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名医讲堂刘涛讲健康脑梗死的常见防
时间:2021-11-21来源:疾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次
↑点击上方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加 但在临床上我们发现,老百姓在预防中风上存在许多误区。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我们知道高血压是中风的首位危险因素,很多人认为我没有高血压是不是就不会中风。我们说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高血压只是众多危险因素之一,由于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或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即便血压正常或偏低的人,同样会发生中风,并且血压偏低的病人由于脑灌注差更易发生梗死,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样的患者短期发生中风的风险很高,据统计3个月内卒中风险为10-20%,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但仅服1片(25毫克)。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天50~毫克,我们通常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mg。我们知道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另外,降压药物、降脂药物、降糖药物也同样有此问题,吃药没有达标或者根本不去复查监测指标,与没吃药并无两样。
误区四: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伲福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硝苯地平缓释片,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今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谢谢收听,我们明天继续。如果您想听一下以往的音频讲座,
- 上一篇文章: 知行合一多次复发的级脑膜瘤如何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