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
神外资讯专栏,每周二发布一篇精选文章,今天刊登的是,由医院神经外科阳吉虎、黄国栋、纪涛、王海东、郭见、黎震、郑文键、李维平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年第十期“神经内镜”上发表的《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欢迎阅读。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IPA)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
方法
年5月至年9月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IPA患者49例(50例次手术),其中经鼻海绵窦内入路29例次、海绵窦外入路9例次、鞍结节平台入路7例次、鞍膈切开和(或)鞍背切除入路5例次。回顾性分析不同Kn0Sp分级、不同Hardy分期肿瘤的切除率、治愈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50例次手术中,肿瘤全切除34例次(68.0%),次全切除10例次(20.0%),部分切除6例次(12.0%)。生物学治愈28例(57.1%,28/49)。其中Knosp3级、4级垂体腺瘤全切除比例分别为10/11、4/16,生物学治愈比例分别为7/ll、3/16;HardyC、D、E期肿瘤全切除比例分别为9/10、10/12、6/19,生物学治愈比例分别为8/10、8/12、4/19。49例中,术后脑脊液鼻漏7例(14.3%)(其中3例合并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16例(32.1%),一过性尿崩23例(46.9%),一过性垂体功能低下16例(32.1%),永久性垂体功能低下2例(4.1%),术后鼻出血1例(2.0%)。随访4~31个月,平均(16.0±8.3)个月,全切除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1例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
结论
根据IPA的生长方式,选择适宜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入路有助于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5%[1]。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pituitaryadenoma,IPA)是垂体腺瘤中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在垂体腺瘤中占15%~20%[2]。IPA呈侵袭性生长特点,常侵袭海绵窦等重要结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困难。随着内镜神经外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已成为IPA主要的治疗方式。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年5月至年9月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手术治疗的49例(50例次手术)IPA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探讨不同手术策略肿瘤的切除情况和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纳入的49例(50例次手术)患者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为23-70岁,平均(47.2±13.6)岁。8例为复发患者,其中1例为我院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术后复发的患者,7例为在外院曾行2次以上神经内镜经鼻或开颅手术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视力障碍31例(62.3%),头痛、头晕19例(38.8%),肢端肥大2例(4.1%),闭经泌乳综合征、性功能下降5例(10.2%),脑脊液鼻漏2例(4.1%)。术前诊断均采用影像学方法,其中肿瘤向鞍上侵袭参照Wilson[3]改良的Hardy分级分期标准(分为5级5期,将其中C、D、E期的肿瘤归为IPA);向鞍旁侵袭采用Kn0Sp等[]的分级标准(将3、级定义为IPA)。
2.术前检查:
(1)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鞍区MRI增强扫描和CT薄层扫描,肿瘤体积(cm3)=axbxcxπ/6[5],其中a、b、c分别为肿瘤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的最大径。50例次(49例)手术中,肿瘤体积为0.6~40.5cm3,中位数8.7cm3。肿瘤体积5cm312例次,5~10cm318例次,10~15cm35例次,15cm315例次。其中Knop3级11例次(22.0%),4级16例次(32.0%);HardyC期10例次(20.0%),D期12例次(24.0%),E期19例次(38.0%)。
(2)实验室检查:术前常规行内分泌激素检查,视力、视野检查,必要时可行溴隐亭试验、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等。其中催乳素(PRL)腺瘤10例(20.4%)、生长激素(GH)腺瘤3例(6.1%)、卵泡剌激素(FSH)腺瘤3例(6.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2例(4.1%)、无功能型28例(57.1%)、混合型3例(6.1%)。
3.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头后仰和左偏20°,面部水平向右侧旋转15°,均采用双人三手或四手操作,以右侧鼻腔为主要手术通道。
(1)用1: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棉条收缩鼻腔黏膜。应用0°及30°镜(德国ST0RZ),经右侧鼻腔探查蝶筛隐窝显露蝶窦开口,必要时做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切除双侧蝶窦前壁及鼻中隔黏膜,磨除蝶窦前壁骨质及蝶窦腔内分隔。显露视神经颈内动脉内外角、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斜坡隐窝等解剖标志。
