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颅内外血管搭桥,七旬偏瘫翁走起
南方农村报讯中风瘫痪两年多的王阿姨,近期病情加重,在医院医院接受左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即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手术是在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辉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并获得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可以站立缓步行走。日前,患者康复出院。
王辉教授介绍,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中山三院已成熟开展多年,此次不仅是首次在医院开展,在整个梅州地区也属首例,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神经外科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脑梗偏瘫加重
来自梅州的王阿姨今年67岁,2年前因脑梗塞致右侧肢体瘫痪,医院就诊,医院行脑血管搭桥手术治疗,但后来王阿姨右侧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可拄拐缓慢行走,就一直没有进行手术治疗。
今年8月,王阿姨右侧肢体又出现乏力症状,拄拐也不能行走,还伴有言语不清等症状,家人急忙把王阿姨送往医院治疗。入住后,医院专家立刻为王阿姨完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王阿姨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血管稀疏。
血管搭桥供血
经中山三院派驻专家王辉教授会诊后,诊断明确王阿姨为左颈内动脉闭塞,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血流灌注不足,随时可能出现脑缺血症状的加重及脑缺血性卒中的反复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应及时进行行颅内外搭桥手术,迅速补充左侧大脑中动脉的供血。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神经外科团队在相关科室的大力协作下,完成了周密的术前、术中准备。8月中旬,王辉教授带领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为王阿姨成功实施了左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复查血管造影,显示吻合血管通畅。术后恢复顺利,王阿姨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可以缓步行走,言语表达也趋于正常。
手术难度较大
“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相对于冠状动脉搭桥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尤其对于动脉硬化明显的老年人,手术风险更大。”王辉教授强调,“不过由于术中吻合的血管直径仅为1mm左右,手术技术十分精巧,需要经过长期严格的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能开展此类手术。”
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对手术医生的显微操作技巧、麻醉以及手术护士的配合,术中、术后脑功能的监测,医院的神经检查、治疗等硬件设备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技术应用广泛
王辉教授介绍,既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只能运用药物治疗,但到后期药物的作用却是十分有限,不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作。而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通过搭建额外的旁路血管,为患者脑组织迅速补充血液供应,手术效果直接、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复发,亦能改善部分已存在的脑缺血症状。
另外,该手术创伤小,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术后能快速康复。
王辉教授表示,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应用广泛,一些以前难以治疗的疾病,比如严重的脑血管狭窄、有反复脑缺血发作的病人,烟雾病病人,以及部分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病人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此例手术在医院成功开展,不仅为梅州市脑缺血类疾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也填补了梅州市在该领域治疗的空白。
专家简介
王辉
教授、主任医师,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中山三院派驻医院专家。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家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19年,在颅内动脉瘤、脑和脊髓血管畸形等复杂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侵袭显微手术治疗;以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烟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复杂动脉瘤等方面经验较丰富。
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参与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参编、参译著作4本。
□记者朱斌通讯员李璟潞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炎干净案例十年小脑萎缩,服用罗麦炎干
- 下一篇文章: 枕头里撒一把,血管不堵颈椎不痛,整夜都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