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专栏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

时间:2021-7-22来源:诱发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中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年2月—年2月在河南医学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

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BU加入生理盐水ml,隔日5BU加入生理盐水ml,1次/2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内酯注射液,10ml加入生理盐水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BI指数,以及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亲环素A(CyPA)、和肽素(CP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流速差值(DVp、DVm),及血液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黏度(PV)水平。

2

结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下同)

2

两组相关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mRS评分显著降低,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和BI指数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O1、MCP-1、CyPA、CPP、GFAP、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p、Vm均增高,DVp、DVm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5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HCT、WBV、FIB及PV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6

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治疗期间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高和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同血栓、高血压、动脉硬化、PLT功能异常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有关,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同机体内许多细胞因子间有着密切关系。HO1为微粒体酶的一种,对血红素有分解作用,当其表达过高时,具有促进胆红素聚集,生成毒性作用,使脑水肿加重。MCP-1属于炎性因子的一种,具有促进炎症因子在脑梗死部位聚集的作用,从而对脑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CyPA对炎症细胞有着趋化、激活作用,进而促进炎症反应。CPP属于神经肽的一种,当发生脑梗死后,其在机体内水平可快速上升,并促进神经进一步损害。GFAP是颅脑星形胶质细胞中间纤维结构蛋白的一个组成成分,其水平同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比。MMP-9对细胞外基质有着降解的作用,可促进炎症因子在受损血管部位释放,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

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O1、MCP-1、CyPA、CPP、GFAP、MMP-9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说明急性脑梗死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此外,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NIHSS评分、MoCA评分、mRS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BI指数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组双侧大脑中动脉Vp、Vm、DVp和DVm改善更明显;治疗组HCT、WBV、FIB及PV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说明急性脑梗死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银杏内酯注射液的主要组分为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作用靶点明确,成分清晰。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机体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认识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献来源:

郭巾瑜,刘璐璐.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34(11):-.

相关阅读:

→卒中专栏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用药选择→卒中专栏

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病例1例→卒中专栏

脑小血管病治疗→卒中专栏

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卒中专栏

反复脑梗死,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怎么办?→收藏!卒中医言精华汇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yfby/1179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