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头晕警惕血管狭窄
头晕的症状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原因非常多,除了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其他诸如耳石症、前庭疾病、偏头痛等也是常见诱因,还有一类疾病也容易造成头晕,即脑供血动脉的狭窄,这种病因危害更大,也容易被忽视。
颈动脉狭窄有调查显示,超过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病变引起。多数颈动脉狭窄是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因素所致。颈动脉狭窄好发部位是颈总动脉的分叉处。早期为纤维性斑块,逐渐发展为复合性斑块,出现溃疡、附壁血栓或斑块内出血,导致颈动脉狭窄。
如何发现:早期患者可没有症状,出现脑缺血后,会出现短暂的偏瘫、单眼失明或单眼黑朦、失语、头晕、肢体无力和意识丧失等,严重的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梗塞、偏瘫、失语,甚至死亡。此外,严格的体格检查和血管超声、CT或血管造影等检查也能够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
治疗方法:对没有禁忌证的病人,无论手术与否都应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同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并戒烟、限酒、减重。如果有脑缺血症状且颈动脉狭窄度≥50%;无症状但颈动脉狭窄度≥70%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方法治疗。
锁骨下动脉狭窄在超过70岁的老年人中,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发病率达13%,左侧明显多于右侧。锁骨下动脉除了给双上肢供血,还给小脑部位供血,发生狭窄后如不及时治疗,狭窄会逐渐加重,一旦锁骨下动脉出现严重狭窄超过70%,双上肢以及小脑部位的血流就会明显减少,出现缺血症状。
如何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上肢供血不足引发的上肢缺血症状,表现为上肢无力、发凉、麻木,特别在上肢活动量增加后明显,出现上肢活动后易疲劳,患者在摸脉搏时会偶然发现两侧脉搏不对称,患侧脉搏弱,对侧脉搏强,量血压会发现双侧上肢血压不对称,患侧血压低于对侧,收缩压可能会比对侧低20毫米汞柱甚至更多;另一类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小脑缺血症状,主要表现是眩晕,看东西有重影、复视,手的活动不协调,走路不平稳,有一脚高一脚低的感觉,有时候还会突然晕倒,尤其在上肢活动量增加后会通过椎动脉“窃血”,导致小脑缺血的症状更重,甚至诱发小脑梗塞。
治疗方法:锁骨下动脉狭窄超过70%,或者通过检查发现存在“锁骨下动脉窃血”,临床上肢缺血症状和小脑缺血症状明显,就需要积极手术治疗。早期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很快就可以康复出院。如果病变严重,已发展至闭塞,可能需要搭桥手术治疗。除了正规治疗,患者同样需要生活方式的调整,控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椎动脉狭窄椎动脉开口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部位,其狭窄在全部脑血管狭窄中占25%~40%。因为与脑干、小脑、丘脑等重要部位相连,一旦堵塞危害更加严重。有的老人因为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会出现椎动脉型颈椎病。
如何发现:椎动脉狭窄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头晕、眩晕、复视、双眼视物不清、偏盲、行走不稳、恶心和呕吐等。也有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多为单侧,常局限于颈部或顶枕部。性质以跳痛、胀痛为主,常与眩晕交替出现。另外也需要进行血管超声、CT或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抗血小板治疗和纠正危险因素。外科治疗包括开刀手术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主要适应证是有症状的≥50%椎动脉开口狭窄。相对来说,微创的支架成形术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椎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
陈海/图
点击“阅读全文”,直接订阅最新《医药养生保健报》
怎么治好白癜风白癜风早期症状- 上一篇文章: 身边好人照顾病妻近十年quot
- 下一篇文章: 脑萎缩,有针其对不同症状进行对应锻炼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