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议总结

时间:2018-4-20来源:诱发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作为新研一的我,刚入学两周就陪同导师外出开会,内心是诚惶诚恐,在了解到大会专家名单后心中充满期待,在袁老师的熏陶下知道吴汉卿教授等专家的影响力,但从未见其真面目,这次可以一睹风采,甚是激动。

这次大会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指导,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联合主办,北京世针联中医微创针法研究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中医微创合作交流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微创专业委员会年会,盛况空前。大会共有来自中国、俄罗斯、瑞典、意大利、美国、加拿大、伊朗、以色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乌克兰、毛里求斯、日本、越南、加蓬共和国、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三十多个省市区代表,近七百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可谓群英荟萃,各家云集。

参加本次大会嘉宾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国医大师唐祖宣大师、解放军总院王福根教授、北京世针联中医微创针法研究院院长吴汉卿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主任委员郭长青教授、中华刃针中医微创学会会长田纪钧教授、中国脑瘫微创学会主任委员任月林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教授、台湾针刀医学会理事长高宗桂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邵水金教授、亚太整脊医学会理事长谢庆良教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微创专业委员会陈少禹秘书长、医院李滋平教授、医院宁煜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李殿宁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吴士明教授、日本整体手法联合总会木次若男会长、河南中医院周运峰院长、河南省软组织疼痛病学会薛爱荣会长、郑大五附院石跃主任、首都医院郭瑞君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葛恒清教授、聂伯泉会长、贾宝田会长、卢胜春院长、王瑞博士、郭云鹏教授、王慧敏博士、赵帅教授、刘建浩教授、刘宜军博士、胡斌教授等。下面就大会议程顺序对每位专家的参会内容做一下梳理。

石学敏院士主讲的题目为:“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干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吞咽障碍为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可引发吸入性肺炎、营养物质摄入障碍、窒息;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吞咽障碍分为真球麻痹和假球麻痹,真球麻痹主要为延髓疑核损伤,假球麻痹是由双侧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伤造成,临床上鉴别两者多以疑核定位,疑核及疑核以下的部位病损即下运动神经元病损即真球麻痹,疑核以上部位病损为假球麻痹。现代医学对于吞咽障碍的治疗多以留置胃管技术改善患者营养摄入。

病例马某男49岁美国人主因四肢瘫痪并失语,吞咽障碍16个月,于年8月26日入院,患者于年和年两次患脑干梗死,予气管切开置管、胃壁造瘘及保守治疗,经治病情平稳,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神情、精神弱,被动体位,构音不能,面部无表情,通过眼球移动表达是和否,吞咽障碍,气切处置管,持续吸氧,每日吸痰16次,胃壁造瘘,尿道通畅,二便失禁。查体: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双侧巴氏征。诊断:脑干梗死、闭锁综合征、高血压病3级、肺感染、泌尿系感染、胃壁造瘘术后、气管切开术后。入院后进行“通关利窍”针刺法,每天两次;入院后第二天拔掉尿管,住院一个月后,面部表情基本正常,可口入10ml半流质饮食吸氧时间由24H减为12H,吸痰次数减少为2--3次/每小时。共住院天,出院时可发出低微声音,口入半流质饮食可满足日常能量需要。

“通关利窍”针刺法以通关利窍、滋补三阴为原则,严格规范取穴,规范手法量学治疗吞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针刺主穴: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提插捻转泻法,施法1min),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行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翳风(针向结喉,进针1.5--2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min,以咽喉麻胀为宜),咽后壁点刺(令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住舌体,清楚暴露咽后壁,用0.3*75mm长针点刺双侧咽后壁,每天一次)。补法: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泻法: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

取穴方义: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

人中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人脑达巅。故泄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可健脑宁神,针刺可刺激穴周的面神经,三叉神经分支激活了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可达到兴奋脑神经元,改善脑血流的作用。

