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银杏二萜内
急性脑梗死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是由于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所致脑组织坏死,该病属于脑血管危重症,病机复杂、预后差、起病突然、治愈难度大,中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昏倒、半身不遂等,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则可能造成脑组织大面积梗死,从而产生脑疝等,对患者的生命会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式也随之增加,但静脉溶栓依然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方式。相关临床研究证实,早期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尿激酶是较为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作为一种蛋白酶可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溶解血栓,尿激酶同时也可使纤维蛋白原失活,但易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是活血通络的中成药,能够避免形成颅内微栓子,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能够保护患者脑组织,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药物。本研究就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中药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年6月至年6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6~73岁,平均(64.7±2.7)岁;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7~73岁,平均(65.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诊疗指南》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②发病6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
③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阴影改变;
④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加入此研究。
排除标准:
①出血性疾病;
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③其他脑血管疾病;
④近2周内严重头部创伤;
⑤大面积脑梗死;
⑥不能配合治疗或对研究药物过敏。
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调脂、降糖、降压等。
对照组(基础治疗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万单位/kg,总剂量不超过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持续静脉滴注0.5h。24h后应用阿司匹林,0.15g/次,1次/d,口服,疗程为2周。
观察组(银杏二萜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mg/次,1次/d,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给药,疗程为2周。
4.临床评价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体征症状全部消失,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90%以上;显效,患者体征症状有所缓解,且NIHSS评分下降46%~90%;有效,患者体征症状缓解,且NIHSS评分下降15%~45%;无效,患者体征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神经功能:利用NIHSS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情况,总分42分,0~1分表示正常,2~4分表示轻度,5~15分表示中度,16~20分表示中重度,超过20分表示重度,其中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血流动力学:在治疗前后取两组患者静脉血6ml于无菌试管中,检查血浆黏度(PV);利用SysmexCA-0全自动血凝仪PT-衍生法(PT-der)评价纤维蛋白原(FIB),试剂盒购自上海长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ml空腹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
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脑出血、皮下出血、恶心、过敏性皮疹、消化道出血等。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两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两组PV、FIB、CRP、IL-8比较治疗前,两组PV、FIB、CRP、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V、FIB、CRP、IL-8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多见的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群体为多发人群。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青年人群体作息不规律加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急性脑梗死患者逐渐年轻化。急性脑梗死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生理、心理双重痛苦。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溶栓药物是阿替普酶,年中国缺血性卒中指南指出,如果符合溶栓的适应证,6h内也可以给予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即用尿激酶的时间窗可以放宽到6h内。
尿激酶属于第一代溶栓药物,能够影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形成纤溶酶,在作用纤维蛋白凝块的同时,使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原以及前凝血因子Ⅴ和Ⅷ降解,实现溶栓。同时,尿激酶能够影响血小板聚集,激活二磷酸腺苷(ADP)酶,进而预防血栓形成。尿激酶半衰期较短,能够较快发挥药物作用,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尿激酶对新鲜血栓溶栓效果较好,静脉注射尿激酶后,纤溶酶的活性迅速上升,可以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疏通闭塞血管,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单独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存在一定的弊端,以再灌注损伤、颅内出血、再闭塞症状为主要并发症。另外,使用较大剂量时,少数患者可有出血现象。溶栓治疗后必须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以抑制潜在性血栓复发。因此在溶栓后,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如并发出血,轻度可采取相应措施出血可缓解,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
随着临床药物应用的进步与发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常用内科药物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其中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最为常见。年,Furukawa首次提取银杏二萜内酯化合物。目前,银杏内酯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相关临床研究证实,银杏二萜内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脑内缺氧神经细胞功能,降低细胞凋亡,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的主要成分是银杏二萜内酯,其能够作用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发挥抑制作用,活血通络,以缓解脑缺血,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的功效可以总结为“双机制、双通路”:
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可特异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靶点,对血小板聚集发挥抑制作用,从而改善出现的炎症反应,避免血栓形成,改善脑血流量。
②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能够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成员p38MAPK、细胞外信息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影响炎症介质,提高抗炎效应,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尿激酶的作用机制不同,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另外,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可以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药物治疗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案较好。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后,两组PV、FIB、CRP、IL-8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可发挥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单独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生化指标也得到一定改善,但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虽然联合抗凝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但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其作用机制主要针对凝血酶,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因此联合用药效果更好。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用药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6h内采用尿激酶溶栓相对安全、有效。但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仍需继续研究。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16卷第2期
于国华,赵立伟,张福鼎,医院神经内二科折耳根参考文献
[1]肖静,谭郎敏,潘成德,等.rt-PA静脉溶栓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36(4):-,.
[2]何松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13(10):-.
[3]张成刚.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NP和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5):54-57.
[4]逯蕊芳,曹旸,王玉宁,等.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33(9):-.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51(9):-.
[6]曹骅,张振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32(3):74-77.
[7]陈美华,顾冬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脑出血的脑梗死患者血压、心率、NIHSS评分和GCS评分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9(32):26-28.
[8]郭春雷.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58(9):-,.
[9]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51(9):-.
[10]尚俊英,李雪峰,赵虹,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3~4.5h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36(12):-.
[11]李瑞霞.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北方药学,,15(6):-.
[12]侯雨竹,侯立成,杨丽辉,等.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12(23):-.
[13]RuiTQ,ZhangL,QiaoHZ,etal.PreparationandPhysicochemicalandPharmacokineticCharacterizationofGinkgoLactoneNanosuspensionsforAntiplateletAggregation[J].JPharmSci,,(1):-.
[14]曹磊,兰新新,王林晓,等.银杏内酯注射液对大鼠急性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7):-.
申明:本文仅用于专业医学人士学术讨论与交流目的,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医疗处方、诊断意见或治疗方案。康缘尤赛金对与本文有关的任何纠纷不负有任何责任。
精彩回顾
银杏二萜内酯对缺氧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樱花时节一起走进中药智能工厂银杏二萜内酯K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疾病进展(IF=4.)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与文拉法辛相比,银杏二萜内酯抗抑郁作用减轻行为缺陷的代谢机制(IF=3.)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识别
- 上一篇文章: 神经科医生必备国外脑血管病指南汇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