(2)入路:根据肿瘤的侵袭情况、生长方式,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分为:
A.海绵窦内入路:磨开鞍底骨窗直径1.0~1.5cm,两侧到颈内动脉内侧缘。超声多普勒探查双侧颈内动脉走行。切开鞍底硬膜,显露肿瘤,瘤内减压,仔细辨认肿瘤与正常垂体。换30°镜探查海绵窦内侧肿瘤,水环境下清除肿瘤包膜。
B.海绵窦外入路:鞍底骨窗直径1~3cm或以上,显露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外侧缘及海绵窦底壁,瘤内减压切除鞍内肿瘤,切开鞍底硬膜至海绵窦外侧缘,开放海绵窦,分块切除肿瘤。
C.鞍结节平台入路:鞍底骨窗向前显露至鞍结节平台,鞍内瘤内减容辨认正常垂体,向前切开鞍底硬膜至蝶骨平台,辨认肿瘤与视神经、前交通复合体的关系,包膜外切除肿瘤,与周围结构粘连严重时可锐性分离,换30°镜探查瘤腔。
D.鞍膈切开和(或)鞍背切除入路:骨窗向后延伸至鞍背,两侧至颈内动脉内侧缘,切除鞍内肿瘤后,居中切开鞍膈硬膜和(或)咬除鞍背,显露鞍上及视交叉后下肿瘤,切除鞍上肿瘤,换30°镜探查鞍上及视交叉下后方,肿瘤与脑组织粘连时可锐性分离,术中注意保护垂体柄。
(3)鞍底修补:取大腿上外侧皮下脂肪、阔筋膜。采用“三明治”法修补鞍底,蝶窦内填充明胶海绵,鼻腔填塞碘仿纱条或膨胀海绵。
4.术后评价和随访:
术后6h复查头颅CT,24h、1周复查垂体激素,72h、90d复查垂体MRI。根据MRI评价肿瘤切除情况,定义为完全切除、次全切除(切除率75%-95%)、部分切除(切除率75%)。生物学治愈:最后一次随访影像学上肿瘤为完全切除、垂体激素恢复至正常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术后3个月、1年、2年分别行垂体MRI增强扫描及垂体激素检查。
结果
1.临床疗效(图1~4):50例次手术中,肿瘤全切除34例次(68.0%),次全切除10例次(20.0%),部分切除6例次(12.0%)生物学治愈28例(57.1%,28/49)。其中Knosp3、4级肿瘤全切除比例分别为10/11、4/16,生物学治愈比例分别为7/11、3/16。HardyC、D、E期肿瘤的完全切除比例分别为9/10、10/12、6/19,生物学治愈的比例分别为8/10、8/12、4/19。
2.并发症:49例中,术后脑脊液鼻漏7例(14.3%)其中2例(4.1%)术后3周内合并颅内感染。7例中,6例拔除鼻腔填塞后即出现鼻漏,均急诊行内镜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6例均痊愈;另1例术后S个月出现颅内感染,10个月后出现脑脊液鼻漏,多次行腰椎穿剌引流脑脊液后愈合。电解质紊乱16例(%),一过性尿崩23例(46.9%),一过性垂体功能低下16例(32.7%),永久性垂体功能低下2例(4.1%),术后鼻出血1例(2.0%),1例术后6个月因支气管哮喘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死亡。
3.随访结果:随访4~31个月,平均(16.0±8.3)个月,2例失访。全切除和次全切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部分切除者1例术后复发再次内镜下手术;3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2例难治性IPA患者术后口服替莫唑胺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随访期间肿瘤较术后残留缩小。31例视力障碍的患者中,有不同程度好转者29例(93.5%);19例头痛、头晕者,缓解13例;2例永久性垂体功能低下,长期口服泼尼松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激素替代治疗。
4.不同入路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患者的手术结果:50例次中,采用海绵窦内入路、海绵窦外入路、鞍结节平台入路、鞍膈切开和(或)鞍背切除入路分别为29例次、9例次、7例次、5例次,全切比例分别为25/29(86.2%)、3/9、3/7、3/5,生物学治愈比例分别为22/27、3/9、2/7、1/5。
讨论
IPA的特点是呈侵袭性生长,向下可侵及鞍底骨质和硬膜;向鞍旁侵袭海绵窦,甚至包绕颈内动脉;向上突破鞍膈侵及前颅底或第三脑室,向两侧侵及颞叶。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及普及,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由于显露清晰、创伤小、全切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IPA的主要治疗方式。采用双人四手操作能获得更加动态的视野,提高手术操作效能,补偿内镜缺少三维立体感的缺点[6]。Alahmadi等[7]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复发垂体腺瘤,全切率达73%。我们之前的研究已表明,完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的切除率远高于显微镜下的切除率[8]。
1.IPA切除率分析:
传统的神经内镜经鼻切除IPA的全切率约为29.7%~61.9%[9-10]。对于向鞍上侵袭海绵窦的肿瘤,存在内镜下切除不完全、易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及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高等问题,目前多数学者采用开颅手术或联合入路。本研究根据肿瘤的侵袭情况、生长方式,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肿瘤,HadyC、D、E期肿瘤全切除比例分别为9/10、10/12、6/19,KnOSp3、4级肿瘤全切除比例分别为10/11、4/16,全切除比例明显高于传统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方法。肿瘤残留患者多为肿瘤体积巨大、侵袭前颅窝底、脑室或包绕颈内动脉等,内镜下也存在器械限制和操作困难,床突上颈内动脉后外侧肿瘤存在内镜下切除困难的问题;向鞍上侵袭肿瘤质地较鞍内硬,与视神经及前交通复合体粘连紧密,钝性分离困难,强调锐性分离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全切除。
2.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IPA手术方式的选择:
