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西青年度ldquo西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10/5833930.html医院订阅哦!导语
广大公民朋友们:
年度“西青好人”评选活动开始啦!
今年以来,全区每季度推选一次“西青好人榜”,目前,共有43名个人(团体)荣获季度“西青好人”称号,他们在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现将43名“西青好人”事迹风采进行展示,欢迎您积极参与投票,推选出您心中的年度“西青好人”。我们将根据社会各界的投票,评选出10名年度“西青好人”。感谢您的支持!
一、投票时间
年1月15日——年1月19日17时。
二、投票流程
1.进入“文明西青” 2.阅读“西青好人”先进典型事迹(分三条图文消息展示);
3.投票请进入“年度‘西青好人’投票评选活动(四)”;
4.在先进人物对应的方框内点击选中并提交,为您心中的年度“西青好人”进行投票。
三、注意事项
1.该投票为多选投票,可投票给任意多名候选人;
2.每个 3.严禁采用技术性手段刷票,一经查实,将取消候选人得票成绩和入选资格。
西青区文明办
年1月15日
“孝老爱亲”好人1.相守数载,真情孝老刘素英,女,杨柳青镇碧泉花园小区居民,她二十年如一日伺候生病的婆婆。婆婆上了年纪后,身体每况愈下,百病缠身,刘素英主动担负起照顾婆婆的重任,每天为婆婆做饭、收拾家务。
婆婆病重,先后做过三次大手术。年,为了专心伺候行动不便的婆婆,刘素英辞去了工作,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照顾一家人的日常起居,换洗衣服,每天还要给婆婆煎药、喂药,擦洗身体。年,婆婆患上严重的帕金森综合症、脑萎缩,瘫痪在床,刘素英拿出所有积蓄为老人看病,为了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刘素英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上午在工地上班,中午回家继续照看婆婆。刘素英对待婆婆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相守数载,真情孝老。
2.好儿媳赛似亲闺女王忠香,女,张家窝镇翠景园社区居民。
多年来,她合理安排家中的生活,精打细算过日子,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年公公得了小脑萎缩,住院20多天,一方面她四处借钱支付公公高昂的医药费,另一方面她和丈夫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地照顾公公。婆婆患有心脏病,经常不舒服,不管白天还是深夜,王忠香都会医院。多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悉心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现在两位老人已经步入高龄,照顾老人的任务更加繁重,与此同时,家中的儿子也逐渐长大,为了使儿子能够健康成长,王忠香以身作则,用孝老爱亲的言行为孩子做出榜样,用爱经营起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家庭。
3.瘦弱的肩膀撑起患难的家黄明艳,女,中北镇曹庄村村民。
20年前,黄明艳与李树林结为夫妻,不久,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原本平静幸福。然而,年,丈夫李树林遇上了一场车祸,导致四肢瘫痪。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坚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精心照顾瘫痪的丈夫。她带着丈夫到处求医问药,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丈夫的病有了好转,但生活依然不能自理。黄明艳既要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又要做家务,每周还要带丈夫去做物理治疗。
为了生计,她每天开车带着丈夫继续去创业,养车、干工程,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遇上再累、再难的问题,她一想到丈夫在她身边,就不觉得苦了。在她的努力下,丈夫越来越开朗,昔日幸福的三口之家又恢复了从前的欢声笑语。
4.久病床前的好儿媳赵明云,女,王稳庄镇东兰坨村村民。
年,赵明云与王稳庄镇东兰坨村村民万宗和结为夫妇。年,婆婆突发两次脑出血,原本健康的老人,身体一下子垮了,经过赵明云的悉心照料,婆婆的身体逐渐康复。然而,好景不长,年,婆婆第三次因脑出血住院,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从此瘫痪在床,说话含糊不清。
二十年来,赵明云毫无怨言的承担着照顾婆婆的责任,老人的每顿饭、每口水都是赵明云一口一口喂下去的,饭要定量、水要适时,多一口少一口都会给老人造成负担、带来伤害。每到农忙的时候,她不仅要照顾老人,还要下地干农活。多年来,她从没有和丈夫抱怨过一句,只是默默地照顾着婆婆、照顾着孩子、照顾着这个家。
5.为爱坚守,照顾瘫痪丈夫11年高忠慧,女,精武镇宽河村人。
