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fs病B型的头颅MRI表现
本文编译自DiFabioRetal.BrainimaginginKufsdiseasetypeB:casereports.BMCNeurol.Jul4;15:.doi:10./s---6.
Kufs病(Kufsdisease,KD)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成人发病的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neuronalceroidlipofuscinosis,NCL)。近年来报道编码cathepsinF的CTSF/CLN13突变与KDB型有关。该病少见,基于对4个家系10例患者的观察,临床特征包括痴呆合并运动障碍(往往存在面部运动障碍),不伴有视觉障碍。确诊依据是在电镜下观察到指纹样或颗粒样嗜锇物质沉积。CTSF基因突变的发现使得活检显著减少。
临床上,对于不伴有视觉损害的成年早期发病的认知减退、且可能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病例提示CLN13诊断。虽然在3个彼此无亲缘关系的高加索家系的4例病例中发现了弥漫性脑萎缩,但是该病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尚不清楚。
病例1:43岁女性,23岁起出现丛集样发作的强直-阵挛性发作,丙戊酸钠mg/d联合卡马西平mg/d可完全控制症状。患者既往有若干次轻度脑外伤,余无特殊。当年并无MRI检查。30岁起患者出现快速进展的认知减退、姿势性震颤、双下肢散发性肌阵挛和短暂性面部运动障碍。视觉功能完好。头颅MRI示以顶枕叶为主的脑萎缩、小脑萎缩和脑室周围区域T2WI高信号(图1)。
病例2:45岁女性,病例1患者的表亲,自21岁起出现强直-阵挛性发作,使用丙戊酸钠mg/d、苯巴比妥mg/d和zonesamidemg/d控制症状。30多岁起患者出现认知损害、观念运动性失用、小脑性构音障碍和不合时宜的大笑。视觉功能完好。注意到患者存在神经系统体征后行头颅MRI,发现皮质-皮质下萎缩,脑室周围白质T2WI高信号,小脑萎缩,以及胼胝体变薄(图1)。
两位患者均来自于目前报道的KDB型最大的家系,该家系携带CTSF基因c.+1GC纯合突变。
图1.两例Kufs病B型患者的头颅MRI表现。病例1:认知损害发病时:T2-TSE轴位(a和b)、T2-FLAIR冠状位(c)和T1-TSE矢状位(d)示皮质-皮质下萎缩,以顶枕叶区域和小脑为著,伴有白质异常信号和胼胝体变薄(箭头)。病例2:认知损害发病时:T2-TSE轴位(a1)、T2-FLAIR冠状位(b1)和T1-TSE矢状位(c1)示脑萎缩以小脑萎缩为著,脑室周围高信号,以及胼胝体变薄(箭头)。随访影像学:T2-TSE轴位(a2)、T2-FLAIR冠状位(b2)和T1-TSE矢状位(c2)摄于9年后。
上述2例KDB型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包括脑体积减少,早期脑室周围和深部白质高信号,以及胼胝体萎缩。
对怀疑NCL的患者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有助于遗传学咨询和家系成员筛查。
这2例患者大脑和小脑体积的减少并非CLN13的特征性表现,也见于DNAJC5、CLN6、CLN5突变所致的成年发病的NCL患者以及携带GRN突变的患者。
蜡样脂褐质样物质是一种自体荧光的色素,不溶于脂质溶剂,在溶酶体中聚集,并非正常衰老的一部分。神经元丢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巨噬细胞浸润可能导致CLN13的大体病理学改变而被神经影像学所体现,也见于其他类型的NCLs。
齿状核和低丘脑(hypointensethalami)对称性高信号是棕榈酰蛋白硫酯酶1相关的NCL的典型表现,但并不见于这2例KD患者。T2WI脑室周围高信号和胼胝体连合的变窄也见于经典婴儿发病的NCLs,但在成年发病的NCLs中无论是在遗传学确诊的还是临床诊断的病例中都不常见。基于上述,如果出现上述神经系统表现并伴有上述MRI改变,可能提示CLN13的诊断,尽管需要对KDB型进行详细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以进一步支持上述发现。
总之,对于早期成年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认知减退,且不伴有视觉障碍的家族性病例,如果发现存在脑萎缩、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和胼胝体变薄,需警惕CLN13的可能。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多少钱- 上一篇文章: 深读企鹅病人的闪婚生活
- 下一篇文章: 临床一线名医解析得了脑萎缩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