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首届ldquo十佳美德之家rd
根据《东安县美德之家评选及经典家训征集方案》的要求,县妇联、县德文化办公室、县慈孝志愿协会深入全县13个乡镇广泛征集东安“美德之家”,经各乡镇的推荐和县妇联、县文明办、县慈孝协会从“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德孝感恩家庭”等家庭中筛选,推选出一批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典型性强的美德之家。
目前,共遴选出18户东安县首届“十佳美德之家”候选家庭。现将候选家庭事迹公布。
东安县妇女联合会东安县德文化办公室东安县慈孝志愿协会年6月11日
18个家庭事迹介绍
1
陈娟家庭
以孝传孝以德修身
陈娟现任县文体广新副局长、东安县连续三届政协委员。从小父母教育她,要孝敬老人,帮扶弱小,做人要表里如人,做事要以德服人。如今的她如父母所愿,成为了家中的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
陈娟一家仁慈善良,经常帮助街上要饭的乞丐、村里的五保老人等,在他们看来,如果人不是到万不得已,谁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陈娟跟家人都会隔三差五的上轻松筹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捐款。陈娟读书时跟同学们关系都非常好,其中有一个小学同学,漂亮温柔,爱岗敬业。可惜她英年早逝,留下多病的双亲和患精神病的妹妹。从此陈娟把同学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孝敬,逢年过节都会买点礼物去看看他们,嘘寒问暖。因为住所不定,伯父母搬家几次,陈娟为了找到他们,经常要通过村干部和村里相关人员到处打听,并且一直关心着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享受国家基本政策,在陈娟心里同学的父母就是她的父母。年陈娟被省文化厅评为“星级文化志愿者”,连续三年被评为“县明星志愿者”。
2
陈小芳家庭
以孝当先言传身教
陈小芳一家以孝道为本,以奉献为荣,用赤诚孝心诠释着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平凡的亲情故事。
陈小芳始终以“孝”字当先,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无怨无悔的侍奉着父母双亲。陈小芳家庭成员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亲朋的羡慕和称赞。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是在这样和谐氛围浓厚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吴旭虹从小就聪明懂事,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是邻里间相互称赞的对象和榜样。
3
彭炜炜家庭
患难与共相濡以沫
年,一小教师彭炜炜与时任新圩江派出所民警卢宁结合,不久,学校组织的体检发现彭炜炜“卵巢肿瘤”且肿瘤已经很大,怀孕比较困难。医院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手术后半年复查,医生建议进行一侧卵巢切除术,另一侧卵巢进行剥离手术。第二次手术结束后,炜炜忍受六次痛苦的化疗,那时候她总是以泪洗面,担心以后的生活,担心会复发,会怀不上孩子。卢宁附在她耳边说:“宝贝,没事,就算没有孩子,我俩过一辈子也挺好的,如果你要是喜欢孩子,我们还可以领养一个的嘛”!
年8月上天给了这个家庭一个最美好的礼物:一位小天使卢婧瑜。这时,岳父突然离世。炜炜家就这么一个女儿,炜炜的妈妈是一名“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劳动模范”。一直以来,妈妈就患有心脏病,身体极差。父亲的噩耗传来,母女俩如遭晴天霹雳,可以依赖的“大树”轰然倒塌。父亲的葬礼上,卢宁收起悲伤,既照顾伤心到病倒的妈妈和妻子,又照顾着只有10个月大的女儿,还处理着一切大小事务。
工作上,两人由于都处于单位的重要岗位上,加上警察职业的要求,经常加班加点,但他们总是互相勉励,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生活中,尽管夫妻两人的工作再忙碌,精心地照顾着老人,细心地培养着女儿,幸福的气息浓郁地包围这个患难与共的家庭。
4
冯勇家庭
孝老爱幼爱岗敬业
冯勇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讲孝道,铸美德,爱事业,用大爱书写人生。
三十多年来,夫妻俩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妻子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他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相互之间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冯勇还是位细心的儿子,经常为母亲洗衣、打水,揉背、搓脚,定期回家陪母亲聊家常,母亲八十四岁去世时,老人家紧紧握着他的手,叨念着他的名字安然仙逝。在工作上冯勇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教学中,他创立了“星级组+精细化”班级管理模式,26篇文章分别获得国家级、省、市、县一、二、三等奖,37次被评为省、市、县、镇“优秀教师”、“明星教师”、“师德标兵”等。冯勇家庭多次为灾区及贫困学生表达了自己的微薄心意,凡在志愿者促进会所获奖金,都返捐了志愿者基金协会。年,妻子因患乳腺癌做手术,别人建议他向民政局申请大病救助,冯勇说,让这些救助款给到更需要的人。
5
廖凤莲家庭
致富思源回报社会