年,高忠慧的丈夫因车祸胸部以下高位截瘫,只能长期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场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一家人的收入来源只有低保和村里帮扶,但是信守承诺的高忠慧将车祸赔偿款第一时间还了扩建鱼塘时的贷款,利息也不差一分,然后四处借钱带丈夫就医,定时给丈夫按摩,在她没日没夜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有所好转。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女儿也十分懂事,放学后都会帮助母亲照顾爸爸。11年来,她守护瘫痪在床的丈夫,照顾年幼的孩子,多个日日夜夜,她用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
6.久病床前真孝子陈华,男,西营门街小稍直口社区居民。
陈华今年51岁,母亲孙凤英今年81岁。十年前陈母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并伴发小脑萎缩和双下肢三级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95年下岗后,陈华开出租车维持生计,为了照顾母亲,他赔钱将出租车卖掉,担起了全天照顾母亲的重任。他每天给母亲喂水、喂饭,帮助母亲穿衣、洗漱。为了保证母亲的身体健康,医院复查,精心为熬药、喂药,一刻也不松懈。十多年来,他陪伴在母亲身边,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用温暖的笑脸和满满的爱意去缓解老人的烦闷。陈华用不离不弃的陪伴传承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更诠释了为人子女报答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的人间真情。
7.我是你们永远的守护神井海燕,女,王稳庄镇东兰坨村村民。
年,井海燕生下儿子万富东,不久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年,丈夫万宗喜突遭车祸不幸身亡,当时公公因医院治疗。看着残疾的孩子,重病的公公和年迈的婆婆,井海燕毅然地选择承担,公公的病一治就是三年,医院之间照顾公公,直到公公去世。
一次,医院能治疗儿子的病,井海燕安顿好婆婆后,一个人带着孩子去了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给孩子治病,通过一年多的治疗,孩子不用别人搀扶可以行走好几米,这让井海燕更有信心了。她每天陪孩子练习走路,还向老中医学习按摩,不管多累,下班第一件事就是给儿子做按摩。年,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井海燕坚持把孩子送进学校,她每天亲自接送孩子4回。她说自己辛苦没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文化、学知识,虽然儿子身体残疾了,但心灵不能残疾。
8.瘦小的肩膀撑起多病的大家庭张克英,女,王稳庄镇大侯庄村人。
几十年来,她孝敬公婆、关爱亲人,无怨无悔地照顾患病的家人。张克英的婆婆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她每天给婆婆喂饭、喂药、洗头、洗澡,婆媳二人亲如母女;婆婆家是一个情况特殊的大家庭,大伯一家体弱多病,小叔子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弟媳经常犯癫痫病,而患有腰间盘突出症的丈夫,又患上了脑梗,行动不便。
面对接二连三的不幸,张克英没有怨天尤人,用自己瘦小的肩膀支撑起了整个大家庭。她把小叔子和弟媳接到自己家里养病,每天给弟媳洗手洗脸、擦身、喂药喂饭,给小叔子擦洗、端屎端尿,从来不嫌脏。在她的照料下,慢慢地弟媳扶着东西可以走动了,可以说话了。不仅如此,她还要抽空去照顾大伯一家老小,就这样来回奔波,每天从早劳累到晚,心里装的都是身边的亲人,唯独没有自己。在张克英的带动下,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困难,但全家上下都非常和睦。
9.三十载不离不弃为亲人筑就爱的港湾李俊青,女,精武镇陈台子村人。她用30年的无私付出经营了一个和谐的家,为亲人筑就爱的港湾。
由于婆婆身体不好,婚后李俊青坚持和公婆一起生活,便于照料。年,婆婆病重住院,李俊青寸步不离,忙前忙后衣不解带,还要抽空回家照看患糖尿病的丈夫、年迈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婆婆生病期间,李俊青的小叔子因脑出血成了植物人,弟媳受不了打击,也病倒了。她毫不犹豫地承担起照顾小叔子一家的责任。后来,婆婆和小叔子先后病逝,李俊青坚持悉心照顾弟媳和侄子,直到年弟媳病逝,她又亲自为侄子筹备婚礼。
如今,已经50多岁的李俊青还在坚持照顾着81岁高龄的公公。年,公公摔断了腿,她便辞掉工作,专心伺候,每日,给公公喂饭喂药、搀扶公公练习走路。因过度劳累,李俊青患上了颈椎病,丈夫觉得这些年太辛苦她了,李俊青却说:“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好好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得。”
