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时间:2018-10-17来源:预防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晚餐的作用,四分之一是维持生命,四分之三是维持医生的收入。

原因是: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来自晚上不良的饮食习惯。

这话说得可能有点夸张,但说明了一个事实:晚饭吃不对惹出一身病。

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先来看两句古代经典医术上的说法:

胃不和则卧不安。——《黄帝内经》

夜饭饱,损一日之寿。——《千金要方》。

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13点,过了13点就不能再吃饭了。在《墨子·杂守》上记载,兵士每天只吃两顿:

第一顿称“朝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早餐;

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

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的作息时间已经和古代不同,尤其是对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们需要更多的食物和能量,现在不能照搬。但是提倡大家晚饭要少吃一点,晚饭吃不对会影响健康和寿命。

年轻人大部分朝九晚五,搏于工作,疲于奔命,早餐中餐,草草了事,只有晚上下班了,才有时间把晚餐搞得丰富点。有时候晚上应酬也多,不醉不归,不饱不回,有些人还有常年吃夜宵的习惯。

年轻人的心功能和胃肠功能都要比老年人好一些,所以对一时的饱食没什么感觉,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时间一久,脾胃一伤,什么毛病都找上门了。仔细找原因,跟现代饮食文化误区分不开。

食物可以用厚、薄、清、浊几种特质来划分:

清、薄——大多数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简单不油腻的烹调方法等;

厚、浊——大部分肉食、煎炸烤熏、味道重、复杂的烹调方法等。

在过于重视感官刺激的现代烹调习惯里,注入“清、薄、淡、少”的特质,避免“厚、浊、重、多、杂”的取向,对健康更有益。

尤其是晚餐,此时人体正准备缓慢关机,进入充电休整状态,少食、简食对于我们这些四体不勤、运动不足,思虑、紧张已伤脾,担心、恐惧、渴望已伤肾的现代脑力劳动者来说,是个合适的选择。

七分饱,健康活到老

民间和中医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很多长寿老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民间养生理念都涉及节制饮食、适可而止的‘七成饱’现象,很有意思。比如我的外婆今年96岁高龄,她每顿饭都控制量,绝不多吃。

七分饱到底是怎样的感觉?

七分饱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感觉,有点抽象不好衡量。

专家认为,可以用下面这个方法来衡量七分饱:

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话题转移注意力,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有一个标准需要牢记,那就是: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这顿吃了七分饱,第二餐之前是不会提前饥饿的。也就是说,如果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吃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

还有一点可以作为参考,根据中国营养膳食指南,一天三餐摄入量比例,最好是“”原则,即:

早餐占3成

午餐占4成

晚餐占3成

七点后吃,心脑血管病缠身

土耳其一项研究显示,睡前两小时、或是晚上7点后进食,会导致心梗脑梗都高发!

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名平均年龄53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现晚上7点后进食、或就寝前两小时内的进食者,夜间血压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进食者的2.8倍。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研究人员的话报道,高血压患者本来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夜间血压再不降的话,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会高得多。

这个研究如果用通俗一点话来翻译就是:

晚餐吃得晚,心梗脑梗都高发!

甚至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晚餐最好在晚上7点前就要解决掉!

晚餐吃得多又晚

12种疾病身上缠

除了研究人员发现的心梗和脑梗,这些疾病也与晚餐吃得太多、太晚有关!

90%的肥胖,缘于晚餐吃太好

据统计,90%的肥胖者缘于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之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日积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

晚餐吃太饱,易老年痴呆症

若长期晚餐吃太饱,睡眠时胃肠及附近的肝,胆,胰脏等器官仍在运作中,使脑部不能休息,脑部的血液供应也不足,进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加速脑细胞老化。据统计,青壮年时期经常饱餐的美食家,在老年后有20%以上的机率会罹患老年痴呆症。

晚餐偏荤,血压上升

晚餐内容若偏荤食,加上睡眠时的血流速度减缓,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进而引起小动脉和微小动脉的收缩,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易使血压突然上升,也加速了全身小动脉的硬化过程。

胃跟着加班,会生病

人的胃黏膜非常娇嫩,白天胃粘膜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饮食的消化任务,而胃黏膜的更新任务是安排在夜间机体休息状态下进行的。晚餐吃得太晚的人,胃也要跟着加起夜班来。胃的疲劳状态,加上老化了的黏膜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胃病!

