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回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简介
概念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脑梗死属回医“中风”病范畴。如《回回药方》卷十二“中风”篇指出:“此病动止不随,意思是动止相缠,短了动止,有动有止相缠,变成此病。为因力微了,动止亦微。若因力微者,病必久矣。如人多有房事,或做事,或有惊恐,或上高处,或逢大喜,心经壮跳,身战。若七窍都微,筋中有余湿,筋性随意出者,必冷松了。为因重醉,多吃冷水不消之食,因近生浊,病根闭住,气力不通,不能到其身。若因重怒起者,多半筋中有湿,却着怒火毁其方动。或瘫痪病症,多在头手之筋。是动魂之器,筋头是脑,头是脑之窠。手近着湿,脑筋亦近,有软。因此,此病多在头手。下半浑身筋硬,因离头远,其身也硬沉。为因担着浑身,因此不生瘫痪病疾。若病根便到者,也无利害。”详细阐述了“中风”的回医病因病机,回医认为脑为人体之主宰,主管机体运动和感觉、主持思维和心理、主司经络,每因禀性衰败、痰湿淤血根源而发为脑经阻滞,四液失和、气血失充而脑元失养,脑窍失聪,肢体失用之病理。
临床表现 脑梗死患者主诉多为面瘫、上肢单瘫、偏瘫、失语、抽搐等症状。偏瘫以面和上肢为重,下肢相对较轻。感觉和视觉可能有轻度影响,但一般不明显。抽搐大多数为局限性,如为全身性大发作,则提示栓塞范围广泛,病情较重:约有1/5的患者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症状。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以及肺栓塞(气急、发绀、胸痛、咯血和胸膜摩擦音等)、肾栓塞(腰痛、血尿等)、肠系膜栓塞(腹痛、便血等)、皮肤栓塞(出血点或瘀斑)等体征。
西医检查
(1)一般特点:脑栓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性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脑梗死的表现常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2)临床类型:
1)约4/5的脑栓死发生于前循环,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2)栓子进入一侧或两侧大脑后动脉导致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基底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突然昏迷、四肢瘫痪或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西医诊断
1.脑脊液检查目前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同时脑脊液检查也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如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3.脑CT扫描脑梗死的脑CT扫描的主要表现为:①病灶的低密度:是脑梗死重要的特征性表现,此征象可能系脑组织缺血性水肿所致。②局部脑组织肿胀:表现为脑沟消失,脑池、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即脑CT扫描显示有占位效应。此征象可在发病后4~6h观察到。③致密动脉影:为主要脑动脉密度增高影,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发生机制是由于血栓或栓子较对侧或周围脑组织密度高而衬托出来。部分患者在缺血24h内可出现。4.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T1和T2弛豫时间延长,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脑MRI检查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脑MRI弥散成像能反映新的梗死病变。MRI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评价中已显示出优势,近年来超导高档磁共振设备投入临床应用,基于平面回波(EPI)技术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血流灌注加权成像(PWI)的应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甚至在急性脑梗死区血流灌注变化以及病理生理过程的相关性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5.DSA、MRA、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此3项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脑血管病的血管方面的病因。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价格便宜、方便,能够及早发现较大的血管(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等)的异常。脑MRA检查简单、方便,可以排除较大动脉的血管病变,帮助了解血管闭塞的部位及程度。DSA能够发现较小的血管病变,并且可以及时应用介入治疗。
鉴别诊断1.脑出血多在活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数有高血压病史而且血压波动较大,起病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较多见,脑CT扫描可见高密度出血灶。2.脑肿瘤缓慢进展型脑梗死,注意与脑肿瘤鉴别,原发脑肿瘤发病缓慢,脑转移肿瘤发病有时与急性脑血管病相似,应及时做脑CT扫描,如果脑肿瘤与脑梗死不能鉴别,最好做脑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脑梗死西医治疗脑梗死治疗原则是治疗原发病、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预防心内新血栓的形成。应用抗凝及溶栓疗法。在急性期,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适当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康复治疗。调整血压等其他治疗。1.一般治疗 包括治疗原发病、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一般治疗与脑血栓形成相同,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栓塞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引起严重脑水肿和继发脑疝,小脑梗死也易发生脑疝,脑梗死的治疗应积极脱水、降颅压治疗,必要时需行大颅瓣切除减压术。