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障碍临床表现及脑结构MRI研究

时间:2017-3-30来源:疾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第一部分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常规MRI研究目的:探讨儿童语言障碍病因或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结合常规MRI影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例以语言障碍就诊的病例,进行常规神经病学及MRI检查,针对不同年龄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及《汉语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短表)》即PCDI,《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修订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IV-TR,DSM-IV-TR)进行语言评估;采用不同年龄段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forChildren,WISC)或Gesell量表测定智商。结果:就诊年龄范围1.5岁-14岁,例母孕史、生产史及生长史正常,5例缺乏语言环境的刺激,1例听力障碍,1例舌头活动障碍,HIE(包括宫内窘迫史)17例、早产11例、胆红素脑病5例、宫内感染2例及母亲妊娠高血压2例;癫痫史2例,1例其父有语言延迟病史,初诊孤独症12例,病史不详21例。排除听力障碍1例,舌头活动障碍1例,孤独症8例,癫痫2例。例不同年龄段构成比:1.5-2岁6例(2.6%)、2.1-3岁71例(29.4%)、3.1-4岁53(21.6%)、4.1-5岁41例(17.3%)、5.1-6岁24例(10%),6岁47(19%),其中男例(77.1%),女性53(22.9%)。语言障碍伴运动障碍78例(33.8%),智低45例(18.5%),二者均有38例(16.5%),语言障碍无或伴智低(智力≥70分),无特殊病史,常规神经病学检查无明显异常例(48.9%),学龄前(≤6岁)92例(81.4%),6岁以后21例(18.6%)。常规MRI表现:双侧额颞脑萎缩68例(29.4%)、大脑萎缩10例(4.3%)、小脑萎缩6例(2.6%)、胼胝体发育不良例12(5.2%)、脑白质髓鞘化异常8例(3.5%)、其它异常14(6.1%)、正常例(48.9%)。分别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儿童语言障碍病因或相关因素复杂呈多样性,部分原因不明。

(2)学龄前儿童是语言障碍高发年龄段,尤其是2-4岁之间,男性多见,也体现在各年龄组。

(3)常伴随运动障碍和智低,发育性语言障碍比例较高,尤其在学龄前儿童明显。

(4)常规MRI示儿童语言障碍发育性和继发性脑结构异常,双侧额颞叶萎缩明显多见,提示发育期语言障碍主要是语言中枢异常,还有大部分常规MRI显示阴性。第二部分VBM对学龄前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脑结构研究目的:用VBM研究学龄前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与正常配对组儿童脑结构的差别,进一步探寻语言障碍的神经机制。

方法:21例发育性语言障碍学龄前男孩(年龄2.0-6.2岁,平均4.4岁)和20例正常配对组男孩(年龄2-6.4岁,平均4岁)纳入研究。均为右利手,常规检查没有神经病学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发育性语言障碍满足如下:《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修订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IV-TR,DSM-IV-TR)诊断语言障碍;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forChildren,WISC)或Gesell量表测定智商(IQ≥70分),没有听力损害、基本的社会或情感障碍、环境剥夺、孤独症或其它特殊神经病学诊断。对照组为正常发育儿童,韦氏儿童智商评定IQ≥85,据标准测试语言在正常范围。两组均行常规和高分辨率3D-T1WI磁共振扫描,将所有被试资料在MatlabRa平台上采用SPM8软件包,利用DARTEL对全脑结构进行VBM分析,包括标准化、分割、调制、平滑等,所得图像数据利用SPM自带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脑灰质体积、密度和白质体积的差异。经FWE校正后p0.05,体素大于50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育性语言障碍组结果如下:

(1)脑灰质体积减少的脑区左侧楔前叶、左侧角回及左侧颞中回;灰质密度减少的脑区包括左侧角回、左侧楔前叶、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梭状回、左侧杏仁核、左侧前扣带回、左侧中扣带回、左侧补充运动区和右侧枕中回、右侧梭状回及右侧中央前回、右侧小脑-Crus1和左侧小脑-4-5;灰质密度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上回眶部、右侧中央沟盖、右侧颞下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和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左侧岛叶及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小脑-8

(.2)脑白质体积增加脑区包括左颞中回、左侧角回、左侧楔前叶及右侧颞上回;白质体积减少脑区包括左侧额中下回交界处、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和右额上回眶部。

结论:

(1)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脑结构异常范围较广,以左脑灰质密度及体积减少明显,验证了右利手儿童语言优势半球在左侧。

(2)灰质密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在右侧大脑,提示右侧大脑代偿功能,部分与左脑非语言同源区,可能经其它神经回路进行调制,也提示脑的可塑性能力。

(3)小脑参与语言调节,右侧小脑与左侧大脑额叶呈交叉共变关系。

(4)双侧大脑灰质密度异常主要累及位于额颞叶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调节情绪的主要中枢,同时额颞叶也是语言中枢所在区域,提示情绪和语言调节有潜在共同神经解剖基础。本文从脑结构影像研究中提出新的语言障碍神经机制,即边缘系统脑结构异常,使学龄前儿童正负性情绪失调,儿童以消极情绪为主,影响了正常语言发育健康心理及精神状态,是学龄前儿童DLD原因之一。同时语言障碍影响情绪调节,导致情绪调节中枢结构异常甚至引起精神或神经疾病。

(5)左侧裂周后部及多个颞叶脑回存在广泛灰质密度下降,尤其角回灰质密度和体积均明显下降,即左侧Wernicke区语言感觉中枢异常,提示语言感知及习得能力下降,同时左侧角回综合语言的能力下降,导致学龄前儿童DLD。

(6)双侧运动语言中枢额下回三角部灰白质体积及密度均未见异常,且左侧岛盖部灰质密度增加,提示学龄前儿童表达性语言未受损,有潜在的恢复能力。临床观察也证实部分语言障碍儿童经干预治疗后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追赶效应,干预年龄越早,将明显降低语言障碍的短期或长期的影响。









































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jbwh/568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