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晚餐吃的太晚还会造成高血脂,加之人入睡后血流速度又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血脂在血管壁上不断沉积,长此以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系数自然就增大了。

食物来不及消化,产生有毒物质诱发肠癌

晚餐吃得太晚,来不及完全消化,残余的蛋白质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的物质,又由于睡眠时肠道的蠕动很慢,使这些毒素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在其长期刺激下,可诱发慢性肠炎及肠癌。

加速血管老化,诱发冠心病

晚饭吃得太晚,肝脏会将多余的热能转变成胆固醇,致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增高,并逐渐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至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冠心病。同时,血液集中于肠胃道帮助消化吸收而使心脏供血相对不足,导致心绞痛发作。

胰岛细胞劳损,导致糖尿病

晚餐吃得太晚,会因刺激胰岛素持续大量分泌,致使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负担过重,如果是长期的持续超负荷分泌,特别是中老年人则会因B细胞功能衰竭而诱发糖尿病。

吃得太晚太油腻,易得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太晚,更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放射至左腰、左肩和左臂,还常伴有恶性、呕吐,如果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有的人会在睡眠中突发急性胰腺炎并致休克,因无人知晓其发病而不及抢救,甚至死亡。

紊乱新陈代谢

晚餐吃得太晚,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让你经常感到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也可因免疫力降低而容易患感冒、皮肤生疖、伤口经久不愈等。

经常反酸,导致胃食管反流

晚餐吃的太晚还会造成胃食管反流病。人在平卧时,胃里的食物容易回到食管、嘴,从胃里反流的食物是酸性的,对食管刺激很大,造成胃食管反流病甚至反流性胃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食物甚至会从胃里反流到气道、咽喉,引起多种疾病。

身体得不到休息,引发抑郁

晚上是人一天当中免疫力最弱的时候,不适合太累,睡前两小时更不适合太动脑筋。但是,晚餐吃的太晚会严重损害了身体,身体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睡觉时失眠,白天精神状态不佳,很容易引发抑郁症状。

7点后实在饿了怎么办?

守住“1个绝对5个不”的底线!

会有人问了,如果晚上真的饿了怎么办?胃不能撑,但饿也是会饿出病的,还有些本身有糖尿病、胃病的朋友,更不能为了这而死撑到底,会得不偿失。

晚上不是不能吃,但要记住这个底线:

一是绝对不能吃多;

二是下面这五个东西绝对不能碰!

一不碰辛辣食物,会刺激胃肠,出现食物反流消化不良,影响睡眠;

二不碰黏硬食物,消化活动变得异常亢奋,容易烧心,或导致急慢性胃炎等胃病;

三不碰产气食物,容易胃肠胀气,妨碍正常睡眠;

四不碰酒精的饮品,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并使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明显加重。尽量保证睡前4~6小时内不饮酒。

五不碰油腻食物,升血脂、加重肠、胃、肝、胆和胰腺的工作负担,三高人群切记!

寿命长短,不是因为衰老和生病,而是取决于它!

虽然多项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寿命可以很长,但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活不到那个岁数。

人体健康有五大决定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占60%,几乎起了决定作用。

1、生活作息

不熬夜,晚上11:00之前睡觉。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

2、饮食规律

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按照很多健康专家的倡导应该是:早餐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但现实中很多白领、上班一族却恰恰是早饭不吃,午饭凑合,晚饭撑个饱。

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炎,午饭不按时吃容易得胃病。不挑食,不抽烟,不喝酒。每餐一定多吃蔬菜。

3、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

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或者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4、喝醉一次,

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六种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烟,第二是酗酒。

