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优惠信息
脑微出血
有一些住院患者来院就诊检查发现脑微出血,产生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脑微出血。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GRE-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的临床应用,脑微出血(CMBs)的研究已越来越清晰,CMBs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是目前脑血管病的研究热点之一。
CMBs是一个脑小血管的出血性病理损伤过程,CMBs一般无临床症状。主要潜在危险是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痴呆)及症状性脑出血增加。如果CMBs广泛发生于皮质、皮质下白质和基底节区域,造成相应部位的脑组织损害,则可能引起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痴呆)等。CMBs与症状性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CMBs是症状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MBs在人群中大量存在,特别是有脑血管疾病患者。
01
概念
CMBs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以微小出血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临床上以缓慢进展的认知功能损害或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为特征。CMBs是指在GRE-MRI上所显示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均匀低信号区域,其直径为2~10mm,周围无水肿带,无脑实质血肿。微小血管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是CMBs表现为MRI信号缺失的形态学基础。
CMBs的好发部位主要为皮层、皮层下白质、丘脑、基底节、脑干和小脑等部位。CMBs的区域分布以基底节/丘脑区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质-皮质下区,幕下区(包括脑干和小脑)则少见。解剖分布与不同的病因相关,位于大脑深部及幕下的CMBs常为慢性高血压所致,脑叶CMBs通常为淀粉样脑血管病所致。
02
危险因素
CMBs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病变、淀粉样脑血管病(CAA)、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史及脑梗死、糖尿病、高脂血症、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吸烟、饮酒等。不同的病因常与CMBs的解剖学部位密切相关,高血压常常导致大脑深部及幕下的CMBs发生,CAA和CADASIL常常是脑叶CMBs的致病因素。
03
危害性
“健康”人群中的CMBs发生率为5%,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发生率为34%,自发脑出血患者中发生率为60%。CMBs在无症状个体的危害性:
①高发生率:一项研究显示无症状个体中也可被发现,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率增加。
②CMBs不仅是自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CMBs的患者与无CMBs的患者比较,有CMBs的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更高。CMBs对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都有预测作用。
③CMBs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CMBs数目与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相关,CMBs可以被视作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小血管病变的生物学标志。
④CMBs是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有资料显示CMBs常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性疾病共存。CMBs能够易化并加速神经变性进程。
04
治疗
目前的证据显示,多数情况下脑微出血还不足以作为改变抗栓治疗策略的依据。脑叶微出血和脑微出血数量较多时,患者似乎不宜接受长期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但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多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且样本量小,证据级别较低,需要规范设计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在研究设计中应对不同病因导致的脑微出血加以区分。
医办室-
护理站-
- 上一篇文章: 脑卒中的早期评估与急诊处理,超细总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