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请收藏好这份中风预防攻略

时间:2021-7-27来源:疾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题图来自Google

当我们解读体检报告的时候,总被问到该怎样降低中风的风险,这确实是一个中老年人关心的问题,同样的,中风后如何避免再次中风,也非常重要。今天来详细讨论一下中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方式。文

郝希纯本文主要包括

什么是中风?

中风的症状有哪些?

怎样降低中风的风险?

如何预防再次中风?

什么是中风?

中风,又叫做脑卒中,是指当脑内血管或者供脑血管出现堵塞或者破裂,导致这些血管供养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中风常会使得病人出现不能行走、不能说话、意识改变、或者认知改变,当然受影响的血管不一样,出现的症状也不一样。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中风病例中,80%为缺血性中风,20%为出血性中风。血管堵塞导致的缺血性中风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血栓形成:血栓由动脉疾病引起,在血管内膜损伤处形成小块,由不溶性纤维蛋白、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组成;

栓塞:由其他地方的碎片颗粒形成的栓塞,这些颗粒阻碍了动脉进入特定大脑区域;

系统性低灌注:作为一个普遍的循环系统问题,系统低灌注导致脑血管中血流量减少。

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性中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脑出血:通常是小动脉或者大动脉出血,血流直接进入大脑;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底部或者表面的病变导致血管破裂,血流进入蛛网膜下腔。

除了以上类型,还有一种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称为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短暂性血流减少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TIA的症状与中风发作的征兆类似,通常只持续几分钟,大多数症状在一小时内消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信号,约有1/3的患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一段时间内中风,这其中有一半的患者在一年内中风。

世界各地范围来看,中风都是导致居民死亡的常见病因,在美国排名第五,在中国排名第一,也就是说,中风是引起中国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中的数据显示,年我国农村居民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达23.18%,城市居民为20.52%,即我国每5位死亡人士中,至少有1位死于脑血管病,即中风。医院开设了卒中中心,也就是为中风病人开设的绿色通道,目的是尽早救治、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图来自bing

中风的症状有哪些?

在中风发作的时候,及时的治疗能够减轻中风带来的脑损伤。因此,了解中风的预兆和症状就尤为重要。中风的预兆包括:

面部和肢体突然的麻木和无力,尤其是发生在单侧肢体的时候;

突然的意识混乱,吐字不清或者难以理解他人的话;

单眼或者双眼视物模糊;

行走困难、感到眩晕、失去平衡;

毫无原因的剧烈头疼。

当您或者您周围的人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即刻拨打急救电话。同时也可以进行几个简单的测试,对中风患者进行评估,为了便于记忆,美国疾控中心总结为FAST:

F(Face),脸部-要求患者微笑,观察单侧脸部是否下垂;

A(Arm),手臂-要求患者举高双手,观察单侧手臂是否下移;

S(Speech),语言-要求患者重复一个简单的词语,观察是否吐字不清;

T(Time),时间-如果观察到以上任何症状,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

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建议大家自医院,医务人员可以在救护车上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治疗。

怎样降低中风的风险?

好了,说了这么多,那我们进入主题:到底怎样降低中风的风险?目前根据美国卒中学会的观点,卒中的风险有三类:

可控的风险

主要包括一些基础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下文会详述。

不可控的风险

主要包括一些客观的不可控因素,例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基因等。

可能有关的风险

主要包括一些基于当前的证据不能确定是否有关的风险,例如地域、社会经济状况、饮酒、滥用违禁药物、睡眠情况等。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年龄,也改变不了自己的种族,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来说可控的风险,管理好这些可控的风险,我们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中风。1控制好血压大家一定要记住,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一定要好好控制。我个人推荐从20岁开始就需要

转载注明  http://www.rbyhw.com/jbwh/1181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脑梗死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