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好人事迹感人肺腑,你知道几个
点百姓平台郯城热点免费订阅??
在高峰头镇蔡圩子村,村民李圣彩被村民称为“最美媳妇”。村民们说,她既是贤妻良母,又是孝顺的好儿媳。她脸上甜甜的笑容,像无声的细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李圣彩和丈夫于上世纪90年代初喜结连理。都说婆媳关系处起来难,而李圣彩不仅与公婆没有矛盾,而且和公婆的关系非常融洽。结婚至今不仅没有分家,吃住在一起,而且总是先把好吃的好衣服孝敬公婆。结婚二十多年来,难能可贵的是从没有争吵过,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总是心平气和地解决,这不仅是李圣彩的性格使然,更是婆媳关系融洽的写照。
因为家庭贫困,十多年前,夫妻俩不得已去浙江打工。由于夫妻俩的勤劳善良,加之勤俭节约,李圣彩夫妇很快便积攒了一笔积蓄,成为村里勤劳致富的典型。虽然常年在外,夫妻俩仍然挂念着家里的二老,逢年过节总是带着各种礼品,大包小包地回家看望他们。即使夫妻二人不常在家居住,李圣彩仍然坚持为公婆翻新了房屋,添置了家具,让两位老人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乐得二老合不拢嘴,也获得了邻居的满口称赞。这几年为了方便照顾公婆,李圣彩一人从浙江回家,而且还承担起家里的农活。除此之外,还承担起照顾小姑子孩子的责任。李圣彩与婆婆俨然就是亲母女,令人好生羡慕。
李胜彩说:“我和婆婆之间我们有什么说什么,我有什么错误她可以说我,她有什么错误我也可以说她,情绪不好的时候,我把话说明白也就没什么情绪了,她要发脾气我就不吭气了,我不说话,婆婆也就没有什么脾气发了。这么多年一直这样处的。”
住在郯城县郯西路号的杜学秀大娘今年已经是八十六岁的高龄了,如今的她,过得非常幸福,不愁吃穿,生活无忧。谁能想到她是一位孤寡老人呢?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把她照顾得如此好的是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李克迎、王秀红夫妇。
一切要追溯到三十年前
李克迎夫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无儿无女的杜学秀老人。杜学秀是郯城县房庄人,和丈夫新婚不到一年,丈夫就因病去世了,悲痛的她决心此生不再婚嫁。一个人的生活,慢慢培养了她刚强、孤僻的性格。生活中的琐事从不肯求人,也不愿与人交往,变得有些孤僻古怪。与老人相识后,可怜老人孤苦无依,经常到老人家中探望,洗衣做饭,说话聊天,陪老人解闷,用一颗赤诚的心感化着无依无靠的杜学秀老人。即使老人经常发脾气,口出恶言,也从不计较,依旧坚持给老人改善伙食,唠家常里短。就这样用温情陪伴老人度过了三十年的时光。
转眼到了年,78岁的杜学秀老人患白内障,因年龄偏大,李克迎夫妇为了安全,决定把老人送到临沂做了手术。年,杜学秀老人82岁了。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人患上了小脑萎缩,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了。李克迎夫妇毅然决定把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刚强好胜的杜学秀坚决不愿意,坚持住在离县城二十里外的马头镇。夫妻俩商量后,果断决定暂时让王秀红搬到马头照顾卧床不起的老人。而此时,李家还有另一位老人需要照顾,这便是李克迎的母亲李妈妈。为了能减轻妻子的负担,让妻子安心照顾杜学秀老人,李克迎一边照顾自己的母亲,一边主动负担起为杜学秀老人洗尿布、衣服、送饭的工作。那慢慢长长一年的时光里,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从郯城到马头的路上,都能看到一位骑着自行车带着换洗衣物的中年男子来回,风雨无阻,严寒酷暑亦无阻,这便是李克迎。这样一位单位中人人尊敬的科级干部,理所当然的做着这些一般人都不愿做的事情。而家中老母年轻时烙下诸多病根,经常腿疼肩疼,有时老人疼得难受,儿子儿媳都不在身边,依然通情达理,说杜学秀更需要照顾,自己没事。
