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脑萎缩中期患者,行走困难需要搀扶
时间:2020-8-4来源:预防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次
据欧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脑萎缩的患病率约为6/10万,以中国总人口计算,患者数目大约为7-8万人,加上每一个遗传病家系中大多有多名患者,其总数显然不止于此,并且我国小脑萎缩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其主要功能包括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又称共济运动)等。小脑萎缩患者的小脑,有的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如:有家族遗传病史),有的是由于脑血管畸形,有的是缘由外伤或肿瘤等原因,而使之长期缺血缺氧,就像一株根系受损的植物,时间长了枝叶会慢慢“干枯”,最终导致功能障碍。
症状渐进发展分“早、中,晚”三期
小脑萎缩患者的疾病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大致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小脑萎缩早期患者一般会有走路不稳、肢体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表现,由于尚未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可能并不特别重视。尤其是一些年轻患者,日常生活中还有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从而加速了病情恶化。小脑萎缩症状发展到中期,患者的四肢、肌肉不协调感加重;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往往像企鹅一样行走;还可能出现舌头打结、吐字不清,写字困难,吃东西或喝水时容易呛咳。▲小脑萎缩中期患者,行走困难需要搀扶
到了晚期,患者将会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需靠轮椅代步,或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如果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患者智力会受到影响;可能合并心肺等严重并发症。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
一旦被小脑萎缩病魔“缠上”,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给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患者也不可避免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小脑萎缩药物治疗方面,常常会用到丁螺环酮,该药目前被认为可以改善患者共济运动、缓解走路不稳等症状,实际上它就属于一种抗焦虑镇静类药物。积极治疗调整心态要“双管齐下”
长期以来,对已经形成的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进行干预,通过综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康复治疗等)改善各种功能障碍、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功能,使症状减轻或减慢病情的进展。通过诊断分析小脑萎缩发病的病灶和病理,进行分型、分类、分期评估,采用“NR神经元调控修复体系”科学规范治疗小脑萎缩,达到增加脑部供血、改善小脑血液循环的目的,改善患者步态不稳、站立不稳、言语不清等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广东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指出,对于小脑萎缩患者来说,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一方面,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则能有效缓解病情进一步恶化。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正常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保持愉快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思虑过度;
3、增加社会活动,经常读书看报,培养兴趣爱好,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意识增加外出活动的机会;
4、均衡营养,少荤多素,禁酒戒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劳逸结合,适度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6、对于病因较为明确者,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如:积极防治脑血管病,防止或尽可能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7、若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医院检查。
您好,欢迎
- 上一篇文章: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治疗两个疗程用药反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