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照护系列开讲第二讲老年专
讲解大纲
熟知老人帕金森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并掌握相应的照护方法
一、帕金森病定义
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
二、帕金森病病因
帕金森病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有认为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或家族遗传因素有关。这些症状也可能由许多其他因素或疾病引起,被称为帕金森综合征。其中一些有明确原因被称为继发性帕金森病,例如,帕金森综合征由感染、药物(酚噻嗪类和利血平等)、中毒(一氧化碳和锰等)、血管性因素(多发性脑梗死)、头部外伤和其他因素等引起。其他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老年人伴有帕金森病症状的被称为症状性帕金森病,例如进行性核上性瘫痪、纹状体黑质变性、多系统萎缩、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症等
三、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发病隐蔽,病情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如下。
1、震颤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震颤的特征,即肢体处于静止或休息状态时出现,随意运动时可暂时停止,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一般由一侧上肢远端开始,手指节律性震颤的频率为4~6赫兹,类似搓丸样动作,震颤可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有时也可累及下颌、口唇、舌或者头部。
2、强直
肌强直可同时发生于肢体肌群和躯干肌群,伸肌和屈肌均可累及,增高的肌张力始终维持不变,在被动运动时感到均匀的阻力感,即“铅管样强直”。如同时有震颤,可感到由震颤引起阻力呈节律性断续的现象,即“齿轮样强直”。肌强直最先出现在腕关节、肘关节及肩关节,出现“路标手现象”。面部表情肌强直,面部缺乏表情,呈特有的“面具脸”。舌肌及咽喉肌强直导致构音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强直与少动影响帕金森病人的移动能力,表现为床上翻身、起坐、坐位站起困难,行走始动困难,严重时则是“冻结足”。强直与少动还可导致继发性关节挛缩及变形。
3、运动徐缓
主动运动减少,各种动作缓慢,加上肌张力增高,常产生帕金森病特有的征象。如手指、腕、臂强直,产生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形不整,字越写越小,称之“写字过小症”。起步困难,足底似被冻结在地面上,不能迅速跨步向前,称之“冻结足”。手指精细动作差,如扣纽扣和穿衣困难。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一大特点是易产生疲劳,表现为难以持久性活动。活动时间一长就出现全身无力、无精神,如反复活动,开始运动很有力,多次以后力量逐渐降低,语言也是这样。易疲劳对康复治疗是个不利因素,使病人难以接受一定强度的训练。
4、步态和姿势异常
帕金森病老年人除四肢外,面部、颈部、躯干的肌肉均有强直,因此病人出现头、颈部前倾,躯干前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掌指关节微屈,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下肢髋、膝关节微屈的特殊姿势。病人往往行走时启动困难且以碎步前行,病人行走时往往通过增加速度来防止摔倒。随着疾病的进展,许多老年人多速逐渐增加和步幅逐渐缩短,试图追赶上他的身体重心,被称为慌张步态。姿势反应障碍主要是平衡反应障碍,主要影响病人的直立、行走、转身等的稳定性,严重时病人很容易跌倒,因此帕金森病人的骨折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5、其他
部分病人会出现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直立性低血压,皮肤出汗、油脂分泌增加,便秘,尿频、夜尿增多,至阳痿。另外有些病人还出现情绪不稳、抑郁、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等痴呆表现。
6、帕金森病继发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继发性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病后少动及强直继发引起的功能障碍。
(1)肌萎缩无力
肌萎缩无力主要是长期少动的结果。
(2)关节活动受限或挛缩
关节活动受限或挛缩一般首先发生于近端,然后远端。
(3)畸形
主要表现是驼背,是由于躯干腹侧和背侧肌力量长期不均匀分布的结果。
(4)骨质疏松
这是长期不活动、进食困难、营养差加上老龄化因素造成的。平衡差及骨质疏松可导致频繁跌倒及骨折。
(5)心肺功能改变
这类病人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炎,是致死因素之一。
(6)周围循环障碍
长期静止不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7)营养状态不良
在帕金森病的晚期,常伴随进食差和嚼、吞咽困难导致摄入不足。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老化,进食能力减低,尤其容易出现营养状态不良,营养状态不良常表现为无力、疲劳。
(8)压疮
压疮一旦发生不易愈合,长期感染可致命。
(9)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限制日常生活能力。
四、帕金森病老年人康复训练的目标
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不能改变本身疾病的进展、结局或疾病直接损伤。康复治疗对继发性损伤障碍及由此带来的功能残损有重要作用。可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疾病痛苦,延长独立生活能力。短期目标在于维持或改善全身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及功能;防止关节挛缩,纠正不正确的姿势;预防或减轻失用性肌萎缩;改善步态、平衡功能和姿势反射;增进运动速度和耐力;调整呼吸维持或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方式的调整等。H-Y1~3:期维持步行能力和各种活动能力;H-Y4期:提高室内生活的自理程度,尽量减少辅助,预防失用综合征;H-Y5期:预防挛缩、压疮等继发症状,提高坐位下的耐力,减轻辅助者的负担。
长期目标是预防和减少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维持充分范围的活动能力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独立学会代偿方法,减轻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五、帕金森病老年人康复训练原则
由于每个老年人的病情不同,存在的功能障碍也不同,因此康复训练师对目标的设立应该因人而异,随时调整。
1~2期——帕金森病的初期。以帕金森体操为主体进行训练,日常生活要按正常的规律进行。
3期——在此时期除进行帕金森体操外,还需进行预防关节挛缩的关节活动范围(ROM)训练、步行训练、纠正前屈位的姿势矫正训练、针对姿势反射障碍的平衡训练,为预防因胸廓活动受限而引起肺功能障碍进行的呼吸训练也极为重要。ADL方面一边从日常生活用具下功夫,一边进行ADL指导。
4期——训练内容和3期基本相同,也包含ADL训练。要点是尽可能延长老年人可以步行的期同。
由于症状的进展,自主性运动越来越困难,训练师需要一边利用视觉、听觉刺激,一边进行体位移动及姿势转换方法的指导。如果老年人患有感胃,或摔倒骨折导致卧床,不久老年人的状态就会移行到5期,所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需要细心注意。因为有吞咽障碍出现,所以在饮食方面必须预防由于误咽所引起的窒息和肺炎,需要缓慢进食。
5期——主要以护理为主,预防失用综合征,努力维持留存的日常生活活动(进食动作等),努力减轻借助者的借助量。防止压疮、误咽、窒息、脱水、营养障碍、感染等情况发生。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渶濂藉尰闄?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楀尰闄?- 上一篇文章: 多系统萎缩临床诊治进展综述
- 下一篇文章: 神经系统疾病,请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