这一年,家中孩子斌斌要高考,李克迎单位要改组,李母有病在身,杜学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所有的事情聚集在一起,斌斌一个星期见不到母亲一面,李克迎再忙也得两头兼顾,这一年,对于李家来说,是最为艰难的一年。而所有的委屈与困难,夫妻俩人都咽到肚子里,从无抱怨。
往往长时间的艰辛一般人可以忍受,可来自至亲至爱的人一句话却可触发燃点。一天王秀红听亲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劲,想到多日未见斌斌,担心起来。晚上抽空回到家,打开门刚看到儿子,还未来得及问一句怎么了,儿子突然哭着跑过来抱着王秀红,哽咽着说“妈妈,你们这是过的什么日子?”瞬间,王秀红多日来的劳累委屈一起迸发,眼泪哗哗地掉下来。长期以来,杜学秀的怪脾气李克迎和她可以忍,精心照料依旧换不来一句好话也可以忍,可孩子这般体贴的一句话,一个母亲如何忍得住。她和李克迎从未有半句抱怨,觉得一切天经地义,既然是义女,就该做好女儿女婿该做的一切。可孩子小,很多事情不懂,她温柔地摸着斌斌的头,说“斌斌,只要你姥姥好了,我们一切都值了,爸爸妈妈不委屈。你不用担心我们。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妈妈会经常回来看你的。”斌斌点头,眼里含着泪说“妈妈安心照顾姥姥,我会好好学习的,不用记挂我。”………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年的冬天,杜学秀意外摔倒,腿骨折了。对于普通人来说,骨折或许并不是大事,可对于年近百岁还有病不能动的杜学秀,确是大事。李克迎夫妇感到不能再顺着杜学秀了,医院。此时的杜学秀,大脑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大小便失禁弄得浑身臭烘烘,但坚决不让护士近身,还经常对人恶语相向。王秀红看到这种情况,下定决心,自学打针、按摩、牵引。所有的事情自己一人独揽,亲力亲为的照顾着杜学秀。医院里的护士都说还没遇到过这样的病号,什么也不用管。可知道俩人并非母女关系时,不禁钦佩起来。母女尚且可能做不到,更何况还没有一点的关系呢。然而已经意识不清的杜学秀却没有一点点感激,经常对王秀红和李克迎恶语相加,严重时甚至动手打人,大声吵吵。王秀红觉得委屈,李克迎开玩笑的安慰妻子“你境界还不够高,等什么时候你听不到她骂人心里难受时,境界就高了”。就这样在自学成才的“高级护工”王秀红和一直顺着老人的李克迎照顾下,杜学秀出院了。
为了方便照顾,李克迎夫妇将老人接回了自己的家中,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老人。与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相比,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老人的怪脾气。由于到新的环境不适应,加上老人一直以来的孤僻性格,致使老人更加的烦躁不安,常常半夜还不肯睡觉,嚷嚷吵闹谩骂是经常的事,王秀红形容那段时间半夜十二点之前没睡过觉。采访时我们问她有没有想过放弃,她笑说“气极了,也想算了,可是哪能那么做呢?这是份承诺,也是份责任”。
由于夫妻俩的精心护理,老人奇迹般的治好了身上长出的肉疮,他们还每天坚持驾着老人到院子里走路,锻炼老人的行走能力,现在老人可以扶着凳子自己走路了,大脑也清醒了很多,李克迎和王秀红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这些年里,李妈妈去世了,斌斌大学毕业工作了,李克迎的工作也逐渐不那么忙碌了。斌斌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这位老人,李克迎每天帮助老人拖地打扫卫生,王秀红退休后一直待在家里做饭,照顾老人。经过这么多的坎坷磨难,老人和李克迎一家已经真正是血浓于水,不可分开的一家人了。
李克迎夫妇用爱心与老人真诚相处,30多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诠释了新社会的和谐之美。人社局局长颜海廷说,家庭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铸就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李克迎夫妇的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这样的好人好事,引导更多的人心怀感恩,关爱他人!
