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习34青年急性脑梗死的MR

时间:2017-3-13来源:诱发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青年急性脑梗死

图释

图1.男,40岁,急性脑梗死。

A:DWI(箭)示左颞枕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B:MRA(箭)示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以远分支闭塞,其它脑动脉未见异常;C:治疗后复查MRA(箭)示左侧大脑后动脉恢复正常。

图2.男,60岁,急性脑梗死。

A:DWI(箭)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B:MRA(箭)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局部管腔不规则性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双侧大脑后动脉等动脉亦可见不同程度动脉硬化或管腔狭窄;C:治疗后复查MRA(箭)示上述脑动脉变化不明显。

影像结果分析

正常情况下脑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中老年患者脑动脉硬化程度、累及范围、脑动脉狭窄的比率高于青年患者。本研究统计显示,青年患者发生局限性靶血管狭窄或闭塞较中老年患者更多见,动脉硬化性靶血管狭窄或闭塞相对少见,这可能与青年患者受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不良嗜好及颅外因素(如颅外栓子脱落)影响较大有关。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多样,与中老年患者相比,MRA表现差异性很大,临床治疗前后应重视脑动脉MRA的评估,对于MRA靶血管阳性的青年患者,可以根据梗死情况进行溶栓治疗及随访;对于MRA靶血管正常的患者,需要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来评估脑梗死病因来自于颅外因素还是颅内小动脉,是血液成分因素还是血流动力学因素,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及干预,从而降低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及防止复发。

笔者对部分(19例青年,43例中老年)靶血管阳性患者进行溶栓和抗血小板治疗后复查发现,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中老年患者,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青年患者治疗及时、侧枝循环较好外,治疗效果还与所属靶血管硬化程度、斑块成分、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原作者:冯中全洪斌钱伟军,等:本网摘编)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
白殿风病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yfby/554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