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刷爆徐州人朋友圈,感动无数人徐
徐州市特教学校盲部一班的教室里,老师像往常一样教孩子们学盲文,时不时还会把眼光投向窗外,此时,一位68岁的老奶奶正聚精会神的看着老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老人听课、记笔记的劲儿甚至比高三备考生还专注。
奶奶独自照顾孙子
刘瑞侠今年68岁,她和8岁的孙子鑫鑫原本住在铜山区柳新镇陈塘村。鑫鑫一岁多时,被确诊为出生时缺氧导致小脑萎缩,压迫眼部神经,视力几乎为零,治愈无望。鑫鑫两岁时,父母又生了一个女儿。迫于生活的压力,鑫鑫的父母多年前带着女儿外出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爷爷要照顾老人,鑫鑫就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
孩子不会系扣子,奶奶急了!
刘瑞侠的家境虽然不好,但是在农村,想把一个孩子养活大,总还不算是件太难的事儿。可眼看着鑫鑫一天天长大,刘瑞侠发现无论自己怎么教,鑫鑫甚至连扣扣子、系鞋带都学不会,这下她焦虑了:自己现在身体还行,能照顾孙儿的生活,但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到时候鑫鑫什么都不会,又该怎么生活呢?
去年年初,刘瑞侠打听到徐州有特殊教育学校,专门接收盲童,费用也很低,她立即带着孩子去报名。
去年9月,7岁的鑫鑫成了徐州市特教学校的一名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鑫鑫不符合住校的条件,刘瑞侠就依然决定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房租、学费、伙食费给刘瑞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她心里只想着一条:再苦再难也要让孙儿学会盲文和生活技能,这样万一没有她了,孙儿也能活下去。
奶奶窗外“偷师”学盲文
鑫鑫入学后,刘瑞侠每天早上6点就给孙儿整理书包、穿衣、做饭,护送到教室。渐渐地,刘瑞侠发现,由于小脑萎缩,鑫鑫智力稍差,学习能力弱,老师讲的内容,他并不能掌握,加上手上还有点残疾,使用盲文板都费劲。
刘瑞侠想跟孙儿一起上课,自己学会了再教孙儿。转念一想,自己只在16岁时在村里上过一段时间的扫盲班夜校课程,粗略认识些字,能不能学会盲文,她也犯嘀咕,但管不了这么多了,一定要学会,这事没有退路!
奶奶刘瑞侠趴在窗外的洗手台上记笔记↑
从那时开始,刘瑞侠每天把孙儿送进教室后,就拿着纸笔在窗外听课。起初,刘瑞侠怕影响老师讲课,但老师不仅没有说她,反而把声音放大,还常用目光询问她是不是听懂了。感动之余,刘瑞侠开始踏踏实实的学习盲文。
学习盲文,要从拼音学起,从未学过拼音的刘瑞侠就只能用汉字标注:b“波”,p“坡”……每个拼音后面,还有对应的盲文是几个点,笔记清晰、有条不紊。
68岁奶奶下苦功学盲文!
由于文化水平和年龄的限制,刘瑞侠学习盲文的过程异常艰难,但每次有不会的,她都会请教老师或别的家长,有时候实在学不会,还会急得哭。
“我在学校里工作多年,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有故事,但像鑫鑫奶奶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见,老师都感动了,这是一位伟大的奶奶。”盲部一班的老师常燕感慨道。
刘瑞侠教鑫鑫串珠子↑
下午4点15分,一天的学习结束了,走读的孩子被家长接走,住校的孩子也回了宿舍。刘瑞侠却拿着笔记本来到教室,把老师今天讲的内容再给孙儿讲一遍,直到孩子学会为止。每天,这对祖孙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
孙子吃鸡蛋自己吃别人不要的芹菜叶
刘瑞侠全家的四亩地都租出去了,每年有元的租金。鑫鑫爸爸虽然在外打工,但是每个月只有元工资,还要照顾妻女,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刘瑞侠就把照顾孙儿的担子扛了起来。可打从鑫鑫上学后,生活费的亏空就越来越大,祖孙俩每月房租元,加上水电费和鑫鑫在学校的饭钱,每个月支出近元,一年算下来,就是元。
每天早上,刘瑞侠都要让孙儿吃上一个鸡蛋,自己喝稀饭;中午孙儿在学校吃,刘瑞侠就干吃馒头,或者就点咸菜;晚上放学路上,她只买一样最便宜的素菜回家给孙儿炒个菜。自己就用买菜时向菜贩要的剩菜叶子做蒸菜当主食。
陪读奶奶的心愿:让孙子继续学下去!
刘瑞侠是个明白人,她知道,无论自己怎么省,想陪孩子继续上学,家里现有的收入总是不够,节流的同时还必须开源。她打算看看谁家的孩子没时间接送,她想找个帮人照顾孩子的活。这样哪怕一个月有个几百块钱的收入,接下来的八九年,陪鑫鑫上学的钱总算有个着落。然而,她家里还有个需要照顾的孩子,自己也不再年轻了,这活做不做得来还是个问号。
对于刘瑞侠现在的处境,您有什么建议,
如果您愿意帮助这对祖孙,
或是能给老人介绍个既能照顾孩子,
也能补贴家用的工作,
请在评论区或者私信给我们留言。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李惠张永
编辑:阿青责编:朱宸昕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脑溢血后遗症的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每天金鸡独立1分钟一周后,想不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