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2018年度孝顺好儿媳

时间:2019-1-16来源:预防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1.高海燕,出生于年3月,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传递的是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和满满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诠释着一个农村媳妇的仁慈、善良的美丽形象。年5月,公公医院,经过治疗病情也没好转导致成植物人。她像照料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从不嫌脏不嫌累,更没有一句怨言。为不使公公身体受委屈,她每天多次给公公换内裤并洗擦身体。虽然刺鼻,但她强忍着把公公照顾好,把衣物清洗干净。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坚强的女人,高海燕一如既往的支持丈夫工作,她总是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二老的照顾就交给她一人。如今丈夫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高海燕持家勤俭,合理安排家庭支出,从不铺张浪费。家居用品能俭则俭,走进高海燕的家,你会感觉到有一股农民质朴的气息,但是简而不乱,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整洁舒适。

在生活中,她总是为别人着想,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待人诚恳,不拘小节。大家都说她亲切,热情,当乡亲遇到急事、难事,她都会及时赶到,伸出援手,镇上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高海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她对老人的孝道,对村民的热情,这种无怨无悔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提倡和颂扬。

2.雷冬艳,年6出生,徐水幼儿园一名普通教师。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最舒心的生活。

年3月,公公患了脑血栓,生活无法自理,只能在床上度日,夫妻二人均有工作,每天早晨她做饭,老公就伺候公公洗手脸,收拾好了,饭也就做好了,先给公公喂饭,等把他照顾好,夫妻二人再吃,收拾完了再送孩子上学,再去上班。

丈夫在家定时要给公公翻身,还要按摩身体,防止生褥疮。晚上要起好多次给公公换洗,白天还要上班,所以他更辛苦!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她们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妈妈总是对她说,你公公不容易自己养着4个孩子,婆婆去世的早,又当爹又当妈,不仅把孩子们拉扯大,还供着他们姐弟上学。真是很辛苦!现在老人有病不能自理,一定不能嫌弃,要耐心照顾。不要担心你爸我们俩,我们身体都挺硬朗。

公公小脑萎缩越发厉害,有一次老公不在家,公公大便弄的满床都是,且用手抓到处扔,床上地上墙上那儿都有。虽臭气熏天但还得硬着头皮收拾,等收拾清并给公公擦洗干净,丈夫才回来。她总说那是他爸,辛苦把他养大,照顾是应该的。

有付出就有回报,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只要多一分关怀、多一分宽容,家庭会更加和睦、幸福、社会会更加美好!

3.刘金萍,出生年4月,东史端镇下河西村,拥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大家庭,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正在上学的孙子孙女,家庭条件宽裕,但全家勤劳朴素。刘金萍与丈夫结婚30多年来,一直与公婆同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当响的,但刘金萍觉得,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就没有处不好的关系。

人终有一老,她觉得照顾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她尽心尽力,每天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老人的起居饮食。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天冷了,她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提起刘金萍,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多处骨折,她给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刘金萍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明白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

刘金萍不仅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潜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刘金萍的事迹在下河西村里传为佳话,但是刘金萍本人却说,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职责、作为父母的义务。

4.刘利玲,出生于年3月,留村镇一名普通家庭妇女,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但是把平凡的事情坚持到不平凡,更是一种大爱。自婚后就和公婆一同生活,说话前总是亲切的喊一声爸妈,二十多年来,一家人和和气气,没吵过架红过脸,她在公婆心目中是善良、贤惠、孝顺的好儿媳。

她经常教育孩子,要把好吃的先让给爷爷奶奶吃,要孝顺爷爷奶奶。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对老人十分尊敬,小小年纪就学着做家务,分担妈妈的重担,为爷爷奶奶收拾屋子和院子,给爷爷奶奶洗洗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公公爱干净,她总是把公公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她总说,其实公婆对我特别好,他们是地道的农村人,思想很纯朴,对外界事物懂得很少,只晓得天天骑着三轮车下地干活,回家做做家务活。

老两口年纪大了以后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当老人头痛脑热时,医院看拿药,每天侍候,想方设法让增加他们食欲,多吃东西。

这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之处,在公婆的眼里,她是“贴心棉袄”;在儿女们的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妈妈”;在邻居们的眼里,她是“孝心献给长辈”的模范;而她却说,侍奉公婆,抚育儿女,是我该做的份内事。

5.么韶坤,46岁,物探机械厂社区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自年有偿解除合同之后,再就业到社区管理中心从事服务工作。工作中对待同事团结友爱,热情周到。

她自结婚那天起,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投入到这个并不富裕的家中,一刻也不停地忙碌着,她默默履行一个家庭主妇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为老人提供了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儿子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

她丈夫常年在野外小队工作,家庭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洗衣做饭、伺候老人,照顾孩子。她从来没有和公婆红过脸,始终默默付出,没有怨言,公婆身体欠佳,体弱多病,按时提醒她们吃药添衣,一家人生活简朴,和和美美。天有不测风云,年公公生病去世,家里只有她和婆婆及刚上小学的儿子相依为命,她一不叫苦,二不埋怨,从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年7月,丈夫突然病故,犹如晴天霹雳,孤苦无助的她为了贴补家用,她就利用空闲时间,到附近村里打零工,把缝补鞋帮的工作带到家里,每完成一份能有几毛钱的收入。