刘超,男,桃墟镇新村人,这个89年出生的孩子,脸上充满了超出他这个年龄的成熟气质,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脸上却永远挂着微笑,面对那么多苦难后,他的乐观却让他显得更加刚毅。
年,母亲瘫痪成为植物人那年,刘超9岁。刘超的母亲,年轻、能干,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可是就在刘超9岁那年,母亲正在地里干活时,突然晕倒了,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脑血堵,医生说,极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刘超一家人都惊呆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家人实在扛不住了。他们不甘心,抱着有一线希望都不能放弃的心,刘超的父亲决定把家里仅有的积蓄拿出来治病,就算家里再穷也不能放弃,但刘超的妈妈依然没有治好,全身没有知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不说,还让这个本来就贫穷的家,背了还几万元的债务,除此之外,每年都要花钱买大量的药物来维持母亲的生命,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几年下来,举债近20万元。
只有9岁的刘超在家庭遭遇不幸后,和爸爸、哥哥毅然撑起了整个家,洗衣做饭,伺候成为植物人的妈妈。全家人仅靠几百元的低保金过生活,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难以维持。父亲不得不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哥哥上高三,住校不在家,懂事的刘超就负担起照顾妈妈责任,以减轻父亲的负担。
每天早上6点,刘超按时给母亲做饭,洗脸,喂饭,照顾母亲吃药。馒头掰开一口一口地喂,米汤吹凉一勺一勺地送。母亲牙齿松动了,一日三餐只能吃些松软的食物,刘超学着给妈妈炖鸡蛋吃,冬天菜有些凉时,刘超总是热好再端给妈妈吃,从不让妈妈吃凉饭。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为了省钱,吃饭时,刘超自己吃咸菜,把新鲜菜让给母亲吃。刘超总是说:“哪怕自己吃不饱,也要让妈妈先吃饱。哪怕有再急的事情,也要先服侍好妈妈。”由于营养不良,刘超显得比同龄人瘦小。刘超的妈妈常年卧病在床,不能走动,两只脚肿得特别厉害。按照医生的嘱托,他每天给母亲做按摩。给妈妈擦洗身体、换洗衣物、剪指甲、洗头、吃药……他每天都要用热毛巾把妈妈全身上下擦一遍,一周洗一次头。妈妈大小便失禁,他每天要为妈妈换十几次尿布,每隔两天就用手为妈妈抠一次大便;妈妈不能动弹,她经常给妈妈翻身、揉背,以防止褥疮的发生。为了伺候好妈妈,小刘超成了“专业护士”。床边放着几箱药品,几点该吃哪种药,他丝毫不差地喂给妈妈。他却从不叫苦叫累,无怨无悔地尽着一个为人子的孝心。“父母活着就是儿女的福气。”刘超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刘超的孝顺令人感动,不时有邻居买来慰问品看望他母亲。邻居们都说:“刘超对他母亲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一个男孩子,太难得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同年,刘超的哥哥出车祸当场死亡。勤劳好学的哥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却没有学费,为了给自己筹集学费,哥哥决定趁暑假,外出打工,挣学费,可就在外出打工的路上,所乘坐的车辆出车祸,随即燃烧的大火,将哥哥烧死。这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父亲一下撑不住了,高血压和心脏病折磨的他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地和照顾妈妈,和哥哥一样学习很好的刘超,最终也因为无力负担学费,上到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到处打工,帮助补贴家用,帮家里还债,至今还有近五万元的债务。
年,外出打工的刘超,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他没敢多想,因为自己的家庭困难,根本就不允许自己有结婚的想法,可姑娘看上了刘超,喜欢他的成熟稳重和对家庭对妈妈的责任感,心甘情愿的嫁给刘超,他们没有钱盖新房就租房子住。刘超的妻子说:“孝敬老人的男人靠得住,我愿意和刘超一起照顾好婆婆,照顾好母亲其实也是一种乐趣,让她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丨郯丨城丨热丨点丨
郯城本土最有趣有料的公众平台
合作或投稿
分享是一种美德让郯城人更了解自己家乡。
更多精彩内容回复以下数字查看:(未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第一名白癜风医院
- 上一篇文章: 遵化崔家庄东齐庄的这位小脑萎缩的七十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