10.维系家庭和谐的领头雁张贺凤,女,精武镇陈台子村人。
张贺凤的家庭是一个大家庭,公公婆婆年迈,两个叔子还未成家,作为大儿媳和大嫂的她主动承担起照顾一家人的重担。婆婆八十多岁时患上了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张贺凤每日给婆婆喂饭、喂药、穿衣、梳洗,照顾的无微不至;作为大嫂,张贺凤主动为两个小叔子操持婚事,并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公婆相继离世后,张贺凤更是承担起了大家长的角色,秉持着敬老爱幼、宽容和睦的处事原则,任劳任怨的经营着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用点点滴滴的付出感动着身边的人。
11.唇齿相依共患难,相濡以沫夫妻情耿凤敏,女,精武镇付村人。
年,丈夫刘金吨被确诊为脑胶质细胞瘤,经过治疗后留下了癫痫后遗症,严重时一天要犯五六次,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连日常生活也需要人照顾。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普通的家庭一贫如洗,为了支付丈夫每个月的医药费、抚养女儿、维系家用,20多年来,耿凤敏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去地里干农活,白天则在家里轧面条卖给村民们,这样既解决了家里的生活来源,又可以随时照顾丈夫。每天,她不仅要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帮助丈夫做康复训练,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忙得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丈夫从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到如今已经走过21个年头。
无论多苦多难,耿凤敏都无怨无悔,唇齿相依、相濡以沫让患难与共的夫妻之情历久弥坚,她用行动诠释着婚姻的真谛,用爱心书写着人间真情。
12.孝老爱亲的好居民,社区里的好大姐张建华,女,中北镇华亭佳园社区居民。
张阿姨是社区尽人皆知的好儿媳。婆婆80岁时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经常生病住院,张阿姨都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喂水、喂药,穿衣、洗漱。婆婆患上脑梗后,经常大、小便失禁,张阿姨给婆婆接尿、倒尿、冲洗、换衣,从不嫌弃,尽量抽时间给婆婆按摩,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婆婆翻身,在她的照料下,婆婆的精神状态开始好转。
在维系小家和谐的同时,张阿姨还尽其所能关心照顾社区其他老人,定期看望独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陪老人聊天,使老人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她还热心社区工作,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的筹备,倡导垃圾分类、生活废品收集等。
13.勇挑生活重担,守护家人平安姜伟,男,杨柳青镇二街村村民。
年,姜伟的父母和妹妹不幸煤气中毒,导致母亲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天生就患有严重婴儿瘫的妹妹病情加重,完全瘫痪在床;父亲由于压力过大,忧患成疾,不久离开了人世。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姜伟没有倒下,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全家人的重担。他每天早早起床,为母亲和妹妹打理好一切才去上班,并定期为母亲和妹妹洗衣服、剪头发、剪指甲,让母亲和妹妹总是干干净净的。在他的照料下,母亲身体各项机能都很健康,妹妹的病情也没有恶化。长久的劳累让姜伟的身体一直不好,但他总是微笑着去面对生活给予的磨难,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温暖着家人。
14.久病床前有孝媳赵淑香,女,西营门街小稍直口社区居民。她22年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用善行感染着他人。
年,赵淑香的丈夫因病去世,她便独自担起了照顾年迈婆婆和幼小孩子的重担。婆婆因偏瘫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任劳任怨的伺候婆婆、教育孩子,将一个原本清贫残缺的家经营的和和美美。
赵淑香自己也是病人,因患有心脏病需要用药维持,但她依然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婆婆,二十多年来每天为婆婆翻身、擦洗、按摩,每晚至少要给婆婆换三次尿布,自己基本上无法安睡。儿子在她的影响也很孝顺,如今,赵淑香已近60岁,依然坚守着孝亲美德。
崇德西青文明同行记得扫描- 上一篇文章: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