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区的中线及中线外幕下小脑上入路

时间:2018-1-16来源:诱发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摘要

目的:于窦汇下方沿着中线进入是处理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手术入路。然而,很少有关于中线外幕下小脑上入路的手术显露以及大脑大静脉分支间关系的报道。本研究通过中线、旁中线、外侧和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来探查松果体区显微镜下及内镜下的解剖关系。

方法:应用显微镜及直性内镜解剖并观察8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的四叠体区结构。观察20例头部CTA并测量松果体的深度、小脑天幕面的倾斜度以及每种手术入路到达松果体的角度。

结果:尽管小脑蚓山顶及回流入大脑大静脉的小脑上、下蚓部静脉通常会阻碍显露,中线幕下小脑上入路具有最短的路径,可直接暴露松果体。中线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虽然到达松果体距离略深,但可减少对回流入小脑幕窦的小脑上表面静脉及四叠体区的大脑大静脉分支的损伤,而且可减少对小脑的牵拉。手术入路由中线向外侧偏移可提供对小脑中脑裂、丘板、滑车神经更好的暴露。内镜辅助可在保护桥静脉情况下对松果体的暴露提供帮助。

结论:掌握不同幕下小脑上入路的特点,有利于在术中更好的显露小脑中脑裂及松果体,减少术中小脑上表面回流入天幕窦的桥静脉及大脑大静脉分支的损伤。

关键词:内镜解剖;幕下小脑上入路;显微外科解剖;松果体;四叠体池;小脑幕窦;大脑大静脉。

幕下小脑上入路经常用于处理松果体区病变。尽管中线入路最常用,但仍然有位于窦汇及星点之间的中线外入路可供选择。中线入路及中线外入路在手术入路的深度、角度、显露的范围以及血管的损伤风险方面存在差别。本研究针对松果体的不同幕下小脑上入路,包括中线、旁中线、外侧以及远外侧入路,分别进行显微镜及内镜解剖观察,同时测量每种入路到达松果体的深度及小脑天幕面的倾斜度。

方法

尸体解剖

本研究解剖8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观察小脑幕切迹后结构。其中6具尸头分别以红蓝色硅胶树脂进行动静脉内灌注。所有尸头均以放大3-40倍的显微镜及直性内镜进行观察。高速钻磨除骨质并以外科操作步骤进行解剖分离。

影像分析

20例行CTA检查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成年患者(男6,女14),平均年龄为62.7岁(40-82岁),对其CTA进行观察,测量到达松果体的距离、小脑天幕面的倾斜度以及手术入路的角度。

12例患者行64层东芝Aquilion64systemCTA检查,余8例行层东芝Aquilion1systemCTA检查,影像学研究在Kyushu医院进行,所有患者均无颅内病变继发的占位效应。

影像数据用OsiriXimagingsoftwareversion5.9(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那里啊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yfby/773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