廖凤莲是鹿马桥马坪村村主任,她的家庭是个相亲相爱、关爱老人、团结邻里、乐于助人、实干创业的家庭。她与丈夫投资创办了东安县金易德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项目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畜牧水产养殖、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家致富。
致富思源,廖凤莲一家时时不忘感恩回报社会。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时常走进孤寡老人家里,嘘寒问暖,帮助置办生活用品,陪伴老人们唠家常,无微不至,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善待村里的老人。逢年过节总给村里7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每户慰问金元,还送大米、蔬菜之类的,让他们安度佳节。还先后筹资多万元,资助当地村民修路、修桥、修渠道、护坝、饮水工程等,使10多个村民小组受益。廖凤莲所成立的东安县金易德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2镇18村,解决了人的就业问题。对老人的关爱孝敬、乐于助人的品质、实干创业的精神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荣获“县优秀政协委员”,“东安县双学双比能手”等荣誉称号。
6
欧兰家庭
孝老爱亲温暖他人
欧兰家庭是新圩江镇一个孝老爱亲的家庭。
欧兰,今年47岁,出生于衡阳。年,欧兰与丈夫在大埠头村举办了婚礼,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年,欧兰的父亲突然生病,医院检查出是患了肺癌。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她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父亲经常生病住院,她和丈夫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直到年,欧兰的父亲忍受不住病痛的折磨,与世长辞,她的母亲也因此悲伤过度,双目失明。
欧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7
孙德清家庭
温馨和睦患难与共
提及孙得清一家,在东安县第四中学一带无人不晓,这是一个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
孙德清是老师,爱岗敬业,所教的学科,在全县同类学校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爱人卿秋玉,担任村级计生专干十多年,踏实肯干,多次得到市县级领导表扬。妻子卿秋玉与公婆关系非同一般,老人遇有不顺心事,她总是嘘寒问暖,直到老人破涕为笑方此。几十年来,婆媳从未红过脸,拌过嘴,总能想办法使双亲大人事事顺心,处处如愿,老人逢人就夸儿媳比女儿还亲!夫妻俩多年来照顾3位80多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为使老人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了满足,还经常陪老人聊天,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共享天伦之乐。有人试着问他们对老人顺心、孝敬的奥秘何在,答案是:无论是非,老人永远都是对的!
夫妇俩非常注重女儿独立生活、学习能力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女儿在大学期间先后多次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大型演出,受到英国剑桥大学校长亲自接待并合影留念。年代表学院参加了中央3台春晚演出,获得了优秀演员荣誉称号。
夫妻俩更是患难与共恩爱有加,年妻子得了严重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双腿行走困难,大小便不能下蹲,甚至行走靠双拐支撑,医院治疗。治病期间,孙得清每天帮妻子擦身、按摩、喂饭、倒大小便,悉心照料,无怨无悔,用真情赶走了无情的病魔,使妻子身体完全康复。
8
唐顺秋家庭
身残志不残患难见真情
现年46岁的唐顺秋十七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妻子,贫穷中坚守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在井头圩镇传为佳话。
唐顺秋与妻子婚后育有一女。年,妻子因小脑萎缩瘫痪,医院医院治疗,一直没有起色。目前,已经瘫痪在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17年。17年来,他每天换着花样为妻子调剂口味、保障营养,端屎端尿、擦拭身子,每两三小时就要为她翻一次身。由于他的悉心照料,妻子身上无一处褥疮、溃烂。
唐顺秋本人也是残疾人,自幼患有小儿麻痹,腿脚不便,洗衣做饭服侍妻子这些体力活对唐顺秋来说并不难,最困难的是维持妻子治病、家庭生活等费用开支。这些年来,他自己省吃俭用,女儿还在上学,妻子治病又要花钱,所有的这些,唐顺秋都始终默默承担,不喊苦不喊累,没有半句怨言。在常人难以承受的挫折面前,他依靠挑砖、做小工挣钱,用顽强的毅力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生活的希望。女儿唐园园在父亲的影响下,一回家就会帮着父亲照顾病床上的母亲,还会包揽家里的家务活,从小懂事,孝顺父母,品学兼优。
9
唐小珍家庭
孝字当先诠释美德
