狂犬病、③猪瘟、④未知的传染性病原体,即先天性震颤病毒、⑤毒素等引起,尤其是母猪在怀孕期间注射猪瘟疫苗,导致胎儿感染弱毒猪瘟病毒而致。
2、分类:根据病理组织学病变,目前该病可分为A型(AⅠ-AⅤ型)和B型,A型无肉眼可见明显病变,并可见大脑、脊髓的显微镜变化,B型没有可见的明显变化。A型病因包括经典猪瘟病毒(AⅠ型)、伪狂犬病毒或未知病毒(AⅡ型)、性别连锁基因(AⅢ型)、常染色体连锁(AⅣ型)、隐性基因及敌百虫中毒(AⅤ型)。其中AⅡ型在我国最为常见。
⑴AⅠ型
AⅠ型先天性震颤型由典型猪瘟病毒引起,并可在体内带毒90天,体外散毒56天。由于母猪怀孕早期(10-15d)感染猪瘟,猪瘟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而引起整窝中40%的仔猪患病。主要的病理损害是小脑发育不全和脑脊髓鞘形成不全。台湾学者研究,超前免疫的种用母猪,其免疫力降低,8周龄可被猪瘟感染,但无临床症状,带毒,妊娠后猪瘟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而发病。
⑵AⅡ型
AⅡ型先天性震颤由伪狂犬病毒或未知病毒(大小约为20nm的似立方体病毒,与圆环病毒和髓磷脂异常或缺陷有关)感染所引起。母猪怀孕10-50天龄的胎儿感染病毒,致使同窝中高达80%的仔猪发病,但死亡率相对不高,多数可在2-4周龄康复。主要的病理损害是脊髓鞘形成不全。有报道,圆环病毒常在延髓的细胞核中,小脑细胞和下位运动神经元、肝脏、肺、淋巴结中被发现,同时伴随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⑶AⅢ型
AIII型先天性震颤是最重要的遗传类型,是一种隐形的伴性遗传,常见于兰德瑞斯猪或其杂种母猪的后代,其发病率可达11%,而在约克夏、汉普夏和杜洛克等品种的猪,发病率只有0.3%-0.8%。镜检可见病猪髓鞘形成中神经纤维减少。本型属性别连锁隐形遗传,约半数公仔猪在出生时即患病,许多病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踩死、饿死。幸存者可活到成年、震颤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只有在应激反应时才可能出现轻微震颤。有报道,用兰德瑞斯母猪与长白猪交配可控制本病的发生。
⑷AⅣ型
AⅣ型先天性震颤常见于威萨克斯白肩猪。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25%仔猪患病,不论性别,大多死亡。病理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脂质代谢缺陷,导致脱髓鞘作用和复髓鞘形成。
⑸AⅤ型
AⅤ型先天性震颤在斯堪的纳维亚曾自然发生,亦可在母猪怀孕期(特别是45-75d),使用敌百虫等杀虫驱蚊灭螺毒鼠药和有机磷制剂引发实验性病例,可使所生仔猪90%-%发病,主要病理损害是小脑发育不全和髓鞘形成不全。
⑹B型
关于B型先天性震颤的引发原因目前尚属未知。
二、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刚出生或出生几小时即发生颤抖,临床上全窝仔猪都发病,头部、四肢和尾部表现持续性的震颤,或有节奏的阵发性的痉挛,全身抖动,多数仔猪后肢无力,向外伸展,站立不稳,从而行动困难,只有趴在地上,无法吃奶,病仔猪多在一周之内饥饿、踩、压而死。若护理好7d后震颤可以渐渐减轻或消失,一般三周内可完全消失,有的仍可能长期保持有轻微震颤,生长发育也受影响。同时外界的刺激也会加重此病。
三、病理变化
病死猪无肉眼可见的变化。组织学检查可见明显的中枢神经髓鞘不全,脑血管周围充血、出血。小脑发育不全,小动脉轻度炎症和变性,硬脑膜纵沟窦水肿、增生和出血等。
四、诊断
实验室诊断方法可对该病进行初步分型诊断,如猪瘟、伪狂犬抗体水平检测,Ⅱ型圆环病毒的监测以及品种性别发生率信息统计分析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尸体剖解,对中枢神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如发现明显的髓鞘形成不全,脑血管周围充血、出血,小脑发育不全,小脑轻度炎症或变性,小脑硬脑膜纵沟窦水肿、增厚和出血等病变可以确诊。然而,由于引起该病的因素不单一,目前仍没有简单、高效的病原诊断方法。
五、预防与治疗
1、预防
无本病的猪场在引进种猪时,要了解产地的疫情,不到曾发生过本病的猪场引种。加强种公、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青绿饲料供应,母猪妊娠后期注意蛋白质饲料、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微量元素的补充。若仔猪一旦发生此病,应将父系公猪淘汰更换,同时发病窝的仔猪不应再留作后备猪,避免隐性遗传的发生。此外,此病的发生与猪瘟、伪狂犬等病毒性疾病有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中药保健,提高猪群自身免疫力及健康度,同时制定合理的防疫免疫程序,谨防病毒侵害猪的脑神经系统而诱发该病。
2、护理
患病仔猪主要是因吃不上奶或行动困难而被饿死、压死、踩死,因而饲养员要加强对仔猪加强护理,助仔猪找到奶头,使其尽早吃到初乳;对患病严重的仔猪要定时进行人工哺乳,先饲喂初乳,2-3天后喂奶粉,按1:3的比例把奶粉与葡萄糖混在一起,加水煮沸待温后,用奶瓶喂,每2-3小时1次。对一些精神状态良好、趴在地上行动困难的病仔猪,在两腿间系上细绳,让其缓慢站立前往吮奶。然而,在集约化养殖中,由于护理小猪需要很大的精力,所以,对个体太弱和病情严重的猪予以淘汰。另外,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恒定的温度有助于仔猪的康复,一般最佳温度保持在31℃左右。
3、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对于发生本病的猪场,如一时无法淘汰病猪,只能采取对症疗法,如对于震颤的仔猪,可用硫酸镁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病死率,同时配合注射含钙、含硒的药物,如维丁胶钙、亚硒酸钠等;对于母猪可用钙粉或蛋壳、何首乌粉,混合拌入饲料内喂,以增加乳汁中钙的含量。
参考:中国健康猪
猪业视角
百度文库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白癜风能根治么- 上一篇文章: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
- 下一篇文章: 新手妈妈必备宝宝发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