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微血管扩张症Ataxiate
病因学:
共济失调微血管扩张症候群(Ataxiatelangiectasia;简称AT)是儿童时期最常发生的小脑运动失调(cerebellarataxia)的疾病,患者可能于3-6岁发病,并常合併免疫不全、微血管扩张,以及容易发生癌症,对离子化辐射(ionizingradiation)导致细胞死亡的敏感度增加,并且对于辐射导致的DNA複製抑制现象,有不正常的阻抗现象等病徵。
此症的发生是由于第11对染色体长臂23位置(11q23)上的ATM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edgene)发生缺失所导致;ATM基因的蛋白质产物为一种proteinkinase,而这种kinase是细胞对DNA双股螺旋链断裂时,产生反应的主要调节物质。
此外也常可发现到患者发生染色体上的变异;约有5-15%的AT个案的lymphocyte在常规的染色体检查中,发现在第7及第14对发生染色体的断裂再重新接合的转位情形。断裂点的位置常发生在第14对染色体长臂11;该位置为T细胞α接受体,以及第14对染色体长臂32的位置上;该位置则与B细胞接受体的功能有关。
此症为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但与一般隐性遗传疾病带因者并无病徵不同,AT带因者也常会发生轻微的临床表徵。
发生率:
此症为在多数国家中,最常在儿童时期造成进行性恶化的小脑运动失调的疾病,若合併动眼失用症的运动失调(ataxiawithoculomotorapraxia;AOA),可能于葡萄牙及日本人身上有较高的发生率。
在美国的发生率约为1/40,-,个活产新生儿。
目前此症已列为政府公告之罕见疾病,据估我国发生率应为万分之一以下。
遗传模式: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表示父母亲为各带一个突变的基因,下一代每一胎不分性别将有1/4的机率罹患此症。
不同于一般隐性遗传疾病带因者的无病徵表现,带有一个缺陷基因(heterozygote;异型结合子)的AT带因者,常也有较高的罹癌机率,据研究统计约为一般人的4倍,其中以乳癌较为常见。
临床上表徵:
小脑运动失调为此症在症状表现上的特徵及最主要的问题,症状可能早在患者1-4岁就已发生,而出现步态及躯干上的运动失调、舞蹈症(肢体紊乱的运动)、说话含糊不清,及动眼失用症的运动失调,而造成无法在视野中追踪物体移动等病徵。
动眼神经的微血管扩张(oculocutaneoustelangiectasia)则常于患者6岁时出现。
患者常因免疫不全,而容易经常发生感染上的问题,此外患者易有发生癌症的倾向;最常发生为白血病(血癌)及淋巴癌。另一特徵为对离子化辐射(ionizingradiation)的有较高的敏感度。
其他可能的病徵包括:提早老化(长出灰白髮)、内分泌异常等,偶有糖尿病的案例发生。常见的临床表徵详述如下表:
小脑运动失调若发生于学步后不久,患者开始会表现摇摇晃晃的步态。神经学上的症状在2-4岁间可能稍有改善,短暂的改善可见于学习曲线的增长,但接下来将持续恶化。
运动失调的问题一开始发生于躯干,但数年后也会影响到週边肢体的运动协调,并开始出现口齿含糊不清,及视力上水平与垂直视野受限。
约25%的患者出现肌阵挛抽动(myoclonicjerking)及意向性颤抖(intentiontremors);是指当患者意图作某事时会抖得特别厉害,如:欲以手指触某物时,在越接近目标物时抖得越厉害。
写字的能力约7-8岁会受影响,多数患者10岁左右即可能需要以轮椅代步。
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法自抑的流口水。
肌肉的力量将逐渐衰弱至废用,而发生远端肢体的手脚指挛缩。
智力发展则正常不受影响。
神经病理学小脑萎缩的情形,可能在患者7-8岁时,经脑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并伴随有小脑柏金氏细胞(Purkinjecells)及颗粒细胞(granulecells)衰亡的情形。患病风险发生癌症者约占AT患者的38%;其中85%为白血病(血癌)及淋巴癌;年幼患者较常发生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较大的患者则可能为进行性T细胞白血病。淋巴癌则常为B细胞型。
随患者的存活年龄愈长,也有发生其他如乳癌、卵巢癌、胃癌的案例。
免疫不全及感染60-80%的AT患者会因免疫不全而发生易感染的问题,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E及IgG偏低,约30%的患者T细胞不足。
多数研究发现,患者对使用肺炎链球菌疫苗的抗体反应不佳,死后解剖也常发现到患者与免疫相关的胸腺体积,都像胎儿时期一样小。
不同于多数免疫不全的疾病,AT患者所感染的类型不包括伺机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s)。
有些个案可能出现慢性支气管炎。
感染的严重度常与个案的营养及免疫状况有关,免疫球蛋白的注射可能有助于改善经常感染的问题。
诊断:
实验室检查
95%以上的患者血中α胎儿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偏高,需注意的是少数一般正常小于24个月的婴儿也可能会出现AFP偏高的情形。
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目前此技术为诊断此症最有力的工具,又称为西方墨点转渍法(Westernblotting),为检测细胞或体液中特定的微量蛋白质。
患者之中约90%检测不到ATM蛋白,约10%的患者检测得到极小量(traceamounts),1%的患者则有正常的ATM蛋白量,但无kinase活性(kinase-dead)。
辐射线敏感度试验(Radiosensitivityassay)
此技术是在将实验室中的转殖细胞暴露于辐射线后,再进行转殖细胞存活分析(colonysurvivalassay;CSA),多数患者(99%)的分析结果异常,但整个分析过程需3个月左右的时间。
染色体检查
经过72小时PHA的刺激之后,部分AT患者的血液培养中,可能发现到第7对与第14对染色体转位的变异。
基因检查
以分子生物技术进行基因序列分析(Sequenceanalysis),约90%的患者可发现ATM基因的突变位置,不过仍有些在intro或heterozygous缺失无法侦测到。
若未发现突变的ATM基因,对于有罹病风险患者家属,可以基因连锁分析(Linkageanalysis)比对是否与患者带有相同的与疾病有关的基因片段。
治疗:
对于进行性恶化的运动失调的问题,目前尚没有可以治癒或延缓的方法。可能可给予抗氧化剂的使用(如:维他命E、硫辛酸(alpha-lipoicacid)),但目前未有研究证实相关的治疗成效。
及早接受物理治疗可使患者肢体挛缩的问题减到最小。
免疫球蛋白可减少感染的次数,但通常较适用于经常发生严重感染的个案。
由于患者对放射及辐射线的敏感度高于一般人;即使一般的剂量也有可能造成个案的死亡的风险,因此在进行相关检查或治疗时需格外小心。
预后:
随医疗技术的进步,在过去20年裡,AT患者的平均馀命也较为提高,多数患者现今已能活过25岁以上,少数可至40-50岁。而可能合併有严重感染的肺脏衰竭则常为患者致命的原因。
中医怎样治疗白癜风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上一篇文章: 紧急霸州71岁老人策城走失小脑严重
- 下一篇文章: 节目预告正确认识小儿脑瘫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