唐小珍家庭是端桥铺镇一个孝爱家庭。她年出生,在家排行老九,年毕业于东安一中,由于父母年龄的增大,加之哥哥们相继进入大学,进而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回家服侍年迈的父母。婚后她与丈夫凭着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精神,把这个大家庭打造成了一个和谐、美满、温馨、甜蜜的幸福之家,赢得了家人们的认可。年,唐小珍父亲不小心摔了一跤,伤到腰部,医生建议卧床休息一个月。她一边耐心的开导父亲,一边为其按摩、喷药,每天为他擦洗身子、端茶、喂饭、熬汤、煎药,足足花了40多天,父亲才可以勉强起身。母亲5岁的时候以童养媳身份来到父亲家,生育9个儿女,相濡以沫90年。母亲走后,留下父亲,饮食起居也越来越不方便,不能自理。丈夫每天在家陪着父亲,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帮父亲接尿导尿,并坚持用轮椅推着父亲在家的周围转圈,呼吸新鲜的空气。夫妇两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付出,诠释着“孝”与“爱”的传统美德。
10
文静家庭
人小志坚最美少年
文静,现年17岁,花桥学校初三学生。年,母亲因患小脑萎缩,卧病不起,医生说,这病无法治,只能靠运动延长生命,父亲从此离开母亲另组建新家。文静与患病的母亲还有9岁的小妹相依为命,小小的文静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文静学习成绩较好,小学升初中时,本可上一中读书,为了照料瘫痪多病的母亲和幼小的妹妹,只能选择在本镇中学读书。为了不影响读书又能帮助母亲运动,她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先陪母亲散步,散步回家后叫妹妹起床,再上街买菜,做早餐,一切料理好之后,才去上学。中午,别人家的孩子一回家就有饭吃,而文静只能自己动手做饭。放学后,又得洗衣做饭,照顾妹妹,牵着母亲散步。年4月份的一天上午,妈妈一人在家不小心摔倒在地,头破血流,无人知道,到中午文静回家时,妈妈还躺在地上……就这样她年复一年的坚持着照料着母亲和妹妹。文静学习刻苦,成绩很优秀,年12月被评为东安县“最美孝心少年”。
11
吴才有家庭
身残志坚彰显大爱
吴才有家庭是全国文明家庭。吴才有是东安县大盛镇的一名乡村教师,26年来矢志不渝地坚守在边远贫困山区,尽管因为教室补漏摔伤摔成髓压缩性骨折而身患重症,毅然坚守三尺讲台,以坚强的毅力伴随大山里的孩子成长,让更多的山里娃沐浴着知识的阳光。先后被评为“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特级教师”“全国文明家庭”“永州市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永州市学科(语文)带头人”。吴才有的妻子黄常淑扶着丈夫上讲台上课,配合讲课内容,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写着板书,在讲台上待了18年。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从满头青丝到有细微的白发爬上头,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神雕侠侣”。
12
席大发家庭
夫妻恩爱以德育人
席大发今年71岁,提起他,认识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席大发与伍贵娥组建家庭近50载来,一直以来夫妻恩爱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镇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夫妇”。妻子刚嫁入席家时,席大发还未退役,上有年龄已大的公婆,下有需要照顾的弟妹,作为长媳、长嫂,伍贵娥接过了一家的重担,没有任何抱怨,能干的她总能把家庭打理得妥妥当当,公婆对她赞不绝口,弟妹们也都很喜欢她,同时也受到邻里的高度赞扬。
夫妻俩共育有3个儿子,两人十分注重以德育人,逢年过节前后,他们都会带着孩子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跟老人闲谈家常,为老人送上礼品和慰问金。三个孩子为人父母后,也是这样,逢年过节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孤寡老人、贫困户。孩子们自小听从教诲,兄弟友爱,长大后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们非常孝敬,时刻想着父母,有好的东西第一时间送给父母,最先给父母买彩电,最先给父母装上空调,给父母买带按摩效果的床榻……子女争先孝敬父母,每个月抢着领父母去自己家住。三个儿子之间互帮互助,妯娌之间也相亲相爱。
13夏春艳
家庭
勤劳致富敬老爱老
参军,由于表现突出,最近被部队光荣批准转为志愿兵。结婚以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夏春艳在生活中尊老爱幼,结婚后就和婆婆家公一起生活。每逢老人过生日,夏春艳都会给老人买一身新衣服。平日里对婆婆家公总能嘘寒问暖,端茶倒水。年家公患大腿骨头坏死住院,共花了6万多元给老人换了一个进口大腿骨头,使家公又重新站了起来。同时还花了十多万元将老家的房子装饰一新,让老人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安享晚年,还将自己年近90岁的父亲也一起接到自已的家里照顾。她常说:“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她甚至把这种爱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他们将村里的一位五保户长期安排在合作社供养,近十年来将合作社果树幼苗林地无偿提供给村里的贫困户种植西瓜、香瓜、花生等经济作物,使十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14夏辉艳家庭
勤劳能干百孝为先
