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征象系列灰白质界面内移征十字面
灰白质界面内移征
CT表现
MRI表现
硬脑膜下血肿时,其血肿侧大脑皮髓质界面内移,与颅板间距增大,即灰白质界面内移征。
对于等密度硬脑膜下血肿,是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一种特殊表现,因为血肿密度与相邻脑实质相似,经验不足的医生很容易漏诊或误诊。
等密度硬脑膜下血肿有以下特点:
1、直接征象,患侧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半月形及“3”字形等或略高于脑实质密度影,与内侧脑组织分界不清。
2、间接征象,灰白质界面内移征,脑白质塌陷征,脑沟变浅或消失。出血量多时,患侧侧脑室受压变形,向健侧移位;两侧都有血肿时,表现为出血量较多的一侧受压征象更明显。
CT增强对等密度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有很大帮助,表现为:
1、患侧脑表面血管内移
2、血肿膜呈点线状高密度影
3、血肿腔本身增强
MR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好办法,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中,绝大多数呈新月形,进入慢性期血肿,随着血肿包膜的形成及红细胞降解,使得新月形血肿的内缘逐渐变平或变成凸面,表现为过渡形和双凸形。硬膜下血肿的MR信号变化颇为复杂,与血肿的期龄、血肿内血红蛋白的成分、血肿的性状及蛛网膜的完整性等因素有关,但是亚急性期血肿均表现为典型的短T1、长T2信号,这种在SE序列上T1WI、T2WI均呈高信号的表现,是其特征性改变。
十字面包征见于MR的T2WI序列,表现为脑桥十字形的异常高信号影,常见于多系统萎缩(MSA)。出现此征象的机制是脑桥核及其发出的通过小脑中脚到达小脑的纤维(桥横纤维)变性,而由齿状核发出的构成小脑上脚的纤维和锥体束未受损害,桥横纤维变性后水含量增加,形成该征象。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并部分伴有自主神经、锥体外系和锥体系损害表现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包括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纹状体黑质变性、Shy-Drager综合征三个亚型。
主要异常征象有:
1、脑干变细,以桥脑前后径变小为主
2、小脑体积变小,沟裂增宽加深,半球小叶变细变直,呈枯树枝状
3、脑池及侧脑室扩大,以桥前池增宽最为明显
4、脑桥、小脑中脚以及小脑T2WI对称高信号
5、基底核区异常,壳核萎缩,壳核背外缘T2WI低信号或外侧缘缝隙样高信号
Horimoto等把十字征的演变过程分为6期
0期:正常
1期:脑桥开始出现垂直高信号影
2期:脑桥出现清晰的高信号影
3期:开始出现水平高信号影
4期:清晰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同时出现
5期:水平线前方的脑桥腹侧出现高信号,或脑桥基底部萎缩引起的腹侧脑桥体积缩小。
由于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和某些小脑变性和非变性小脑疾病的临床特征相重叠并缺乏统一的生化标志物,所以影像学的阳性发现,特别是“十字征”的出现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
来源: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聆听您的声音: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鐧界櫆椋庡尰闄?
- 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 下一篇文章: 奇怪吗,太阳神产品吃两套三套是仇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