5、轻伤就要治

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

6、人是气死的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以人一定不要当情绪的俘虏,而要做情绪的主人;一定要去驾驭情绪,不要让情绪驾驭你。记住情绪是人们健康的指挥棒,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三种"快乐",我们要时刻牢记: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7、家庭不和睦,人就易生病

有的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要知道人的疾病70%来自家庭,人的癌症50%来自家庭。

8、走路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人很容易"死在嘴上,懒在腿上"。要坚持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走,光走路就行了,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体质上升期(0-28岁):要参加体育锻炼,羽毛球、乒乓球、马拉松、游泳等活动。

体质下降期(28-49岁):这时就不要参加竞技运动了,进行体质锻炼。

到老年体质衰退期(49岁后):要进行功能锻炼,保持功能正常。最推荐的运动是快速步行、游泳。年长者适合练太极。

9、请大家记住一个原则

吃植物性的东西,一定要占80%,动物性的东西只能占20%。我们现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来了,肥胖也来了,糖尿病也来了,痛风也来了。

10、男人要做到12个“一”

男人是家的顶梁柱,承受着更重的压力,在健康方面更加"粗枝大叶",平均寿命要比女性少2~3岁。

男士每天要尽量做到下面几个一:

每周吃一次鱼,每天一个西红柿,

常喝一杯绿茶,每天一把核桃,

少抽一支烟,每天一瓶白开水,

每天一个苹果,白酒不超一两,

常喝一杯酸奶,每天一根香蕉,

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运动。

长寿健康生活7要点

①一定要吃好3顿饭

②一定要睡好8小时觉

③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

④每天要笑,身心健康

⑤每天大便,排出毒素

⑥一定要家庭和睦

⑦不吸烟,不酗酒,每天健走

来源:健康圈(ID:amy)小编导读现代人因为晚睡、情志类问题较多等原因,胆的问题少不了,想要通过疏通、按摩胆经来解决身体问题,就要熟知胆经的循行路线。一起来重温吧。

胆经循行(点击看大图)

胆经从外眼角的瞳子髎穴开始,沿着头部侧面、脖子侧面、上身侧面、大腿小腿侧面,一直走到脚侧面,在第四脚趾上的足窍阴穴结束。

因此,关于胆经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路新宇老师概括得很经典:「凡是身体侧面的痛苦,都要调理胆经。」

其中,头部还有被胆经包裹起来的、绕耳一周的三焦经,脚上注意脚外侧边缘和脚踝附近有膀胱经。身体其他的侧面部位,几乎都被胆经占据着。

黄色实线为胆经,耳周黄色虚线为三焦经

右下经络为膀胱经

在舌诊中,肝胆的反射区是舌头两边,正好对应身体的两侧;古代平话小说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心」与「上」相应,「胆」与「边」相应,也讲出了胆与边的关系。

舌两边为肝胆区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空间方位上来讲,胆气的方位在于边侧。

有研究称,侧卧的姿势更利于睡眠。站在中医角度看,它是针对胆不够健康的人而言。如果人很健康,那么用侧卧、正卧等睡姿都能快速入眠才对。

本质上,侧卧是对侧面胆经的一种按压刺激。要侧卧才能睡着这一现象,已经说明了胆气的异常。真正需要做的,是调节肝胆系统,探查胆经的易堵穴位进行敲击、按揉。

满医非遗传承人

--常纪庆--

个人简介

常纪庆,医院中医执业医师,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寿小云名老中医工作站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满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非遗满族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渤辽古医药技艺学者。

常纪庆自幼承习祖传医术,传承并丰富了满医药学,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如抑郁症、心梗、心绞痛、脑血栓、小脑萎缩、帕金森症,不孕不育、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及乳腺肿瘤、月经不调、崩漏等妇科疾病,以及颈椎病、脊柱强直、肌无力、肌萎缩、肩周炎、股骨头坏死、脉管炎、中医美容去斑等等。

在心脑血管、腰腿疼痛、妇科等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

常纪庆

您身边的养生专家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yfzl/879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