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风采长篇纪实文学共和国刑警崔

时间:2021/11/19来源:疾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小编说

从儿童团团长,到抗美援朝战士,再到享誉全国的痕迹检验专家,共产党人的忠诚基因深深根植在他的生命中。白宝山案,沈阳运钞车大劫案,郑州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白银案……他经手的余起刑事案件鉴定无一差错,让狡猾残忍的凶手无所遁形。庆祝建党百年,致敬公安英雄。长篇纪实文学《共和国刑警崔道植》,诠释国之警魂,为您呈现中国刑侦战线的不老传奇!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

冯锐

“最后一次等待”

原本以为崔道植退休后会回归家庭,但妻子与孩子们想错了。不断接受省公安厅指派任务的同时,公安部也经常调派崔道植赴疑难案件现场勘查。每次出远门,都是老伴送他去火车站或者飞机场。送别的时刻,老伴就开始了一场又一场漫长的等待。

自从和崔道植相识以来,金玉伊一直在等待,等待在外奔波的崔道植早点儿回家,希望他少一些案件,少一些奔波,但她的期待始终是一种奢望。按理说,退休后的生活,应该是老两口彼此相依相伴了,但这依然是一种奢望,金玉伊还是在等待……老两口谁也没料到,年的那场送别,成了金玉伊的“最后一次等待”。

年的那个早晨,金玉伊把崔道植送到机场大巴站的时候,不知为何,眼中蓄满了泪水。按理说,两位老人这辈子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送别,伫立在路边彼此叮嘱一番,老伴看着崔老提起行李包上车……可是这次,老伴为什么会流泪呢?

长期的刑侦工作,外有各种血色现场的考验,内有各种侦破思路碰撞交锋,崔道植的性格里满是铁质元素,可此刻面对老伴脸上的泪痕,他的情绪上也有了微微的颤动。

老伴望着大巴渐行渐远,转过身,独自走过了一条街又一条街,身边,上学的孩子们蹦蹦跳跳,挤公交上班的人们行色匆匆。然后,她迷路了……

一名热心的出租车司机发现了她。

“您老,这是要去哪里?”

“我不去哪里,我要送人……”

“送走了吗?”

“我要出门……”

“您不是要送人吗?”

“我不送人,我接站,我要接崔道植……”

“您……还是回家吧!您家在哪儿?”

“在公安厅……”

当一位出租车司机把电话打到崔道植的手机上时,他即将登机。崔道植给儿子们打了电话,心中满是牵挂、忧虑,但时年七十八岁的他依然没有停下登机的脚步——案发现场在等着他。

好心的出租车司机把金玉伊请上车,一路送到公安厅家属区。此时,三个儿子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次事件过后,崔道植和儿子们有了分工,只要他外出办案,妻子这边就由儿子们轮流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崔道植依然没有放弃工作的念头,奔走于全国各地疑难案件现场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依然在思考着如何实现工作与照顾老伴两不误。三个警察儿子每天也忙得不亦乐乎,谁也没想到,她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于是,家里的每一扇窗户都上了锁。早晨,崔道植为老伴做好早饭,便反锁家门到公安厅的办公室上班,中午回来做好午饭,再反锁家门去上班……

在家里的时候,崔老一方面要照顾小脑萎缩导致精神障碍的老伴,一方面要抓紧时间进行手头的工作。由于退休后没有工作助手,所有辅助性的琐屑工作都要崔老自己完成,工作量远超一般在岗的刑事技术人员。有时,崔道植正在专心致志工作,老伴会突然过来抢走电脑,他只好像哄小孩儿那样耐心劝慰并取回电脑。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崔老在高质量完成公安部鉴定任务的同时,把以往的成功案例制作成一个又一个精彩的PPT教材,并着力研究非制式枪支建档工作。

每次从外面回来,老伴就会像孩子一样扑过去,眼里满是委屈的泪水。很明显,她不希望自己被锁在家里。不过,只要能见到崔道植,她就满足了,她依然会用朝鲜语为他清唱《没有门牌号的客栈》——

走啊走啊,没有定处的身影

走过来的每个足迹都被眼泪浸透

还给我青春吧,我那最美好的青春

似箭般的岁月,谁能留住它

还给我青春吧,我那最可爱最美好的青春

……

红烧肉和烧茄子

老伴的病痛是崔老唯一的心病。儿子们都说:“我妈这一辈子啊,都给我爸奉献了。”

崔道植的三个儿子都出生在公安厅大院,一家人六十多年来的喜怒哀乐都与这个大院有关,三个孩子成年后,均选择了从警之路。

“我小时候,是恨父亲的……”时至今日,老儿子崔英滨说出了心里话,“父亲经常不在家,家务重担都由母亲承担。”