年9月,夏辉艳成为蒋家的大儿媳妇,从此家庭因为有了她,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家里人口多,但是住房只有两间半,为改善居住条件,她拿出自己节省的私房钱和结婚收的礼金,于年修建了二层小楼房,解决了全家人住房。0年在离家米的地方打井取水,安装了水泵,解决了家里用水问题。那些年每年都会带着小孩回家看望公婆,帮助搞双抢,收割稻谷,忙农活。7年,母亲住院治病,患脑痿缩瘫痪了,意识不清,记忆模糊,为照顾母亲,她买了医疗床,把母亲接到身边照料,在她精心照料下,母亲渐渐好起来。年7月,公公患肺癌晚期,她不嫌弃也不甘心,到民间打听找偏方,做好公公的精神安抚和临终关怀,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她公公去世后,为不让婆婆一人在农村老家过孤单日子,她把婆婆从农村老家接来共同生活,每月定期给婆婆零用钱作娱乐费用。在婆媳之间,她把婆婆当亲生母亲孝敬。年,夏辉艳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5肖红家庭
勤劳致富、热心助人
肖红家庭是鹿马桥一个乐善好施、热心助人的家庭。肖红是端桥铺镇月潭村党支部书记、东安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自年当选月潭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她全心身扑在工作上,带领村民们强基础、兴产业、谋和谐,使月潭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爱人张云飞致力于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年接手镇企业办亏损企业振兴砖厂为企业创利50余万元,安置农民工40人。8年在冷水滩创办磊鑫环保采石场、安排20人就业,为国家上交税款30万元。年成立九龙蛋鸡养埴有限公司、年成立永州弘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成为端桥铺镇第一届商会会员。
肖红夫妇不但事业有成,而且乐善好施、热心助人。自创办第一家企业起,她就把一些家庭困难、谋事挣钱能力较弱的人接纳到自己的公司,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家庭困难。她一直默默关爱、帮助着弱势群体,从几岁的儿童到年迈的老人,从贫困大学生到贫困户、五保户,从本村人员到外村人口,已资助过近30人,资助金额超过30万元。其中,有几名孩子在她的资助下跨进了大学校门。
16雷冬林家庭
自强不息热心公益
雷冬林一家是一个热心公益、孝敬老人、教子有方,具有传统美德的幸福家庭。雷冬林和妻子均是原东安瓷厂下岗职工,他们不等不靠,自主创业,靠自己的艰苦拼搏,开办了一家爆破公司,并带动数十人就业。他一家四口人,人人勤劳、智慧、朴实、宽容。
雷冬林热心公益,是县志愿者协会和慈孝协会会员、摄影家协会会员、义工。他多次送温暖、献爱心等参加公益活动;善于用镜头捕捉身边的美,用于宣传东安本土的风景和民俗;对双方父母非常孝顺,一直精心照料患病多年的岳母直到去世,尊老爱幼、主动帮扶邻里,还把“尊重老人、礼让他人”作为教育孩子的座右铭。两个女儿因为满满正能量的家教,一个成为塘复学校一名“为人师,德为先”的教师;一个成为多才多艺的一小学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其舞蹈节目曾到长沙参加演出并取得优异成绩。
17文邵勇家庭
以德传家风清气正
文绍勇家庭是一个以德传家、风清气正的武术家庭,年被教育工会授予“五好家庭”的荣誉称号,年3月被县妇联又授予“东安县最美家庭”的称号。
文绍勇是教育局退休教师,出身武术世家,是水岭文家拳第六代传人。曾祖父文荣珅早就为子孙后代规定了“未学武术先修武德”的家训,要求习武必须“明四理”“彰八德”,祖父文德俅执教师塾,有教无类,后来移民燕桂选为团总,严守官德,以法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以理服人。文绍勇受其教育与熏陶,做人讲品德,办事讲道德,从教讲师德,教书育人成果辉煌,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中国中学特级教师、中国改革功勋、神州校园英杰、全国小语学会先进工作者、湖南省优秀教育以及县教学能手、教育标兵、教育功臣等40余种荣誉称号。退休后,继续践行公德,热心公益事业,曾为修东水公路集资1.6万元自己斥资0.3万元,独资0元安装羊头坝至青山口的路灯20盏,为茶源村12组一患癌症的农民资助元。
他与老伴年结婚,生育了4男2女,现已发展到43人。全家共有17名中共党员。子女均有出息,有公务员、有教师、有医师,有商家、有企业主,他们都在践行师德、医道、商德、公德。公务员中有正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或一般工作人员,他们个个都严守党纪国法秉公履职,几乎每年年终都有立功授奖的捷报。
18周剑冰家庭
爱心筑家传承文化
周剑冰,中共党员,横塘镇兴隆村村民,横塘镇邮政工作人员。周剑冰和妻子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互帮互助,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百善孝为先,夫妻俩侍奉年迈多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婆媳关系十分融洽,受到邻里的高度赞扬。
周剑冰工作上认真负责,作为一名邮政工作人员,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诚心为民服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生活上乐于助人,夫妻俩多次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赠送书刊报画、文具等,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他们用行动传承着德文化。
来源:东安发布编辑:文怀健
9.2万东安微友已皮肤白癜风如何治疗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 上一篇文章: 臭氧大自血回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疗效
- 下一篇文章: 暖心山东八旬老人小脑萎缩,六旬儿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