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脑膜瘤继发面肌痉挛一例

时间:2017-6-6来源:疾病知识 作者:佚名 点击:

面肌痉挛(HFS)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一般先从下眼睑开始,逐步发展到半侧面部,病情缓慢进展,不会自然好转或痊愈。患者在激动、情绪紧张、劳累时症状加重。面肌痉挛仅为症状学诊断,而根据病因学分类,又可分成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面肌痉挛中99%以上为颅内血管对面神经脑干区的压迫所致,被称为原发性或血管压迫型面肌痉挛;还有不足1%的面肌痉挛是由各类肿瘤及其他原发疾病所致。所以,对于以面肌痉挛为唯一或主要首发症状的肿瘤导致的面肌痉挛,称之为继发性面肌痉挛,其中最常见的为桥小脑角(CPA)胆脂瘤,而该部位脑膜瘤引起的面肌痉挛极其少见。先报道一例如下。

患者,女,65岁,右侧面部不自主抽搐2个月余。抽搐从面颊部开始,继而逐渐加重并联动同侧眼睑。我院行头颅MRI检查(如图1)示:右侧桥小脑角脑膜瘤。遂于年07月28日全麻下型右侧CPA脑膜瘤切除术并面神经探查术。以CUSA刀将肿瘤完整切除后,见小脑前下动脉(AICA)分支与面神经有接触,分离血管与神经(如图2)。术后患者面肌痉挛症状消失。

图1

图2

继发性HFS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HFS稍有区别。继发性HFS的临床表现大多首先表现为口角抽搐,随症状加重后联动同侧眼角抽搐。而原发性HFS则多首先以眼睑抽搐为主,后逐渐发展至同侧面颊部。对于继发性HFS的发生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根据手术中所见,肿瘤部分与血管有粘连,并推挤血管共同压迫于面神经。因此我们认为,由于肿瘤生长以及血管的共同作用,从而形成类似于导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生机制,即所谓“短路”机制。因此,对于肿瘤导致的HFS,处理切除肿瘤减压后,还应探查面神经脑干端及脑桥池段有无可疑血管粘连或者压迫,并与分离甚至以Tefflon棉垫隔离。









































白癜风有治愈的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jbzs/626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