上世纪七十年代,黑龙江百姓的日子还不怎么好过,存秋菜、渍酸菜和冬天的柴米油盐、缝缝补补,对于任何一位家庭主妇来说都是严峻考验。以棉袄棉裤为例,家庭成员每个人都需要薄厚各一,厚一些的应对深冬,薄一些的应对浅冬,还有大棉鞋、二棉鞋、单鞋等,一个冬天光是这些东西就能把崔道植老伴的业余时间全部占据。

崔道植在黑龙江乃至全国警坛威名远扬,而他却说:“如果说这些年我取得了一点儿成绩,那都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让我无时无刻都有一种报恩的思想。”在他看来,要向党和人民“报恩”,就必须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公安事业尽职尽责的具体行动上。

但是,没提老伴!不论在何种场合,崔道植都没说过感谢自己家人付出的话。不过,他很清楚妻子为他、为三个儿子做了什么,所以,他在养老院里对老伴细心呵护。崔道植希望能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给老伴一点儿补偿。

将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的崔道植,鲜有陪伴家人的时候,要么常年出差在外,要么扎进实验室不出来。妻子一度对他不顾家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孩子们就想方设法做她的工作,把爸爸取得的成绩讲给她听,开导她。崔道植也有自己特殊的方法安抚妻子。每次出差回来,他都要下厨为妻子做她喜欢吃的红烧肉和烧茄子。

“记得当年妈妈吃爸爸亲手做的红烧肉、烧茄子时,眼里总是含着泪水的。”崔英滨说,“成年后,我理解了母亲的泪水,那里边有委屈和无奈,更有对父亲的理解与支持。”

警察家风

公安部刑侦局的同志最熟悉崔老的工作作风:他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每次受命来京,年逾八旬的他很少坐飞机,到了北京,出行也是挤公交乘地铁,从来不让接送……即使是远赴甘肃白银,崔老还是独自坐火车去——飞机票贵,用崔老自己的话说就是“为国家省点儿钱”。退休前,崔道植在黑龙江省公安厅是有专车的,但他却常年骑着自行车上班。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崔道植毕生力量的源泉。同时,崔道植对党忠诚的信仰基因也深深根植自己的家庭。

“母亲的双手关节很不好,有严重的大骨节病,都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舍不得用煤,母亲常年用凉水洗衣服造成的。”崔英滨说,“父亲从不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为自己和家人谋利。”

早些年间,出于对崔道植加班加点拿出精准鉴定结果的感谢,许多基层公安机关经常会给崔道植送来米面油和山货,有时甚至是整只狍子和整羊等,他全都送到单位食堂,给大伙儿改善伙食,从不往自己家里带。

孩子们曾经抱怨,崔道植对他们生活上不关心,对他们的前途更“不负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崔英滨在佳木斯当兵,父亲经常去那里办案,崔英滨所在的部队与佳木斯市公安局只有几百米距离,父亲却从来没去看过他。一同去办案的同事和佳木斯的同行主动为他们创造见面的条件,都被崔道植婉言谢绝。崔英滨的战友们,有能力的都调回哈尔滨了,而他们近在咫尺,却连面都见不到。

崔英滨相信,以父亲的能力,把他调回哈尔滨不是什么难事,但父亲只有一句话:“我的荣誉不是你们进步的台阶,路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对儿子的要求从来都是一口回绝,对下属和同事,崔道植却总是有求必应,主动帮同事解决困难,向领导推荐技术过硬的下属,以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年,崔道植荣获全国公安科技突出贡献奖,四十万元奖金中的十万归个人支配。这些奖金崔道植没有留下一分钱,大部分用于给黑龙江省公安厅、哈尔滨市公安局以及兄弟省市公安机关添置鉴定设备。

当时,崔道植的二儿子正为购房款发愁,但他根本没“惦记”父亲的十万元奖金,他太了解父亲了,知道惦记也没用,对父亲处置奖金的做法更没表示任何异议。直到年,二儿子才贷款买了房子,而这时的房价比年翻了三倍多。

“常年点灯熬油进行课题公关,崔老有很多专利,完全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他却把这些专利无偿贡献给单位。”崔道植的学生、在深圳市公安局从事痕迹检验的梁传胜说。

崔道植以他的人格力量感染着、带动着自己的家庭,其身体力行的家教模式打造出与一般家庭不同的警察家风。对三个儿子,崔道植一向严格要求,其中老儿子崔英滨继承父业,在哈尔滨市公安局从事痕迹检验工作。

崔英滨原本有机会转业到条件比较优越的单位工作,父亲却硬性要求他转业至公安机关,而且不让他留在省厅,“必须到最艰苦的一线积累工作经验”。年春节,崔道植第一次问老儿子:“爸爸让你从事这个工作,后悔吗?”