三阴交为足三阴之经脉或挟舌本,或络与舌本,或连舌本,散舌下,补其三阴可有益肝肾,健脾利湿之功

风池、完骨。翳风共为少阳之脉,可养脑髓,通脑窍,利机关之用

咽后壁点刺,可调神导气,平衡阴阳、通关利窍之用。

研究方案分为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诊断及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治疗方法、“通关利窍”针刺法、周期为28天

疗效评定、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治疗结果。采用洼田饮水实验:检查方法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评定

正常:1级,5秒之内;

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

异常:3~5级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

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能力评定法

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评定条件

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分级

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

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

3级: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

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

5级:如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

6级:吞咽正常。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吞咽分级提高1级;

显效:吞咽障碍缓解2级,或接近正常。

“通关利窍”针刺法:对缺血区脑组织的改善、病变神经元结构的修复、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唐祖宣大师行医近60年,30年都在为中医药立法而努力,历经多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终于年12月25日立法成功并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于师承人员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后的合法行医意义重大。

田纪钧教授对于刃针的理解非常深刻,他指出刃针主要是减压作用,减少肌肉中、深浅筋膜间、以及关节腔中的压力,以防止疼痛和肌肉紧张间产生恶性循环;在刃针针刺后在拔罐产生负压,可更好地减小深层压力。并强调要“精中通西”也要“无悖于古,有利于今”。对腰部的疼痛作了举例,重视动诊评估,在治疗疾病方面要中西结合,不仅考虑中医的经络腧穴,也要重视西医的筋膜解剖,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郭长青教授讲述有关冻结肩的治疗观点:治疗方案为针刀结合功能锻炼效果最佳,可先通过MRI甄别冈上肌断裂,及肩峰下滑囊、三角肌下滑囊、喙肱下滑囊可能会出现的积液通过针刺喙突外下1.5cm,肩峰外下(三角肌后束)位置就是中医腧穴中的肩髃穴位、肩髎穴位。以往的治疗点为喙突、结节间沟但对关节囊无针对性。在注射生理盐水时,炎性反应较重的可用冰的生理盐水,而血液循环较差的可用温热生理盐水注射;注射量为25--30ml对阿是穴痛点在病理、生理、经络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使针刀的应用理论依据更加全面。

邵水金教授的腧穴层次结构的解析,从解剖角度剖析腧穴的层次性;在针刺操作时,毫针由浅入深刺入腧穴,经历的层次结构主要有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肌肉其间还分布着大量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神经末梢等。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包括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真皮包括乳头层、网织层。作用包括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吸收、排泄、分泌、皮下组织(浅筋膜)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内有浅动脉、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管等。针刺的由浅入深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再深入不同部位有差别:四肢(骨膜、骨);胸腹、腰背部(胸腹膜-胸腹腔-胸腹脏器内脏损伤针刺内脏不痛);后正中线(脊髓被膜-椎管、颅腔-脊髓或延髓-损伤延髓有生命中枢)。进针要快(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入针分层次(感受针下的层次感)。让我们对针刀下的世界有更清楚的了解。

格杜莫夫·拜伊乐(俄)的针灸反应疗法及治疗脊柱疾病的水蛭疗法的综合应用,针灸和水蛭疗法都对作用穴位有微痛刺激。水蛭的分泌物组成成分包括水蛭(阻止血液凝固)、透明质酸酶(增强皮肤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前列腺素类(使血管壁有弹性,防止其硬化)。放置水蛭的部位包括:VG15哑门、VB21建层、VG13道、IG15剑君树。在临床实践上得出结论:在水蛭疗法的综合应用下,增强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该疗法开辟了医疗康复的新视野。

