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医医院与脑梗死分秒必争的一场
阳光讯(白雪洁刘瑞记者郑亚雷)急性脑梗死发病急骤,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如不能获得及时救治,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痴呆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这个“早”字,则意味着需要医生迅速精准地判断病情、果断有效地采取治疗。
日前,医院接诊的一位患者刘大爷,就经历了这样一场与“脑梗死”分秒必争的赛跑。刘大爷今年65岁,平素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较差,未重视治疗。当天早晨7点30分左右,刘大爷好好地走着路,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说话也不流利了,家人赶紧拨打,将他送到了医院。
此时距刘大爷发病已过去了一个小时,他的病情较开始时明显加重,左下肢瘫痪严重,已无法活动。急诊科赵海顺副主任医师联系影像科开通CT检查绿色通道,接到急会诊电话的李医院二病区一路飞奔查看患者后,立即陪同前往进行头颅CT检查,以便第一时间明确病情。
李敏现场阅片后排除了脑出血可能,又迅速进行NHI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面瘫、运动、感觉、语言等评估)和ASPECTS评分(急性前循环卒中的标准CT评分系统,主要用来评测患者预后),发现均符合超早期静脉溶栓指征。
从刘大爷入院到确诊,时间只过去了半小时,而静脉溶栓时间窗在4.5小时内。“还来得及!”李敏略松了口气,当即决定启动静脉溶栓治疗。与患者家属迅速沟通后,争分夺秒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开始了。溶栓前,患者左下肢仅有肌肉收缩,不能上抬,不能活动。溶栓15分钟后,患者左下肢可稍微上抬,守在床边的家属看到了希望。
李敏主治医师始终守在床旁,每15分钟观察评估病情1次,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1小时后,溶栓完毕,患者左下肢可迅速上抬,能坚持5秒。看到患者情况良好,李敏始终提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了下来,制定了详细的用药方案和治疗后相关检查方案,叮嘱急诊科同事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尽快转专科进一步治疗。
李敏称,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疾病,静脉溶栓是目前改善急性脑梗死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之一。符合静脉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在发病4.5-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尽快静脉溶栓治疗,可减轻致残率、致死率。
在这次治疗过程中,医院医院、急诊科、影像科、西药房等部门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全力配合,大大缩短了患者的DNT时间(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为患者争取了尽早溶栓的机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保证。
编辑:程珂
- 上一篇文章: 警惕中风的信号今日永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