崔英滨回答:“只要是爸爸让我做的事情,我都不后悔。”

“投身公安工作之后,我完全理解了父亲。这十几年,在支队领导、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当然自己也没少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绩,算是没给老爸丢脸。”崔英滨说,“我们哥儿仨性格都挺像父亲,对待工作都很拼。”

崔英滨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市局嘉奖七次,四次被评为“哈尔滨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公安局优秀科所队长”,年被评为“哈尔滨市第三十四届劳动模范”,年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崔老的另外两个儿子也不含糊,大儿子崔成滨系省厅刑侦总队科技专家,二儿子系省厅反邪教总队业务骨干。崔门父子,个个是所在单位的行家里手。

不过,有时候家里也会起争执。比如白银案攻坚的关键时刻,崔老执意坐火车赶赴甘肃。儿子们都气坏了,忍不住冲老爸嚷嚷:“爸,咱不花国家的钱,我们花钱给你买飞机票还不行吗?”

“虽然有时候对他老人家的一些行为不理解,但我们兄弟三个都是从内心里敬畏父亲的。”崔道植的长子崔成滨说,“可以说,这些年来我们家里是‘爱恨交织’,但在支持父亲工作这一点上,始终如一。”

“给他当儿子,我们连埋怨的资格都没有。”二儿子崔洪滨说,“荣誉、职务这类东西,父亲根本不往心里去,他的心思全在现场和那些研究课题上,心无杂念,所以他才长寿。”

唱了一辈子的歌

和老伴住在养老院的一年多时间里,是崔老陪伴妻子最多的时光,两个人从来没有这样形影不离。

看望崔老那天,我在养老院里和崔老一家吃晚饭。崔老不停地为老伴夹菜,可老伴不怎么感兴趣,仅仅喝了一碗稀粥,便把几乎没动过的餐盘热情地推到我面前。看来,她已经开始欢迎我这个“不速之客”了。为了让她开心,我来者不拒,狼吞虎咽把她餐盘里的饭菜也吃光了。

不料,饭后她又开始闹情绪:“走,回家!这里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公安厅,我是干枪弹检验的!”

这话说得有点儿没头没脑,她以前不是医生吗,怎么也跟丈夫一样干枪弹检验了?我愣了一下,突然反应过来——她忘记了自己的是谁,却在潜意识里成为了她的丈夫。

崔道植温情地拉着她的手:“玉伊,你不要急,我们回家……”

时间好快啊!年在黑龙江省公安厅小会议室举行的那场集体婚礼,崔道植记忆犹新。然后是年、年、年、年、年……以十年为一个节点算起来,时间就像一路呼啸而过的高铁列车,站台却为数不多。结婚五十八载,崔道植常年在外奔波,她和他聚少离多;结婚五十八载,她常年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儿子,洗洗涮涮、缝缝补补,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结婚五十八载,当她年老体衰,被疾病裹挟时,心里记挂的还是她的丈夫,甚至把自己当成了那个时常魂牵梦萦的人。

于是,在三个警察儿子的陪伴下,崔道植搀着老伴金玉伊,一家五口人迎着傍晚的风,围着养老院转圈。一边走着,崔道植眼中泛着泪,三个儿子也在无声地啜泣。再次回到养老院门口,小儿子英斌说:“妈,公安厅到了,我们到家了……”

听闻“公安厅到了”,金玉伊老人显得很高兴,旁若无人地唱起了那首朝鲜族歌曲《没有门牌号的客栈》。

朝鲜族老人金玉伊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早已不像当年那样字正腔圆,小脑萎缩导致她有些吐字不清,在不知情的路人听来,那不过是一个患病老人的呓语,但在崔道植听来,却是人间最美的旋律——那是老伴给他唱了一辈子的歌啊!那是只有他和她才会懂的旋律。

崔道植对儿子们说:“明天,我们去拉林。”

回到拉林

拉林,是十八岁的 战士崔道植和十六岁的卫生站护士金玉伊相识的地方。

拉林的寒风里,崔道植拉着老伴的手,走过了一条街又一条街。她依然唱着那首歌曲,却对眼前经过的一切完全无感——街道两边的建筑物早已面目全非。崔道植反复对老伴说:“我们在拉林了,还记得卫生所吗?就在那边……”

金玉伊老人望着卫生所的方向,突然安静下来,凝视良久,自言自语:“田毅……”

