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让急性脑卒中患者重获新生
近日,一位患者因“突然出现口齿含糊20分钟”被紧急送入我院急诊抢救大厅,当时患者神志清晰,四肢活动自如,仅单一言语含糊。考虑到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以及心房颤动病史,值班医师初步考虑为急性脑梗死,急行头颅CT平扫未发现明显异常,故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明确,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但一小时后患者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神志改变、鼾声呼吸伴频繁呕吐,双侧瞳孔直径变小,对光反射消失,肢体活动明显减少,根据病情进展,患者随时有发生呼吸或心跳骤停的可能,病情进展速度极快,再次急行头颅CT平扫仍未见明显异常。
因患者发病时间短,头颅CT未见明显梗死及出血灶,通过与家属仔细沟通后,急予阿替普酶针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反复评估生命体征,合理控制血压,溶栓结束后复查头颅CT未见脑出血等并发症。通过溶栓治疗,患者鼾声呼吸消失,呼吸节律变平稳,双瞳孔直径恢复正常大小,对光反射变灵敏,四肢活动较溶栓前增多,次日神志恢复正常,四肢活动自如,仅言语仍有轻微含糊,家属对我院当时的溶栓治疗效果给予肯定,并向参加当时抢救的医务人员表示感谢!
就这样一个原本病情极其危重甚至有可能呼吸心跳都会停止的脑梗死病人,通过一个简单的溶栓治疗,病情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足可见溶栓的重要性。
什么是脑卒中?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并致心跳呼吸骤停死亡。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
哪些是脑梗死的好发人群?
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目前证实有效抢救半暗带的时间窗为发病3--4.5小时或6小时内。一般以3--4.5小时为主,超过此时间但在6小时内溶栓效果偏差,并且明显增加了脑出血风险。
既然溶栓有那么好的效果,那临床上为什么应用不多呢?
主要时因为溶栓时间窗太短,医院就诊时就已经超出了时间窗。另外溶栓适应症狭窄,而禁忌症非常多。因溶栓存在致命性脑出血风险,所以需要与病人及家属仔细沟通,并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才可溶栓治疗。
适应症:A.年龄18-80岁;B.发病4.5h以内(rtPA)或6h内(尿激酶);C.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D.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E.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主要禁忌症有:A.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存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B.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性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C.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D.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E.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过正常范围)。F.血小板计数低于x/L,血糖<2.7mmoL/L。G.血压: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H.妊娠;I.不合作。
如何早期认识脑卒中症状?
对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溶栓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认识卒中症状,把握溶栓时间窗,排除禁忌症。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患者可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
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上一篇文章: 小脑萎缩vs老年痴呆
- 下一篇文章: 神奇醋蛋液之中风偏瘫脑血栓小脑萎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