她合理安排婆婆与妈妈的生活,饮食起居精心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一刻是自己虚度。如今儿子也上大学了,婆婆八十多岁,身体多病,吃药之余还要拍打按摩,她还抽出时间,每天给婆婆读读报纸。她还定时照顾自己的妈妈,给她熏蒸腿疾。受到院区居民的称赞。

6.齐瑞青,出生于年1月,医院一名医生。“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她始终把公婆当作是自己的父母来孝敬,不论再忙再累,饭总是先盛给公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烧的软烂可口,还经常问公婆想吃点什么,只要开口下顿饭桌上准少不了。遇到事情经常向他们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

婆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还有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她一边工作一边不厌其烦的陪着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每天都要吃五六种药,都是提前为婆婆准备好,并叮嘱她要按时吃药。

年公公被查出癌症,为了不给他们精神增加负担,瞒着婆婆带着医院,结果不是很理想医院,还好病症较轻,经过几次光疗现已痊愈,但需要常年服药,她总是提前把药准备好,嘱咐他按时吃药。

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尊敬老人是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人安享晚年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

7.石会玲,漕河镇空城村人,现年43岁,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为老人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子女们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

“好媳妇”说起来轻松,可是做起来难,做好那是相当的难,是要付出很多真心、努力甚至委屈。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石会玲已经嫁到婆家20多年,在这20多年来的日日夜夜里,她没有同婆婆“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始终默默付出,没有怨言。

刚结婚时,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家庭重担自然落在她一个人肩上,里里外外的活全靠她一个人担着,她一不叫苦,二不埋怨,把家里搭理的井井有条。丈夫怕她太累,不忍心她一人忙里忙外,便回家开一个小超市,只为方便一起照顾老人和孩子。对丈夫的这一举动,她是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从此两口子一起经营超市,一起照顾家庭,勤勤恳恳,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

冬天下雪后,她立即带头扫雪,方便大家安全行走。因经营着超市,总是有人,所以经常帮邻里收取邮件等物品。在村里,邻里之间因她而团结、凝聚在一起,拧成了一股绳。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邻里关系、对老人的孝心、对待家人的爱心。

8.王改,年8月出生,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用23个春秋,诠释着“孝”与“爱”,百善孝为先,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展示一个农村妇女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婚后一直与公婆共同生活。当时二老均花甲之年,她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婆。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在她心中,丈夫的母亲就是自己的母亲,照顾公婆就是她的职责。

年,公公突发脑溢血,及时就医也未挽救回生命。公公走后,怕婆婆一个人不适应,对婆婆的照顾更加体贴入微,想方设法带婆婆游玩散心,更加注重婆婆的身体,饮食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均衡。

作为一名母亲,特别注重孩子的培养,通过看教育类的书籍,电视教育类栏目,不断地学习。经过她耐心的教导,她的两个孩子总是能得到老师、邻居和同学的喜欢,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交到很多朋友。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王改用自我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彰显了一个先进农民的优秀品质。

9.薛书英,年5月出生,义联庄乡西刘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多年以来,她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

嫁入西刘庄村刘春来家后,夫妻非常恩爱,公公是退休工人,婆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淳朴热情。夫妻二人养育了二子一女,平时儿子女儿外出打工,孙子孙女承欢膝下,四世同堂,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年,丈夫患双侧股骨头坏死,经治疗也只能在家休养,无法干重活。年公婆也相继病倒,医院照顾年迈的公婆,还要回家给孙子孙女做饭,接送上学。对于五十多岁的她来说,生活的重担多了不少。白天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医院去照顾因突发脑血栓住院的公公,喂老人喝水吃饭,接屎接尿,每天都帮公公按摩四肢,不管多苦多累也从没有在公公面前抱怨过。病房的病友都以为薛书英是老人的亲闺女,老人高兴的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这儿媳妇比闺女还要亲呢。”

作为一个农村媳妇,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刻在自己的字典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孝的真谛。

10.岳梅清,女,年2月出生,遂城镇大马各庄村人,高中文化,家中有半身不遂的婆婆及一双儿女,丈夫八年前因病去世。丈夫生前有兄弟六个,每半月一次轮流照顾生病的公公和婆母。

公公患有肺气肿,天天离不开人侍奉,婆婆生活又不能自理,当时丈夫还得定期做化疗,这样一来,家中事务和地里的活儿就全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面对这样的生活困境,其他兄弟五人想帮助她照顾老人,来减轻她的负担,她说:“谢谢你们,还是让我自己来做吧,你们的负担也不轻。还是让我来尽孝吧!”就这样义无反顾的勇敢的承担下来,照样同兄弟们轮流奉养公公婆婆,在侍奉老人时,不嫌累,不怕脏,定期为老人清洗衣服被褥,亲自为老人做上可口的饭菜,现在女儿大学毕业,儿子考上了研究生,她与婆婆共同生活,负责照顾婆婆生活,经常给婆婆改善生活,婆婆高兴的给邻里街坊们说,岳梅清就是我们的亲闺女,也是我的好儿媳,如果没有她照顾我,恐怕我早已不在了,她的事迹在大马各庄村广为流传。

她说:“孝敬老人是我应该做的,而且我们应该把中华美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在她的带动下兄弟和妯娌们都很孝敬老人。自己的儿女在回家时,也能帮她照顾和孝敬老人,这是她的付出得到的回报。

来源:和谐徐水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yfzl/915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