吴汉卿教授历经二十余年研究筋骨针法,不同于传统的针灸;针灸是研究经络、腧穴。去辨证施治,选经取穴,扎针,去实行捻转补泻,刺激经络,激活经络,调整内脏。也不同于针刀,针刀是按照解剖学,找肌肉的起点、止点,进行松解、剥离。筋骨三针法主要是研究十四筋经,寻找筋节点,达到分离粘连,快速止痛作用。同时,在针法创新方面,把传统的针法和现在的刀法融为一体,创立了筋骨九针十二法,临床治疗方面,安全性好,主要治疗筋伤病、骨伤病,定位按三关定位(按三阳筋经和三阴筋经定位)。中医筋骨三针疗法是在传统九针的基础上结合运动针法,研究筋经区带和三关定位,主要治疗筋伤病、骨伤病等。用微型针和巨型针。关为经之阻,骨突筋之聚,结为痛之根。肩周:肩峰端筋节点、大结节、盂下结节、喙突小结节。腕管综合征:桡骨茎突、桡骨背侧骨突、尺骨茎突。肘部三关:外上髁筋节点(肱骨外上髁炎)、肘尖筋节点(尺骨鹰嘴滑囊炎)、内上髁筋节点。手部:三间透合谷、外劳宫、中渚穴。针的方向不同治病不一样,快速垂直进针,纵行走针,弹拨治疗腱鞘炎。斜插法快速透皮,进入筋膜层,45度角透皮、25度角推铲。推三针扇形剥离30针。筋膜扇形松筋法,以松解为主,推铲为辅,向下治疗麻木上治疗疼痛,远端挑麻木,近端治疼痛。颈部阳关为颈7及其左右横突,枕阳关:夹脊阳关,胸11/12,向上治胃病,向下治肾病。及压缩性骨折,腰部旁开3寸,阳关,向上60度快速透皮,脐阳关:向上治胃病,向下治肾病,两侧可减肥。剑突关:向上治疗功能性心脏病,向下治疗胃病,平刺腹部减肥,左侧肝胆病,任脉区带,下颌三针治疗:面部挛缩,面瘫,中风,针法:双手弹拨松筋法、筋膜扇形松筋法、筋孔旋转松筋法、飞挑法。

中医筋骨三针法歌诀:

筋骨三针法,创新与传承

解剖为基础,经筋为要领

主治筋骨病,辩证为纲领

针法重疗效,安全为其宗

指下动静合,定点少而精

龙脊三关法,平衡为其宗

辅助定位点,交叉相对应

针法讲技巧,指尖随神动

下针观方向,深浅心如镜

进针辨层次,病变有感应

急性分离重,慢性弹拨轻

痛则配药氧,麻木飞挑明

神经出口处,针法旋转动

干性三针法,弹拨针法轻

针法稳准活,疗效见神功

吴汉卿教授的十四经筋区带三关定位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微创世界。

谢庆良,AHT整脊术的临床应用,脊柱医学将减少误诊病例的可能性,讲解一患者,小脑萎缩坐轮椅20年,矫正3次拜托轮椅,并非西医误诊而是忽略腰椎问题(L5/S1右侧弯,椎间孔狭窄)。以及4楼摔下颈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矫正3周恢复行动能力。A.H.T整体脊椎矫正术,因身材不同,美式整脊改良。盲点:如何精准辩证论治,目前主要为触诊及影像学检查,美国冈斯德X光判读是目前防止诊断误差最佳整脊辩证技术。

吴士明,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遥测人体体表温度分布状态,摄取人体温差图像,常规测温实现点的温度测定,热像测温,实时动态体表面的温度变化。通过温度成像可提前诊断、预防疾病加重,严重可建议3维CT成像。红外热像对于软组织损伤的部位、性质、程度的确定都有及其重要的诊断价值,红外热成像只显示病变部位,具体的精确诊断取决于你的知识基础和深度。