我们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总结神经内镜经鼻切除IPA的4种入路:
(1)海绵窦内入路:此入路适用于肿瘤侵袭鞍底或向上生长突破鞍膈而未出现“束腰征”者。鞍底骨窗一般为1.5cm左右即可,肿瘤巨大者可扩大至3cm以上,鞍内肿瘤切除后,再从颈内动脉内侧延伸切除肿瘤。因此,鞍底重建相对简单,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低。不足之处在于此入路对于Knop4级及“哑铃形”肿瘤、质地韧硬的肿瘤全切除困难。
(2)海绵窦外入路:扩大鞍底及海绵窦底壁骨窗,外侧应达颈内动脉外侧,前界至视神经隆起,后界骨窗至鞍背,术中需确保颈内动脉于安全范围内。此入路特别适用于Knosp4级肿瘤、完全包绕颈内动脉者,并可进行包膜外切除。Lee等[11]研究表明,IPA假包膜外切除,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及生物学治愈率,且能减少术后复发率。但此入路对手术技巧及经验要求较高,需双人四手配合操作,游离和移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且鞍底重建要求严格。
(3)鞍结节平台入路:适用于肿瘤侵袭至前颅窝底及向上达到第三脑室底,压迫视神经甚至丘脑者,内镜下打开鞍结节和部分蝶骨平台,直视下进行肿瘤包膜外切除,注意保护视神经、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及分支,术中尽量锐性精细操作,减少血管、视神经及下丘脑损伤的概率,避免对视神经滋养血管及垂体柄的损伤。
(4)鞍膈切开和(或)鞍背切除入路:IPA常突破鞍膈向后上生长至视交叉下后方及脚尖池、桥前池,切除鞍内肿瘤后,在鞍膈中线切开扩大鞍膈孔,或可进一步切除鞍背及后床突骨质,甚至于中上斜坡开骨窗,可以切除“哑铃形”向上后方生长、侵袭脚尖池、桥前池及脑干腹侧的肿瘤,术中影像导航有助于判断正常解剖结构及切除范围。
Castelnuovo等[12]的研究中指出,通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鞍底扩大入路切除“哑铃形”、完全鞍上型及蝶骨平台生长的复杂IPA,在术后脑脊液漏及视力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术中应用磨钻处理骨性结构、术中超声多普勒及影像导航是减少创伤、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应避免用刮匙在瘤内盲目刮除肿瘤,以免损伤正常垂体或牵拉损伤颈内动脉分支血管,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内镜下操作缺乏三维立体感,鞍底扩大入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全切除率与术者的经验相关,需长期的操作培训。
3.术后并发症:
脑脊液鼻漏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8.9%[13]。本研究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为14.3%(7/49),高于传统方法。其原因在于经鼻颅底扩大入路,鞍底骨窗直径可达3cm以上,骨窗向前开放鞍结节及蝶骨平台、两侧至颈内动脉外侧、向上切开鞍膈、向后达中上斜坡,术后颅底重建困难,鞍底缺乏有效支撑。
对于脑脊液鼻漏风险高的患者,术后使用甘露醇、多次腰椎穿剌释放脑脊液或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可降低鼻漏的风险。对于术后鼻漏患者急诊修补术是最佳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效果常不理想且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其他常见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一过性尿崩、一过性垂体功能低下、永久性垂体功能低下,鼻出血等。假包膜外切除可提高垂体腺瘤的生物学治愈率[10],但术中包膜与正常垂体鉴别困难,易损伤正常垂体及垂体柄,导致垂体功能低下。术中须注意鉴别,不必过分强调切除假包膜。
4.难治性IPA的治疗:
对于侵袭脑叶、脑室、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的肿瘤,神经内镜单次手术或单一入路可能难以全切除,可以选择联合入路或分期手术。本组研究中1例肿瘤长入侧脑室,第1次神经内镜下切除术后再次行开颅手术。3例术后稳定后行伽玛刀治疗,2例难治性IPA患者术后口服替莫唑胺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随访表现为肿瘤较术后残留缩小且垂体激素正常。Bengtsson等[14]对24例诊断为IPA的患者行替莫唑胺治疗,其中70%的患者对不同剂量的替莫唑胺治疗有效,表现为肿瘤缩小,激素水平下降。对于单次手术无法全切除的IPA治疗手术原则:在安全范围内尽量切除肿瘤、解除占位效应、避免盲目追求全切除而增加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对于难治性IPA术后放疗或化疗的综合治疗不失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最佳方案,在不影响生命质量的基础上达到“人瘤共存”。
参考文献
[1]RaappanaA,KoivukangasJ,EbelingT,etal.IncidenceofpituitaryadenomasinNorthernFinlandin-[J].JClinEndocrinolMetab,,95(9):-.DOI:10./jc.-.
[2]AfloreiED,KorbonitsM.Epidemiologyandetiopathogenesisofpituitaryadenomas[J].JNeurooncol,,(3):-.DOI:10./S-/13--5.
[3]WilsonCB.Adecadeofpituitarymicrosurgery.TheHerbertOlivecronalecture[J].JNeurosurg,19/4,61(5):-83/.DOI:10./jns..61.5.0.
[4]KnospE,SteinerE,KitzK,etal.Pituitaryadenomaswithinvasionofthecavernoussinusspace:amagneticresonanceimagingclassification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 上一篇文章: 老年人小脑萎缩震颤麻痹,通过膏方可以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