田毅,当年卫生所的护士长,金玉伊的入党介绍人,也是她对拉林仅存的记忆。

望着老伴弯曲的脊梁,望着她那依然清澈的眼神,崔道植仿佛穿越近七十年的时空,和她一起回到了年。于是,十六岁的金玉伊重新在卫生所忙来忙去了,十八岁的崔道植重新站在三千名朝鲜族学生面前授课了……

年12月, 某部16团的朝鲜族战士崔道植跟着部队来到哈尔滨附近的拉林整训,由于文化功底比较好并熟练掌握汉语、朝鲜语,崔道植承担起培训三千名朝鲜族学生的教学任务。朝鲜战场上撤下来的大量伤病人员也集中在拉林,崔道植经常往返于伤员战友与三千名学员之间,由此和金玉伊相识。

在战场上受伤,脾气总归是不会太好的。那时候有句话这么说:“身上一个眼儿,比朱总司令小一点儿”。面对那些“比朱总司令小一点儿”的脾气,朝鲜族女护士金玉伊总是很有耐心,尤其是她那热情爽朗的笑声缓解了伤员们的情绪。

在拉林的时候,崔道植和金玉伊也只是相识而已。崔道植没想到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儿会成为自己未来的妻子,还将为他孕育三个生龙活虎的儿子。不久,崔道植所在的16团整编归属黑龙江省军区,年5月,又集体转业,崔道植来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工作。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撮合崔道植与金玉伊。

确定恋爱关系的五年里,崔道植先后在中央民警干校(现中国刑警学院)、哈尔滨业余职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迅速成长为黑龙江省公安厅的刑侦专家。金玉伊也不断努力,医院的脑电科专家。相对而言,还是崔道植更加忙碌些,五年时间里,金玉伊没见过他几次,两人聚少离多。那时他们大概都没想到,“聚少离多”竟然成了可以概括他俩一生的关键词。

时光荏苒,青春岁月已成久远的记忆。现在,崔道植只要离开老伴一段时间,老伴就会不认识他,他只有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自我介绍,以恢复她仅有的记忆。每天在养老院的食堂里用餐完毕,她依然拒绝回病房,而且逢人就说:“我要回家,我家在省公安厅,我是干枪弹检验的……”

于是,崔老就陪着她围着养老院走上几圈,或是由儿子开车带她去外面兜几圈,然后再回到养老院大门前:“公安厅到了!”

每天回到“公安厅”,她都非常兴奋,然后就会唱起那一曲《没有门牌号的客栈》:“走啊走啊,没有定处的身影……”

那“没有定处的身影”,就是崔老一生的写照。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那“似箭般的岁月”,全部奉献给了中国的公安事业。

走啊走啊,没有定处的身影

走过来的每个足迹都被眼泪浸透

还给我青春吧,我那最美好的青春

似箭般的岁月,谁能留住它

还给我青春吧,我那最可爱最美好的青春

……

(原载《啄木鸟》年第8期,原标题:《没有门牌号的客栈》)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

作者:冯锐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ISBN:4出版时间:-03-01

定价:58.00元

图书简介

本书完整详细地描写了崔道植的从警人生,他的人生就像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卷宗,这是一部共和国刑侦技术的发展历史,也是一件件大案要案的真实记录。崔道植缜密而精确的鉴定报告为一个个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辨痕知枪,观弹知人,崔道植在长期而艰苦的实践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功勋是奉献的力量,忠诚是信仰的见证。“神探”之神来源于精神的力量,来源于永不磨灭的忠诚。

面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刑侦事业的进步,再谦虚的中国刑警也难掩骄傲之情。作者冯锐撰写这样一篇长篇报告文学算作一种记录和讲述,让人们可以通过崔道植一个人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去见证中国刑警的信仰与共和国刑事侦查工作的发展历程。

本书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崔道植这样老一辈刑警的执着奉献和一代代公安刑侦事业接班人的接力传承,公安刑侦事业才会“永葆青春”。

作者简介

冯锐,祖籍北戴河,生于齐齐哈尔,现居哈尔滨,供职于黑龙江警营。年从警,早年巡逻、抓捕、审讯竭尽全力;偶入刀笔行当,方格之内挥汗如雨。案牍间,厚厚文稿见证一段没有虚度的青春年华。

著有长篇小说《黑金》、《胭脂脸》、《不可逆转》、《涉黑嫌疑》等余万字作品;中篇纪实文学作品集《谋杀灵感》、《湄公河行动》等,以及报告文学摄影集《方圆一公里,透视心灵的质地》,其中《亮剑湄公河》、《中国刑警的福尔摩斯方程式》获金盾文学奖;新闻作品集《忠诚,无悔的青春》列入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入警必读教材,另有多篇通讯编入公安新闻写作样板教材。

预售链接

当当网预售

长按识别右侧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jbwh/1233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