红外疼痛诊断:诊断3结合,主诉,影像、热图,体征

问诊3步曲:when,where,what、sleep、move

查痛3责任:动作、器官、动点

读图3句话:根据主诉看热像,根据热图查体征,查完体征再看图。

根据诊断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微创、阻滞、口服药物、局部治疗

为我校新进的红外热成像仪的使用,提供专家指导。

赵帅,腰椎病阶梯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从无创、微创、小切口到开放手术),谈及脊柱损伤的AO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因素:炎性刺激、椎间盘病变、免疫反应、直接压迫。缓慢的退变增生--管腔狭窄(制动、牵引)--神经组织受恐怖压(纠正错位)--神经组织损害(修复神经细胞)--发病。微创可视手术。微创是现代脊柱外科的标志,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防治思路:在预防阶段,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疗阶段,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康复与治疗同步,在康复阶段,边治边防边康复。

顾春英,针刀减肥,在整体上做辩证的穴位调理。针刀加埋线有塑形效果,通过测量体重指数,体脂指数加以辩证施治。

原因:遗传,精神压力,营养过剩、内分泌失调、运动不足。

分型:单纯性肥胖病,继发性肥胖病

治疗思路:控制饮食摄入,减少食欲、调节机体饱食中枢、动员脂肪分解。

针刀特点:刺激量大、省时、疗效好、见效快、整体局部、安全

辩证分型:胃肠腑热型、痰湿内蕴型、脾胃气虚型、肾虚型、肝郁气滞型、

常用20穴位:中极、关元、气海、水分、中脘、天枢、水道、大横、上巨虚、下巨虚等

在主穴上纵行摆动、横行摆动。三个层次。

卢胜春,临床上的慢性鼻炎,支配鼻腔粘膜、腺体、血管的内脏神经。思路为解除影响神经运行的其他软组织的卡压、黏连、挛缩以及无菌性炎症。鼻氧引起的打喷嚏是由于三叉神经的上颌支的蝶腭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中只有4对有副交感神经纤维(3动眼7舌咽9面10迷走)。影响血管的交感神经。蝶腭神经节:颧弓下缘中点(下颌切迹中点)。下关附近,深度5-5.5cm碰到骨面可向上翻转,缓慢进针(给血管和神经逃逸时间),扎后及时缓解。出针后按压。

鼻涕多,面神经茎突后缘处,如牙签状,

鼻塞,血管扩张(白天轻,运动轻,休息重)颈中颈上颈下交感神经节,换元处。松解C1-7横突后结节,以解除鼻塞症状。胸1-4棘间外孔

下鼻甲肥大,针刺出血多,需加以注意。

任月林,针刀神经触激术,触者抵也,激,碰撞而溅射。触激,碰到或接近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是接近、触及到神经尚未遇到伤害前的应激反应。从外周刺激中枢。不等于针刀神经刺激术,针刀神经刺激术是精准定位,针刀直接反复对神经刺激,神经遇到伤害后的逃逸反应。麻醉后更易伤害神经。针刀进入机体改变力的平衡失调。