心房颤动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源性脑栓塞发病后数小时内可用血管扩张剂罂粟碱,或尼可占替诺—mg静脉滴注,可收到较满意疗效;也可采用脑保护性治疗。2.抗血小板聚集剂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预防心内新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内血栓继续增殖扩展,故在脑栓塞发病后就必须重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剂。通常可选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磺吡酮(苯磺唑酮)等。阿司匹林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的许多功能,包括二磷酸腺苷等的释放反应,自发性的血小板凝聚和前列腺素G2在血小板内的合成等。剂量为50~75mg,每日1次,饭后服。服用时需观察胃肠道反应,溃疡患者禁用。妇女患者服用此药效果不好。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对抗血小板的凝聚,减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微循环,但高分子化合物能增加血容量,对心脏病或肾病患者应减少一半剂量应用,以免引起心力衰竭。3.抗凝及溶栓治疗 应用抗凝及溶栓疗法,比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适应证更严格,考虑溶栓剂易发生出血的并发症,应特别慎用。由于临床上心源性脑栓塞最多见,为预防心内形成新血栓以杜绝栓子的来源,同时防止脑血管内的栓子或母血柃继续增大,以避免脑梗死范围扩大,多采用抗凝治疗。对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者,较K期用有助于防止脑栓塞再发,且有预防心脏手术并发脑栓塞的作用。有人主张对心肌梗死所致者只短期使用,通常为6个月或更短即可。炎症性病变所致的脑栓塞,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禁忌应用。 通常在严格观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时间的条件下,脑梗死的治疗先给予肝素钙(低分子肝素)治疗,也可选用新双香豆素,剂量应随时调整。最近证据表明,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导致梗死区出血,很少给最终转归带米不良影响。4.亚低温治疗 在急性期,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适当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对缺血性的脑损伤亦有肯定意义,不但减轻梗死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尽量在发病6小时内给予。5.康复治疗 宜早期开始,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和一般训练方法的教育,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同时辅以针灸、按摩、理疗等,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尤其是日常生活训练如进食、洗脸、梳头、穿衣、刷牙和写字等。同时要使脑梗死患者、家属了解有关康复知识。恢复自我的耐心、信心和毅力,这样有利于康复。6.其他治疗 (1)调整血压:多强调血压降到病前基础血压水平,不宜过低。在高血压脑病时也应注意此点。常用25%的硫酸镁10ml,静脉滴注,或其他比较缓和的降压药物。 (2)脑代谢赋活剂: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用的有脑蛋白水解物、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 (3)抗感染治疗:对于由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及其他感染所致脑栓塞,必须根据可能的病原,采用足量有效的、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 (4)气栓处理时患者应取头低、左侧卧位,如为减压病应尽快行高压氧治疗,减少气栓,增加脑含氧量,气栓常引起癫痫发作,脑梗死的治疗应严密观察并抗癫痫治疗。脂肪栓处理可用扩容剂、血管扩张剂静脉滴注。 脑梗塞包括治疗原发病、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预防心内新血栓的形成。应用抗凝及溶栓疗法。在急性期,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适当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康复治疗。调整血压等其他治疗。 与脑出血相比,脑梗死的死亡率略低些。但是如果处理或是治疗过迟的话,也很容易留下身体麻痹,言语障碍等后遗症。此外,若是高龄着发作脑梗死的话,亦有出现认知障碍,卧床不起的危险。脑梗死回医辨证
禀性衰败,干寒寒湿,脑白液经阻滞,脑元失养:
临床多见中风偏瘫,语言不利,项强肢痛,麻木不仁,伴嗜睡,睡时口角有涎水,头昏头沉,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痴呆、癫痫,抑郁,行动迟缓、神疲乏力,体胖,稳重,多尿色白,舌面较白,脉迟、缓、濡、沉等。
禀性衰败,干热湿热,脑黄液经阻滞,脑元失养:
临床常见中风偏瘫,语言不利,项强肢痛,麻木不仁,伴目赤眼涩,好辩喜争,体轻形瘦,两胁胀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情绪激动,偏头痛大便不调,尿色偏黄,舌边尖红,脉细、弦、快、紧等。
禀性衰败,干热偏湿,脑红液经阻滞,脑元失养:
临床每见中风偏瘫,语言不利,项强肢痛,麻木不仁,伴头痛头昏、肌肤光洁,身体较好,肥瘦适度,身轻骨坚,尿色偏红,舌面稍红,脉数、弦滑等。
4.禀性衰败,干寒偏燥,脑黑液经阻滞,脑元失养:
临床多见中风偏瘫,语言不利,项强肢,麻木不仁,伴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昏花,风湿痹痛,关节疼痛,痴呆不识人,记忆力衰退,发狂,失眠,尿色偏于赤黄或清,舌面稍黑或偏青,脉慢、细、紧等。
脑梗死回医特色治疗
1.回医脑经针刺法(略)
2.回医药药氧疗法(略)
3.回医药滴鼻剂疗法(略)
4.失荅剌治丸(略)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江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文章: 痉挛型与瘫痪型神经肌肉疾病的鉴别
- 下一篇文章: 菏泽男子与女友爱情长跑9年终于结婚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