不是针刀避开神经、血管。而是神经、血管在针刀进入时避开针刀。

治疗部位:颈区3个、躯干区3个、上肢区24个、下肢区19个。

核心技术:神经触激术、肌肉刺激术、切割纠畸术。

核心思想:纲举目张,神经统帅一切,精神可支配神经。

脊神经触激术:俯卧位,定点,舌咽神经:下颌角与乳突连线中点。

打破了针刀不能进入椎管的禁区,

韩旭东,脊柱相关病,治疗机制:松解椎周、消除无菌性炎症、埋线、整复错位。九大区划分。

脑病区:由上项线双侧颞骨乳突上缘,下至C3棘突下的倒置三角区。对应区:百会至四神聪的位置,不可用针刀。

交感疾病区:C4棘突上缘至C7棘突下缘,外至竖脊肌外缘线内6cm的三角区。对应区:上至喉结节水平线,下至胸锁关节中点,外至胸锁乳突肌前缘构成的倒置三角形。

肺病区:由C7棘突下至T3棘突下,外至竖脊肌内缘,肩胛骨内纵行线,约6cm处。对应区:上至胸锁关节水平线,下至两乳头内缘连线。

心病区:由T3棘突下至T6棘突下,外援6cm的区域。对应区:上至两乳头连线,下至剑突水平线。左侧为治疗区

肝胆区:T6棘突至T9棘突,外援6cm的区域,包括右肩胛下角区。对应区:右胸肋筋膜区,剑突根部至右肋弓下缘尖端,

胃病区:T9棘突至T12棘突,外援6cm的区域。对应区:剑突至肚脐之间旁开各3cm的区域。

肾病区:T12至L3棘突,外援6cm的区域。对应区:肋弓下缘至髂棘最高点的斜形带状区。

肠病区:L3至L5棘突,外援6cm的区域。对应区:肚脐与髂前上棘上3cm连线的中内1/3处,上下左右各6cm的区域。

生殖病区:腰5棘突至尾骨尖,外至双侧骶髂关节的自然骨性倒置三角区。对应区:肚脐与耻骨结节,外至腹股沟区的倒置三角形。

作用线:督脉线,以及旁开1.5-2cm,3-3.5cm及5.5cm。

李殿宁,筋膜结缔组织对骨骼肌具有支持、连接、营养及功能调整的作用。

肌腱附着骨的应力缓冲装置:依次为腱纤维、纤维软骨、潮线、钙化软骨和骨。肌腱、韧带起止点特殊结构的意义:当肌腱受强力牵拉时,首先腱纤维由波浪状折曲被拉直,力的作用依次被传递到纤维软骨细胞,纤维软骨细胞被拉长,当力传导钙化软骨时,也因受力方向的不同发生形变,这种机制能够使强力的肌肉收缩产生的拉力减缓作用于骨的附着点上,避免因突然牵拉而造成损伤。

针切组织学改变的意义:所有针切破坏结构均将新生重建,同时激活干细胞活性,新生结构消除所有引起病症的结构源头所以病痛治愈,这就是所谓“不破不立”。

贾宝田对于颈椎病的根源诊断:颈3肩4肘5腕6,头上症状在1、2。在诊治时,首先听病人讲、看患者脸部气色,再者对脊柱进行触诊,最后正骨。施治者注意增强病人信心,切忌将后果夸大告诉病人,“让病人走着进来,躺着出去”。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纠正错误姿势与习惯,对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对该专家的讲解,验证了我们在临床上得出的结论,与袁老师日常所讲高度一致。

腰部诊治,腰骶疼痛找1、2,2、3压皮神经,膝关节上下楼疼痛症结一般在此,3、4不过膝。4/5腿后侧,腰5骶1腿外侧。早上疼痛是狭窄,下午疼痛是突出。腰部疼痛弹拨腹部。

程凯,讲解了程莘农院士的三才针法内脏调形思考,针灸疗疾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贯彻理、法、方、穴、术的统一,即“缘理辩证、据证立法、依法订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五者统一。以往的中医治疗大都是定性的,气血辩证、脏腑辩证等等。程院士提出针灸治疗要以经络辩证为核心,在定性辩证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了定位辩证。提出穴性理论,一个穴位,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刺激到不同的部位结果是不一样的。让我们对穴位的认知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我们可以精确的刺到某个位置,就可以控制、诱导结果的出现。

经络诊断、可让我们正确的选穴,

穴性理论、准确用穴

三才针法(三才:天、人、地)让我们精确刺穴。

水分学,一明分水,能分水谷故也。---《针灸资生经》

水分穴:肚脐上一寸,大肠(横结肠)下壁,是减肥的主穴(对体重的减低是渐进性的,对腹围的减低是即刻性的)(腹型肥胖,腹压增高、腹部代谢减缓、便秘、腹胀、腹凉)

行针手法:震颤手法,进入到大肠小肠中间时,运用点刺进针法

针感上传至咽,下传至会阴。

大小肠会为阑门,脐上一寸水分穴是也。

滑肉门:天枢上一寸,水分旁两寸。十二指肠和小肠交界区

在内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毫针拥有其独特价值。

通过对三才针法的理解,加深微创的深度。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吗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yfby/812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